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洛陽住在漢庭快捷洛陽南昌路店,位置挺好,交通方便。可能是昨天太累了,又被雨水濕透了全身,今早起得有點晚。老天還在下雨。本來計劃7點半前就趕到龍門石窟,觀賞“清晨的太陽照在盧舍那大佛身上,霞光萬道,金光燦爛,絢麗奪目”的情景,剛好雨天沒有太陽,起得晚點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在南昌路乘60路到龍門石窟,路程很長,快到的時候路面積水太多,比較難走。從車站到景區門口有並行三條路可走,最右是旅游紀念品一條街,中間是柳樹成蔭的車道和人行道,左邊是伊水岸邊的道。我們依次都走了一下。售票員在學生票上面寫上了購票者名字,不巧我們在看景區圖時又在穿雨衣,就把寫名字的學生票搞丟了,幸運的是檢票口的服務員幫我們找到了。雨中游覽龍門石窟的游客沒有那麼多,我們也看得非常仔細,認真蹭聽每一位導游的介紹。龍門石窟損毀的比較嚴重,從大到小很多很多石雕都已經看不到了,真的令人義憤填膺,而且是越看越氣憤,特別是過了盧舍那大佛後面那一段,基本上沒有幸存的。東窟部分特別有觀賞價值的就沒有那麼多了,只是一路走一路聽廣播裡的介紹,也長知識。
最後在大橋上再一次觀賞這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因著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中間是伊水緩緩北流,形成了天然的龍門,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
53路到老集,去了網友推薦的管記,燕菜、連湯肉片、焦炸丸子、蜜汁紅薯,還有漿面條,基本可以用不太合口味來概括。
接著乘56路到白馬寺,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鎮寺之寶是一套從北京慈寧宮運來的十八羅漢像。也許是我們看的認真,大殿裡的人員主動向我們介紹了“夾貯干漆造像”工藝。寺中還保存著自唐以來歷代碑碣40余座,都非常珍貴,但要花時間慢慢找。最後我們沿著大門正對面前方走一段時間,就到了齊雲塔,該塔風格很特別,腳踏蓮花繞塔七周可心想事成,信不信由你。不過在雨中游覽白馬寺還是非常愜意的。
56路到西關,晚餐去了網友推薦的“百碗羊湯”,挺不錯的,羊腦很特別,第一次吃,羊肉串也不錯。接著又在西關老城裡逛了一圈,兩邊都是古式的建築,還有不少吃的東西。又買了6小袋牛奶。
今天的行程是最輕松的,昨天太累了,今天剛好休息一下,明天還要長途跋涉,去少林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