和煦廈門,情迷美食~

作者: sheshe1821

導讀和煦的風吹過臉頰,干淨的道路兩旁是低矮的棕櫚樹,出租車司機在寬敞的六車道上氣定神閑地打著方向盤。廈門,我就穿梭在它的街道上。 這是個旅游城市,攤開地圖,除去鼓浪嶼,我發現我想游蕩的地方都在南面。廈門原來是個島,不大,但是很別致,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南方的丘陵延綿至此,市中的白鷺洲也碧波蕩漾,使得廈門看上去高低錯落,很有層次。雖然不失 ...

和煦的風吹過臉頰,干淨的道路兩旁是低矮的棕櫚樹,出租車司機在寬敞的六車道上氣定神閑地打著方向盤。廈門,我就穿梭在它的街道上。

這是個旅游城市,攤開地圖,除去鼓浪嶼,我發現我想游蕩的地方都在南面。廈門原來是個島,不大,但是很別致,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南方的丘陵延綿至此,市中的白鷺洲也碧波蕩漾,使得廈門看上去高低錯落,很有層次。雖然不失繁華,卻感覺很清靜,很悠閑。

廈門賓館靠近市南繁華的中心,透過房間的窗可以望見遠處綠油油的山丘和依山的小屋,對面是廈門第一中學,而低頭就是一個街心花園。打開窗戶,一股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廈門的植物園就在不遠處,而整個廈門就是個巨大的植物園。

前去魂牽夢繞的廈門大學時,路過南普陀寺。隨著人流進了寺門,領了一把香,天南地北地拜了一拜,然後插進香爐中。拾級而上,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我一路看著香客在一尊尊佛像前三跪九叩。這裡的佛像雖然精致,但是比不上玉佛寺的釋迦牟尼(?ākyamuni)臥像那樣稀世珍貴。佛祖在何方,誰也不知道。在菩提樹下,在極樂世界,在你我心中。若要拜佛,佛祖無處不在。若要拜佛像,我見過更好的。於是我轉了一圈,就下山出了南普陀寺。



在車水馬龍的公交終點站聚集處,看到了“廈門大學”四個大字。曾經我考慮報考這所大學,但是最終選擇留在上海。走進廈門大學的那一刻,校門外的喧囂仿佛被拋到了九霄雲外。綠樹紅牆間,是一份靜謐和從容,也平添了一份韻味和書香。雖然一樣是校園生活,但是從歐式風格的宿舍走出來去泡熱水的研究生卻並不像我所想像的那樣,這是說不出的感覺,悠然自得,不緊不慢,幸福就寫在臉上。就連從一邊小路裡信步走來的留學生也不像我在我的校園裡所見到的那樣張狂。五六個留學生彼此輕聲交談著,看到我時對我微笑,顯得彬彬有禮,和我學校裡的日韓飛車黨簡直是天差地別。



走著走著,走到了湖邊。草地上有一個雕塑,彩色的石塊簇擁著一葉小舟,置於此地也是別有一番情趣。我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坐在草地上清閑地欣賞著周圍的一切。近處綠意盎然,環繞的熱帶和溫帶植物使人心曠神怡,垂葉遮擋著我也說不出什麼流派只能稱其“歐式”的宿舍和教學樓,偶爾有小鳥伊人穿行於小徑之間。遠處是現代化的教學樓,隨眼望去,總有綠色。我開始浮想聯翩,倘若當年來此上大學,尚不說人文氣息和學習氛圍,光是周圍的環境就足以滌去我的心浮氣躁和急功近利,才子佳人相伴綠蔭環繞,怎能不心無旁騖,六根清淨。可惜,此時只有一個啃著冰糖葫蘆的社會青年痴痴坐在湖邊發呆。

沿著湖邊的干道一直走,路過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第一次看到高校裡開設博物館,可惜沒有對外開放。在小丘和矮樹間上上下下,走過肅穆的烈士園,來到了體育場。標准的足球場展現在眼前,讓我有上去狂奔的衝動。三面的看台盡管只是由磚石砌成,但是有一種寬闊的氣勢。身後的綠叢中隱藏著建南大會堂。這個以李光前為主的福建南安華僑捐資而建的禮堂風格有些怪異,不過也算中西合璧,中式歇山頂下是西式的門廊,采用古希腊(Αρχα?α Ελλ?δα)的愛奧尼克(Ιωνικ?)柱式。建南大會堂也在此佇立了五十多個風雨春秋了。

順著台階下到平地。發現廈門大學中我所覺得的歐式建築都是這樣的結構。直來直去的歐洲風格中加上古樸的弧線,陪襯上各色各樣高矮不一的樹木,看上去感覺還不錯。來到直通廈門大學邊門的干道上,一邊是運動場,一邊是成排的紀念館。

陳嘉庚紀念館前是先生的銅像。這位傑出的實業家和熱忱的愛國華僑在1921年興辦了廈門大學,使之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獨自創辦的大學。16年後由於華人企業遭受打擊陳嘉庚先生不得不變賣三座大廈以維持廈門大學的經費。

走過陳嘉庚紀念館,旁邊是魯迅紀念館。我不曾知道魯迅在廈門的故事。魯迅先生針砭時弊,文風犀利。曾經有國人在韓國(??)人面前把韓國誇得天花亂墜,而韓國人只回了一句話,你們有魯迅而我們沒有。魯迅先生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但是在廈門的這半年光景卻是魯迅一段非常難受的日子。成就他愛情的《兩地書》,散文集《朝花夕拾》,著名的《藤野先生》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文人也只有在不順的情況下才會迸發出無窮的欲望和力量。

秀麗寧靜的廈門大學原來也有那麼多故事。即將走出廈門大學的時候,看到走來一個外國留學生,T恤的正面寫著“老外來了”。我朝著他笑笑,他則一直在笑。他走過去後,我發現北面寫著“老外走了”。看來這裡很能夠滋養同學們的生活情趣啊。

坐車從靠海的環島路順著海風來到熱鬧繁華的中山路。這裡相當於上海的南京路了。走到老字號原巷口魚丸鋪,慕名而來的食客早已將此圍得水泄不通。為了不枉來此一游,我也擠了進去,叫了一碗原巷口魚丸和一盆海蠣煎。就跟搶的一樣,拿好了我的食物好不容易找了個座。雪白的魚丸,滑滑嫩嫩的,像是電視裡給皇帝上貢的一樣。綠色的蔥花飄在燙頭裡十分誘人。舀了一勺,香氣逼人,品嘗一下,皮Q餡香,十分爽口,餡很香,魚丸很新鮮,十分可口。然後,我就把一小碗魚丸湯都倒進肚子裡去了。拿起筷子夾了一塊海蠣煎。這不是海蠣跑蛋麼,一張蛋餅裡嵌著海蠣肉。蛋餅的松軟不去說,海蠣又鮮又嫩,但是卻不那麼腥,於是我也把整張海蠣煎沒幾下地塞進肚裡。



享受過美食之後,我沿著熙熙攘攘的中山路前行。左右的商鋪門面都不大,但是卻吸引著不少客人。商鋪招牌的上頭都是古樸民居的木制窗戶。偶爾會看到一些雕像,有些是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比如老者對弈,也有些展現了傳統的民族工藝的,比如捏泥人者。路中也有流動攤販,賣個燒仙草,售個冰激凌。

天色漸晚,我回到賓館稍稍整理了一下東西。隨後我便又出門覓食,這次是晚飯。在夜色中的廈門瞎逛。雖然霓虹閃爍,但是卻沒有嘈雜的喧鬧。幾乎隨處可見的綠地讓人情不自禁地像做一下深呼吸。餐館是在二樓,前面有樓梯延伸上去,感覺很有味道,小閣樓的感覺。進去環境也真的是不錯,原木的桌椅,清新的感覺,窗外的街景覺得很漂亮。點了一個也味大漠風沙雞、還有一個五谷無骨雞翅,這道菜是也味店的特色招牌菜。其皮香、脆、酥,肉嫩、滑、爽。外皮很脆、酥,油而不膩,可以和全聚德烤鴨媲美哦。一口咬下去,軟糯香酥,回味無窮。它最大的特色就體現在它的名字裡了:五谷:裡面包有五谷雜糧:糯米、綠豆等,讓您在享受肉類的美味同時不忘記均衡營養的需要,軟糯的五谷香、嫩,入口即化,十分可口。無骨:真的是無骨哦!雞翅根部的骨頭經過廚師精心剔除。在翅尖部分依然保留部分骨頭,以保證雞翅的原味,以及咀嚼、啃噬的樂趣。

還有一道菜是金絲沙拉蝦球,金絲脆、爽,甜而不膩,香酥可口,蝦新鮮可口,非常嫩、滑、入味,每一個蝦球都非常爽口、細膩,余香饒舌,滋味無窮。感覺很對胃口,便開始留心起餐廳的環境:平台樓閣,馥郁花香,靈動旋律,溫馨燈光,原木品質。餐廳名字叫也味休閑驛館。菜譜上的“也,強烈果斷,堅定不移。也,舒緩平落,激昂淵妙。味,環繞舌尖,點滴享受。味,時令美食,健康品位。味,是味蕾上的舞蹈。味,是鮮嫩裡的感受。”等等一小段的文字讓我記憶深刻。



走出餐館,我漫步於夜色中的廈門。我穿進邊上的小弄堂。由於自己在這樣的弄堂裡度過了自己金色的童年,所以對此有種親切感。昏黃的路燈在干淨的地面上投下我的影子,這裡的電線杆上沒有黑色廣告,角落裡也沒有惹眼的垃圾,在一戶二樓民居的曬台上還有一塊斑駁的浮雕,都使我吃驚不小。慢慢走到一家餐館門前,和我一樣剛剛吃過晚飯的人鑽進汽車,等我走過了再起步,並不鳴號。

穿出狹窄的小道,我來到了燈光璀璨的馬路上。一路吹著風踱著步,有種說不出的愜意。只是路邊的民宅都裝滿了防盜窗,顯得很煞風景。順著歸去的路,起起伏伏,發現馬路對面就是朝著賓館的廈門第一中學。原來這個中學這麼大,甚至不比上海的一些大學小。終於花了點時間兜到了賓館。廈門的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