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計劃夜游珠江。到碼頭去看船。游珠江,可去的地方有黃埔軍校舊址、蓮
花山、虎門炮台等地。看見有到番禹的船,上前詢問。售票員說,船到南村碼頭,
餘蔭山房就不遠了。於是回賓館告訴Juha夫婦。Juha擔心Kirsti的病,問船有沒有
頂棚。我說,已問好,能容二百多人的大船。最後決定去。
第二天,微雨依舊。買了船票,價格極便宜。進船艙,上二層。抬眼一看,嚇
了我一跳。沒有座位,只有兩旁的通鋪,也是兩層,每個床位間有半尺高的木板相
隔,只鋪了席子,顯得破舊。上船的也只有二十幾個人,各自找個鋪位,或躺或坐
,做自己的事情。只有一群女仔圍在艙中,嘰嘰喳喳,鬧個不停。估計是串親戚的
中學生。當船一開,她們卻一下子散開,撲到船舷的窗旁向外張望。
我也透過圓圓的窗戶向外看。
珠江兩岸,無限風光。只是加入了繁榮。不僅是“帆飛蝌蚪水,杖倚鷓鴣天”
了。而是大廈林立與自然風景並存,客艙與貨船齊進,盡展現出南國的富饒。
上甲板來,舉目四顧,景物更加真切。
珠江合西、北、東三支入海。廣州處珠江三角洲北部邊緣,即在富饒的衝積平
原,物產甚豐。而依地理之利,又是河港、海港兼有都市。古代海外輸入的物品,
大都為珠寶、香料一類,使廣州早有“犀像珠玉,走於四方”之說。到隋唐,廣州
已成為世界著名大港,貨運主要為絲綢和瓷器。故也有海上“絲綢之路”一稱。神
仙的贈穗和地理的優勢激發著廣州兒女,也奠定了廣州的繁榮。
約兩個小時,船到了碼頭。又下起了小雨。幾輛摩托車突突地將人載盡。女仔
們也不見了蹤影。只剩下我們一行三人在狹小的、泥濘的路上,轉了個彎,便現出
一個小鎮,沿街盡是二層小樓,現代建築樣式,貼著春聯,其內容大都是鼓勵人學
習向上的。讓人感覺到這裡淳樸的民風。雖然行人極少,人地兩生,卻有一種說不
出的親切感。
雨仍在下,只我們三張傘在街上飄。出現了小塘,被植物的綠色圍著。塘邊又
現出幾座黑頂白牆雕花屋脊的老房子。Juha夫婦不禁拿出相機,透過朦朦煙雨拍下
那邊廂的村景。
遇一行人,問山房所在,遙遙一指,說:“馬上就到,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