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N年前到青島,藍天、白雲、碧水、青山、小洋樓,還有熱情淳樸的市民,帶著這樣的印像,我今年又一次來到青島,重新體驗那塵封在夢海之中的山水風土人情。
然而,一進市區,那美好的印像就被無情擊碎了。千篇一律的高樓,既霸道,又醜陋,把青島原有的大氣而又不失溫馨的天際,割裂得讓人心疼。站在棧橋忘北遠眺,那一座座高樓,就如同一道道豎起來的牆,硬是把你的目光遮得嚴嚴實實。那些高架橋蠻橫地穿插在城市之間,這是上海人,還是廣州人設計的?我相信,肯定不是青島人設計的,哪個青島人會忍心用鋼筋混凝土把自己世代流傳下來的好風好水,毫不留情地糟蹋?
本是淨土一樣的嶗山,現在就是一棵不折不扣的搖錢樹。就這麼一個嶗山,硬生生地被隔離成互不相通的四、五個“景區”,你想登嶗頂,好吧,請交95元;還想看看嶗山的泉,好吧,另交100元;怎麼,還想看看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的地方?再交150元!你坐在據說是蒲松齡曾經構思其聊齋的小亭子,那打磨得油光發亮的惡俗得不能再惡俗的大理石,這分明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鄉鎮一級暴發戶裝修自家院子所用大理石,怎麼都不會讓你聯想到這是蒲大人產生靈感的地方。
告別青島,到機場,一些奧運的標志,還在和你說這是舉辦過奧運的城市,這個機場在奧運之前,好好裝修了一大陣子,硬件先進得不行。這個號稱提供無線上網的先進機場,也是劃片出售的:買一張無線上網卡,你才能享受先進機場提供的便利,要不,你花些冤枉錢,進一家咖啡館或食肆,門口免費無線上網的招牌都時刻提醒你,機場的其他地方是不能上網的。不過就是這麼先進的機場,很快就莫名其妙地變落後了,因為馬上要拆遷,青島要建更大、更先進的機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