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去台北, 至少在想自己怎麼樣可以去歐洲之前沒有這樣想過. 以前對於台北乃至台灣的印像無非是明星, 是偶像劇,是李登輝陳水扁, 是旺旺, 是康師傅… 現在居然可以自己去看看這個熟悉又神秘的地方, 心中不由的歡喜了一個禮拜, (還記得去年去斯德哥爾摩,我整整歡喜了一個月). 盡管辦理台灣地區的簽證頗費精神, 但是想著在香港讀書有自由行的便利, 辦理起來還是很亢奮. 就這樣平安夜的清晨,天還未亮的時候, 我就踏上了這次台北旅程.
選擇的是中華航空的package, 自然要比港龍國泰便宜不少,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在踏入機場的那一刻開始感受台灣: 台灣的報紙,台灣的空姐, 還有台灣空姐那柔美又帶著幾分性感的台灣腔調. 一路興奮也忘了早上是5點起的床, 一直沒睡著覺. 還好1.5個小時,機就飛越海峽著陸了. 踏入中正桃園機場, 我仿佛在感受一個時空的倒退, 這機場竟然讓我聯系起了內地10年前的火車站,我想這也是他們的報紙電視天天在罵民航局的原因了. 出邊檢也特別順利, 沒有在歐洲和加拿大時候嘰歪半天, 一個微笑mm就給我蓋戳了.
出機場, 機場大巴再次我一個震驚, 一排只有3個座位的大巴車, 頗有點頭等艙的感覺, 真是舒坦到家了. 朋友不堪疲憊早已經在龍椅上睡著了,我卻一刻不停的打量著這個新鮮又熟悉的世界. 而8車道高速路上的瘋狂堵車也給了足夠的時間. 那農田, 房舍, 高架橋, 路牌,商店分明就是中國大陸普通鄉下的模樣, 如果不是四處而在的繁體字和懸掛著的黨國旗幟, 很能想像這是台灣. 不久便入城了, 跨過淡水,我心裡莫名的激動, 可能是我期待這幾天的行程太久了吧.看看路牌”洛陽街”"桂林街”"廣州街”"廈門街”"成都街”"重慶路”…分明就是把這個中國裝進了台北, 想想也可以知道蔣公的良苦用心.
酒店做了checkin, 也付了我平生第一次小費, 這得多謝介瑋了, 這次我還真沒給大陸人民丟臉. 如此高檔的酒店我還是很少進的,連廁所馬桶都… 最主要的是推開窗簾透過落地窗就能看到sunset, 真是太贊了. 放下行李就立刻開始行程, 出酒店門, 走在小巷裡, 川菜館,湘菜館, 閩菜館, 粵菜館, 這裡真是是包容了整個中國. 據說49年撤退的時候最好的廚師都被帶到台灣來了,所以這裡可以吃的最美味的中華美食一點也不為過. 沒走幾步, 就到了總統府了. 沒有想像中的保衛森嚴, 無非是每個大門有衛兵, 外面再多2個便衣,甚至沒有圍牆, 只有矮矮的七裡香環繞, 我想雖說我不是劉翔, 也能很從容的跨過去. 如此開放的格局真的很難想像,我想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總統府其實是全民的家. 一路上都是中央的部門的辦公樓, 日治時期, 民國, 或者是現代的建築混雜在了一起,無處不體現出一種包容. 這裡可以有綠有藍, 有大陸客有日本客, 有中正紀念堂有228紀念塔, 有101有老騎樓.
沿著因為倒扁抗議出名的凱德格蘭大道一路步行就到了中正紀念堂, 如今大中至正牌坊已經被阿扁換成了自由廣場,憲兵們正在國家大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兩大宏大的仿宮殿式建築間操練了起來,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他們的百年慶典. 順著如同中山陵般的台階登上中正紀念堂,前面是蔣介石的銅像, 頂上是國民黨的黨徽. 我心裡沒有任何的情感, 對於他, 我只能說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看看敵軍的蔣介石生平展覽, 想起小時候把”蔣光頭”當成一句順口的罵人的話是多麼的可笑. 這裡有種毛主席紀念堂般的嚴肅,而這兩個偉人也只能在紀念品店出售的公仔中再次牽起手了.
可能是因為太餓了, 任何食物都可以當作是美食, 何況是在台北. 隨便一家賣便當的小飯館就可以讓我大呼過癮. 除了飯, 還有這裡的老板娘,當我吃到一半, 看到牆上貼著”先付款”時, 我起來掏錢包, 老板娘馬上笑呵呵對我說”沒關系, 吃飽了再說”. 於是我想到了漢城, 在明洞點玩菜,那韓國大娘的那句中文”先付錢”. 當我們詢問地鐵站的時候, 她又非常熱心的幫我們指路, 生怕我們走錯了路,我想很多東西真的要細心體會才有特別的感受, 在此刻台北在這寒流襲擊的時刻溫暖了我的心.
辦理的類似香港八達通一樣的公交卡, 搭乘他們的捷運去台灣大學. 又讓我震驚的是, 想不到地鐵裡普通話的報站是那麼的標准,真的可以上新聞聯播了,居然沒有一點台灣腔在裡面。後面的閩南語報站就不說了,在廈門過輪渡或者廈航的班機早就熟悉了。最勁爆的還是後面的客家話,可能真是我少見多怪,一聽就想笑。台大可能是台灣最好的大學了,余秋雨也剛寫部散文叫“從北大到台大“,這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的是一個文化的傳承。看看學校外面針對學生市場的商業街就知道了,這才是大學,那想我可憐的香港理工,出門就是…順著椰林大道往前走,旁邊都是紅磚的建築,好像都是日治時間留下的,因為這裡的前身就什麼帝國大學。闖進他們的教學樓,學生都在上著課,要麼就在嬉笑中做著實驗,我立刻回想起我那似乎有點近但也好像有點遠的本科時光,如果我還在讀本科那這個聖誕夜我該干點啥呢,是不是和他們一起去鼓浪嶼呢
在700NT$的川菜滿足之後,搭著捷運來到信義商圈,相對於小巷的寂寞,這裡可真的是擠滿了人。但也不能完全這樣說,因為和旺角比起來,這裡可以這樣形容“這裡怎會這樣的荒涼!”,但和去年在哥本哈根的聖誕夜比起來,這裡也可以這樣形容“啊,這裡真是人頭攢動啊~”。天下著小雨,這樣朦朧著仰望101,還真是覺得很有美感。電影院票全sold-out,商店完全沒有興趣逛,只能圍觀街頭藝人們的表演了。在這樣飄著細雨,吹著寒風的聖誕夜,有這樣的歌聲,鼓聲,還有適中的人流的陪伴,感覺還真是不賴。很難想像我下一個聖誕夜在那裡,我只能享受此刻,期待未知的未來,這才是最精彩的。
(2)
寒流來襲,台北的清晨顯得格外的寒冷,我很不喜歡這樣的陰雨天,但是今天的行程卻是讓我興奮不已的,這樣的興奮可以說持續了好幾年,因為他的名字“台北故 宮”一個傳承著中華文化的地方。盡管經歷了60年的隔閡,我們民族對於祖先那份質樸的愛還是能在這裡延續著。
記得去年央視播出了紀錄片“台北故宮”,我在youtube上面一集不落的看完了。好像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一樣,順著這樣的路線“士林——外雙溪——台北故宮”我來到台北故宮。看著這個建築,我雞皮疙瘩立刻豎了起來,我想到祖先,想到中華文明,想到傳承,想到一直在我心中的夢。那蘇東坡的“寒食帖”,黃庭堅的“花氣熏人貼”,“毛公鼎”…這些大人物的名字,這些從遙遠古代先輩們傳承下來的精品讓我頓時心潮澎湃。
人雖然很多,但是也沒有想像中的擁擠,門票有學生證80NT$,還有100NT$租了電子講解器,就這樣隨著最多的人流來到了3層的展廳。當我親眼見到這些先輩們留下的器物的時候,我正得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形容他們——鬼斧神工?不,這些東西在景致度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之余還充滿了制作者對世間萬物的豐富想像。玉器,像牙雕,木雕,甚至是棗核,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得這些工匠們如此花費心思在這裡精細的器物上面,是皇帝的旨意,我想更多的是他們對於“至”的追求。在這裡無論是年近花甲的大媽大爺,還是穿著時髦的潮男潮女,你心中只能有一個心態,那就敬仰,對祖先,對文明,對中華。
人流漸漸的開始越發的密集起來,好不容易擠了進去,頭皮又開始發麻了,原來她就是毛公鼎。周宣王對毛公的恩典,毛公對於周宣王的感激,已經是近
3000年
的歷史往事了,但這499字的銘文似乎還在不停向我們述說這三千年前的歷史往事。凝視著她,看著那些我不能識別的祖先的密碼,我已經忘了我需要保持一種怎樣的心境,只是覺得一陣陣的暖流湧上心頭。順著人流的越發的密集,我擠進去看到了肉型石和翠玉白菜,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奇跡,如此生動,精巧的器物放在你的面前,你想到肯定是非人類可以造出來的,她們的形和神凝聚在了一起,就是一種愛在歷史時空中不斷延續。走出故宮,我心情已經不能在平復,原來那些仿佛消失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和那些已經消失的若隱若現的情感依然在這裡得到了延續,這次故宮之行的確是台北之旅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雨越來越大,我們在被大碗牛肉面滿足之後來到了台北光點,可能這裡是台北最小資的地方。以前的美國領事館,現在改建成了咖啡館,無論是商店,咖啡廳,甚至是樓道,都充滿了一種文藝氣息。看完“非誠勿擾2”我不知道這是文藝還是偽文藝,藝術還是偽藝術,小資還是偽小資,我只知道我很喜歡這個地方的感覺。裡面設置了一間電影院,只有一個放映廳,只放映一些文藝片(或者偽文藝片)。正好趕上了“挪威的森林”,沒看過小說,單單出海報和春上春樹的名頭,我想應該是個唯美的愛情故事。想不到的是居然原來是這樣的一個故事,拍得也很大膽,不知道是累了,還是真的是爛片兒的原因,從一開始到結束,我沒有一點入戲,只是在看表“什麼時候才結束呢”。龍山寺的燈火,夜市的小吃,西門町的人流,小巷裡安靜的燈光…我開始愛上了台北
(3)
早上推開落地窗,雨已經停了,雲層也不厚,我祈禱今天是個好天氣。坐捷運從小南門一路往北,因為在圓山站往後就是高架橋了,所以可以一路欣賞那些沒有見到 過的台北風景。即便我當時相當的困,還是沒有閉眼補瞌睡,窗內外的一切都在吸引著我。
車行大致40分鐘就到了淡水站,淡水鎮是台灣最長河流淡水的出海口,也是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小鎮。果真如此,剛出地鐵站,就聽到外面街道上又是敲鑼打鼓,又是鞭炮樂隊的,連汽車都要為這些巡游的隊伍讓位。這種大的排場在內地很少見到,我也充滿了好奇拿著相機不停的拍。走到小街裡面,去尋找那些台灣的味道,想不到巡游的隊伍卻真的是無處不在,坐在小店吃著鍋貼,喝著黑豆漿,看著門外那些巡游的八家將的卡通造型,我在細細品味著這樣的淡水。
太陽出來,午後的陽光在冬日裡面顯得是如此的柔和,特別是面對著淡水河或者是台灣海峽,臉龐浮動著暖風,感覺真是太好。我和朋友說過,可能是聽覺疲勞了,離開香港當前面走過來的一群人,嘴裡說的是普通話而不是廣東話的感覺很好。但是在淡水顯然不是這樣的,作為經典的旅游區,香港來的游客已經擠滿了這裡,連家也會用廣東話來招呼客人。在這一熱鬧,嘈雜的環境下,只有那些垂釣者能夠安然自得了。沿著河邊步行不遠就見到一個很特別的紅色建築,旅游書上把這裡叫作紅毛城,被幾代的歐洲人占有過,最近一次是當作英國領事館。現在是法定的古跡,因為就在前一天,台北縣被升級成了新北市,所以免門票參觀。雖然在歐洲見多了這樣的歐式建築,但在淡水這樣的環境下看,紅毛城著實很驚艷。這想在這回廊裡面午睡,或者拿一本散文,泡一杯台灣烏龍茶來浪費一下光陰。繼續沿著已經沒什麼行人的馬路前行不久就是漁人碼頭了。貌似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漁愚人碼頭,只是淡水的漁人碼頭特別在了有一個情人橋。雖然和普通的斜拉鋼索橋沒區別,但是巧的在於這樣好的天氣,正好遇到了夕陽西下把整個橋,以及橋後面的淡水鎮都映成了粉紅色,這樣的場景我想沒人會不動容的。可惜我不能在這裡駐留太久,因為晚上19:30的蔡依林演唱會,我們需要火速趕往台北小巨蛋。
晚上台北市區除了商業區馬路上真的很少人,看到人開始扎推了,就知道小巨蛋到了。當然比起內地的很多現代的宏偉建築這裡顯得的確是不起眼,甚至一個“小”字就知道它和北京國家大劇院的主要區別在哪裡。但是他的大名和紅館一樣的確對許多人來講是如雷貫耳的。想不到1200NT$的位置在如此之後,但是能夠感受到現場的氣氛對我而言就足夠了。可惜她的新歌我都沒聽過,只是看著前面一家人帶著他們的小朋友在隨著節拍按著蔡依林MV中的姿勢手舞足蹈,我心中有了一絲絲的體會,為什麼在大陸不會出現周傑倫,沒有王力宏,也輪不上蔡依林了。“馬德裡不可思議”也許是這天晚上最讓我感動的歌了,以前每次聽到它都有一種馬上想背包遠行的衝動。只是漸漸的我知道我不可能一直游歷世界,至少需要花點功夫來賺足游歷的成本,找到游歷的伙伴,計劃好游歷的路線。不過當這首歌唱起的時候,我還是在憧憬著去馬德裡,即便是我現在正在游歷著台北,無限的憧憬應該是我力量的源泉。
(4)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保佑,在有70[%]概率下雨的台北冬季,居然遇到連續這樣的好天氣。可惜前一天行程太累,在加上晚上蔡依林演唱會喉的太凶,起晚了,極其不意的取消掉了期待很久的野柳的行程。不過還好,可以去九份古鎮,也算是慰藉了。台北車站買了火車票去瑞芳50NT$還算比較便宜,這裡的火車有點像歐洲,不像大陸管理得那麼細,只是車票上面沒有寫車次的號碼,只好四處詢問站台和對應的車。果然如我所想,香港人占了車廂人數的一半有多,還有日本人,韓國人,如果把這次旅行純粹的當成體驗台灣生活是肯定失敗的。車行不久就出了台北城區了,那些帶有鄉土味小站的名字,那些民宅,那些山巒和溪流都在吸引著我,我似乎察覺到了很多不同。下火車倒公車,一路蜿蜒的山路,當看到迷人的東海岸景色的時候九份就到了。
這裡我得特別提下這個古鎮。相傳在陸路尚未開通之時,一切物資供給仰賴海路進行,由於村落中只有九戶人家,故對外采買時皆要求備妥“九份”。九份之發展過程可謂一段先民采金史,隨采金人潮的湧入而繁華,又隨采金事業的沒落而褪色。曾幾何時,隨著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一片在威尼斯影展中造成轟動之後,這個沒落數十載的小城,又三度勾起了人們的注視與回憶。昔日繁華的老街、廢棄的礦坑、自成一格的礦區風光與淘金史,經由媒體的一再傳播,吸引了四方尋找靈感的藝術家尋蹤到此,向往復古的游客也大量前來緬懷思古、細細品味這悲情城市中的有情天地。
和麗江,陽朔一樣,這裡已經被商業氣息所包圍,並且嚴重的國際化:每家店鋪老板都可以用幾門語言招呼客人。我和朋友擠在人頭攢動的商業街上,不停搜尋著那些地道,或者已經改良過的美食:草仔餜、芋圓、牛肉麵、紅糟肉餅、肉圓、魚羹魚丸、鐵蛋、紅糖糕、考山豬肉腸,芋仔蕃薯、燒酒雞麻油雞筍子雞三杯雞。回來在網上查過了才知道原來這裡是沒有所謂的特色小吃的,只是食客多了才有了小吃鋪。本來想在這裡帶點什麼回去,只是人太多了,還是把買手信的任務留在最後一天。
擠過這條商業街,人也漸漸上了,再走幾步可以說已經就剩我們了,在這樣的午後,這樣的山間,這樣的海邊,這樣的小鎮,感覺真的太贊了。朋友一直在傻乎乎的 唱著歌,我卻在不停的拍這些所見的一切,然後在一塊岩石上坐下忽然覺得再也不想走了。
時間漸晚,我不得不回台北,爬著樓梯,看著紅火的燈籠,突然想到了這裡應該是傳說中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場景,於是又想到《千與千尋》裡面那神秘鬼城—— 大紅燈籠的飲食街、湯婆婆的澡堂、通往鍋爐爺爺處的絕壁石階等都驚人地神似著。想當年我還在高中,這部電影確是承載了不少我那時候的夢,想不到在這裡可以重溫那刻的情感,不由讓我很激動。
到了台北天色漸晚了,我和朋友各自去參加各自的飯局去了。很感謝介瑋和Joyce帶著我在士林夜市到處不停吃著喝著台灣最樸質的味道。可惜我的食量不足以讓我把每家的經典小吃都吃個遍,只能下次再來細細品嘗和感受這樣的台北。夜已經深了,自己一個人走在台北的街道上面,想到明天就要離開這裡,的確有些傷感,方佛我才剛剛到了台北;方佛周遭的一切變得有些熟悉,但是還是那麼的陌生;方佛我還未真正的聆聽到蔡依林歌裡唱的“台灣的心跳聲”。
(5)
最後一天的台北,又起晚了,cancel掉了一些行程,最後就剩下了國父紀念館和誠品書店。像網上說的一樣,國父紀念館真的像一鼎大帽子,裡面有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介紹,我想兩岸最無爭議的人物可能就是他了。士兵換崗是重頭戲,想不到過程,動作,路線是如此的復雜,我這就不多介紹了。走出國父紀念館,外面有父母帶著兒女在放著風箏,猶如在天安門廣場一樣,只是這裡少了一份嚴肅,多了一份生動。
在大陸的時候就聽到過誠品書店的大名,甚至感覺廈大門口的光合作用就是模仿得誠品書店,現在居然也像模像樣的,在全國各地開了分號。但是還有有區別,一進誠品,那種高雅的人文氣息就撲面而來,全世界的最新期刊,最新的圖書,而且那種空間感是在香港極度擁擠和壓抑的書店裡絕對沒有的的。我想這樣的書店去北京上海發展到是很不錯,但是肯定限制了它銷售書的種類;如果來了香港,恐怕也會成為壓縮餅干一樣的空間。裡面很多精品店,賣的東西都很驚艷,只是價格也確實很驚人,看來高貴總是昂貴的。最有意思的還是星光三越的電梯小姐,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如同蠟筆小新裡面電梯小姐一樣的周道以及體貼入微的服務,從這裡和誠品書店裡大量的日文圖書就可以看到台灣受日本文化影響之深,不過這不正也是一種多元嗎。
飛機從桃園機場起來,沿著海岸線一路南行,想不到窗外看到台灣島的夜色是如此的迷人,從北到南,燈火闌珊。此刻我真的沉醉在這樣的美景裡面,想想過去的5 天,要是我是剛剛坐飛機來台灣過元旦那該多好。
此時此刻,我喝著從飯店裡面拿的免費高山烏龍茶,聞著茶香看著台北拍的照片,慢慢的品味著剛剛親身體驗過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