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鼓浪嶼(一)

作者: 一束狗尾巴草

導讀廈門一直被公認為是一個浪漫的海濱城市,鼓浪嶼更是一個充滿異國浪漫情調的地方,到廈門旅游其實就是衝著鼓浪嶼,為了在鼓浪嶼住一個晚上,旅游費用立馬提高百分之十,即便如此,我也想體會一下“頭枕波濤”的感覺。 航班晚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原本應該晚上9點多到達的航班,結果在11點左右才到達,還好已經與入駐旅館館早就聯系好了。步出機場,盡管已是深夜 ...

廈門一直被公認為是一個浪漫的海濱城市,鼓浪嶼更是一個充滿異國浪漫情調的地方,到廈門旅游其實就是衝著鼓浪嶼,為了在鼓浪嶼住一個晚上,旅游費用立馬提高百分之十,即便如此,我也想體會一下“頭枕波濤”的感覺。

航班晚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原本應該晚上9點多到達的航班,結果在11點左右才到達,還好已經與入駐旅館館早就聯系好了。步出機場,盡管已是深夜,一股熱浪依然拂面而來,讓人能想像到白天是如何的炙熱。

沿途車輛很少,夜幕中的廈門顯得燈火闌珊,穿過兩座隧道,再越過一座架在海邊的立交橋,不一會兒就到達了輪渡碼頭。

鼓浪嶼是一個不足兩平方公裡的小島,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潮漲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島上沒有汽車,連自行車也沒有,與外界聯系的就是這輪渡。遠遠望去,小島的最高點日光岩、異國建築風格的八卦樓、鋼琴造型的候船廳和聳立在岩石上的鄭成功雕像等,在各色燈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發光,特別是有幾條激光射線跨越鷺江海空,變幻搖曳,令人眼花瞭亂。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面,與廈門島僅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七分鐘可達。輪渡的管理十分科學,上島免費,但回來收錢,一次收兩趟的,不怕你不上船。還有就是島不大,也就沒有現代交通工具,僅有幾輛電瓶車作為環島游的旅游交通,機動車包括自行車都沒有,全島實行標准的低碳生活。



手拿地圖,看著路牌,慢慢的前往預訂好的旅館。此時的鼓浪嶼是靜謐的,彷佛是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漂浮在海中的一方淨土。十幾分鐘之後,終於找到了在日光岩門口的臨海聽風咖啡旅館。

在臨海聽風美美得睡上了一覺,醒來拉開窗簾,強烈的陽光刺得我幾乎睜不開眼睛。簡單在旅館館用過早餐後,戴上帽子和太陽鏡,再噴上一些防曬液,勇敢地去與明媚的陽光擁抱。







步出旅館館,外面大街小巷已經熙熙攘攘,一個又一個的旅行團,帶著各種口音的游客,在導游的引領下,穿梭在島上的各個角落。我盡量避開擁擠的人群,漫步在小街小巷之中,去尋覓歷史的痕跡與文化的沉澱,一幢老宅子的門廊、一幢舊樓的飛檐,一棵盤根錯節的老榕樹、一塊字跡模糊的牌匾,都能讓我駐足凝望,思索良久。鼓浪嶼的建築可以說是萬國建築的彙聚,這得益於二十世紀初有13個國家在這小島上設立領事館,這在當時是設立領事館最多的地方,許多建築有濃郁地歐陸風格,漫步在異國建築群中,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的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台、鉤欄、突拱窗。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地色彩,要不是身邊不時擦肩而過的人群,真仿佛置身於異國他鄉。這島上的建築一般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即便是中國國人自己修建的樓房院落,都多少蘊含了一些西洋的元素,讓人感覺這是一種中西合璧的完美結合。

















中午在龍頭路尋得一漁家小餐館,讓主人弄了兩道海鮮,雖不夠精美,卻也有些原滋原味的感覺。

下午的鼓浪嶼越來越熱鬧,一隊隊的旅行團在導游小旗子的帶領下還不斷地湧向小島各處,而我也直奔菽莊花園而去。

菽莊花園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50年代起辟為公園,近年又建了許多設施,面積也擴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頗有特色的海濱公園。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可台灣軍民拒絕割台,總兵劉永福等帶領“黑旗軍”進行抵抗,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駐台官兵回大陸。時任台灣墾撫兼團防大臣的林維源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於鼓浪嶼。林維源,原籍龍溪,其先祖於乾隆年間赴台灣淡水墾殖發家,在台北建有“板橋別墅”即林家花園。其子林爾嘉從小就生活在那裡,別墅的一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林爾嘉對花園的結構布局精心設計,力求再現台北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致。他利用一塊不到十畝的坡地,創造出寬闊的空間,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納入花園的懷抱。花園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小巧別致,自成一格。


可貴的是菽莊花園集中國園林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於一園,第一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一堵黃牆擋住了視線,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先把海“藏”起來,而後大海奔騰聚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台風吹倒後一直未能恢復。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