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周四):
在廣州去桂林的車真的屬於鐵道部恩賜,兩趟車(K36次、T38次)都是傍晚發車,清晨到桂林,而回來時也是一樣的。在廣州一定要去一次桂林,感受一下什麼是“山水甲天下”。同行的有很多也是和我們一樣趁著清明節後、五一節前游客不是太多而漓江春天剛剛漲水的時候去桂林。現在證明我們的選擇真的很好,因為我們離開桂林的第二天(4月20日),漓江就突發洪水,超過警戒水位1.44米,漓江游覽航線再次全線封航,而這則是今年漓江繼旱情發生後再次全線封航。所以我們正好在干旱和洪水這兩重天之間抓住機會游覽了漓江,深感有幸。
D2(周五):
一早到桂林,剛出火車站就被一群人攔住了,雖然在黃山也是這樣,但是還沒有達到即使被拒絕也會尾隨達1公裡這麼恐怖的記錄。還好在廣州我們就已經做好了去何處游覽的准備工作,不然被這群人帶著,就真正成了砧上魚肉,任人宰割了。以後有了經驗,想要找司陪(我之前是不知道這個詞的,到了大約是蝴蝶泉才知道這個專有名詞),只要拿出地圖來就可以了,不出一分鐘保准就有一大群司陪圍上來。
然後就去吃桂林米粉了——正宗的桂林螺絲粉!味道還好了,不過剛到桂林,沒有什麼胃口。
在廣州時就是想去像山,那可是桂林的標志——可是,可是,一定要花40元買門票!我們圍著那個小小的像山公園走了一圈,居然沒有一個位置可以看到像鼻的!全部被廣告牌遮住!真的是無語……
沒辦法,只有去蘆笛岩。之前有一個同學去過,說是很好。倒是一直到1959年才為外人是所知(洞內其實有古人的游記,這說明並非古人不知道這個天然洞穴,附近的村民應該也知道,不過也許他們不想讓外人打攪到原有的平靜生活),這一點不禁讓人猜想神州大地上還有多少未知的神秘王國,這一點是很使我驚奇的。裡面的石筍、石柱、石幔、石鐘乳確實很美麗——不過要借助洞內五顏六色的燈光。想像一下古人打著火把,一步一步的前進,不知那樣會不會更加有趣。
不得不說,桂林市內的人民的確很熱情——雖然偶爾過了頭。回到桂林汽車站,就有司陪來拉客,說好坐竹筏從楊堤到興坪只要120元——這是很便宜的價格了。
桂林最美的就是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漓江風景區了,桂林至陽朔83公裡水程中最美的就是楊堤到興坪這短短的一段水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韓愈的這十個字完全可以簡略地概括漓江之美,但泛舟漓江,欣賞兩岸美到極致的風光卻遠非語言所能表達,我只有建議親身體驗一下,絕對不會感到後悔,那時才能感受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所言不虛。
船家把船開到江心的一個小島上就去看打牌的了,我們就在島上欣賞美到目不暇給的風光。
在興坪古鎮上岸,前行幾十米就可以看到20元人民幣背面的那副圖片了。能夠上得了“國家名片”的一定不是一般的風光,即使將來中國再發行第七、第八、第九套人民幣,我也不相信白雲山、五羊石雕、中山紀念堂能登的上1元紙幣的背面。
興坪古鎮古建築不多,商業氣息卻非常濃厚,沒有多少淳樸的民風。
坐車到陽朔。經過在火車上一夜的顛簸,加上剛剛欣賞了漓江醉人的景色,十分疲倦,以至於惺忪中將在興坪買的枇杷撒落了一地。
陽朔縣城可以去的只有西街,和黃山的屯溪老街相似,只是比老街更寬闊,更筆直。西街上和老街更不同的是幾乎每個店面都用中英雙語,甚至於三語書寫店名。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屯溪老街,有古風古韻,畢竟深得徽文化的精髓。我來廣西,一個原因就是廣西之所以和廣東不同,是因為廣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雖然名義上是壯族民族自治區,可是卻沒有看到壯族特有的吊腳樓,第二天特意沿著遇龍河深入尋找了一番,也沒有找到,不能不說是遺憾。
D3(周六):
一早起來沒有下雨,但天氣陰沉。今天可是踩單車逛陽朔!陽朔的景點比較分散,坐車不僅要等很長一段時間,何況離陽朔縣城都不遠。更何況,沿途就是風景,在青山綠水中無拘無束才能夠充分體驗山水。單車租起來很便宜,5元/輛/天,當然,質量只能說是湊合。
陽朔景點中最要去的是遇龍河。那是此行的重中之重。一路上都看到可以自摘草莓的,不過草莓的質量並非很好。
路過蝴蝶泉,不過這不是徐千雅《彩雲之南》中唱的“蝴蝶泉邊 歌聲在流淌”,那個在雲南。沒有進去,大約是和蘆笛岩一樣的溶洞。
雖然對谷歌尷尬的退出中國的行為很鄙視,但是在這裡我不得不感謝Google Maps,它使得我們不必受無處不在的司陪的困擾,得以順利地在風景如畫的陽朔山水中騎完行程。
月亮山是攀岩愛好者的最佳去處,我們到月亮山很早,除了我們和司陪外,差不多都是外國游客。登上山頂,有幾個自稱來自洛杉磯的攀岩愛好者,打過招呼後看他們攀岩。使我驚奇的是他們居然是徒手攀岩,我問其中一個剛從陡峭的石壁上下來的小伙子沒有手套的保護,手指會不會很痛,他把右手小指翹起給我看,那個手指經過多年的摩擦已經變形了。這時一個陽朔的阿婆上來,問這些美國人要不要“Coca-cola! Pespi-cola!! Lemonade!!!”如此標准的美國英語搞的一個同學很郁悶,說應該讓這個阿婆替他考英語。
接著就是去有“小漓江”之稱的遇龍河了,雖然是“小漓江”,但是遇龍河的水要比經過前幾天降雨的漓江的江水清澈許多。這時已經下的很大的雨了,不過這不是廣州的酸雨,而是真正的雨——冰涼的,淋久會感冒的雨。山真的是青山!不高,卻青翠的讓人看到就精神煥發,一條小路從中間蜿蜒經過,在這樣的環境裡踩單車,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
如果那時雨停的話,會很好。誰知道卻越下越大,全成了落湯雞,只好在一個碼頭等雨停,雨小了一點,就踩車狂奔回陽朔。到了陽朔,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吃米粉!那時真的感覺桂林米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了,在廣州是吃不到那麼地道的桂林米粉的。然後坐上大巴回桂林了。
晚上在桂林市內轉了一圈,不過夜景並不好。紀念品也都比較貴。這裡不得不說,桂林的治安很不好,上街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到小偷、搶劫、假鈔!雖然總的來說,桂林之行還是蠻圓滿的,但畢竟是旅游景區,人來人往很多,當地治理又不力,就會給來旅游的人留下一些不好的記憶。
D4(周日):桂林大雨。像山公園進不去,只有花了40元坐輪船在漓江上得瑟,而雨不小,模模糊糊的,沒有看到什麼。雖然說“秋北京,夜上海,霧重慶,雨桂林。”但是不得不說,咱文化程度不高,達不到什麼都看不清楚還能引發詩意的地步,只有離去。
D5(周一):六點多鐘到廣州,沒想到天氣很好。
具體照片及詳細攻略請見:
http://user.qzone.***/616441462/blog/1272346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