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蔡康元、鄭敏華邀請同赴新疆,一路向西,直至上海為起點的312國道的終點——霍爾果斯口岸,歸途行程一變再變、一再延長,歷經蘭州、天水、西安,還去了壺口、延安,錄途中見聞,姑名“西游記”。同游10人均60有余,3人更已過七旬。
6月27日抵達烏魯木齊的當天晚上,興致勃勃地逛了號稱“世界第一大巴扎”的國際大巴扎和二道橋市場,真切體驗了一把異域風情。充斥濃郁伊斯蘭文化底蘊和維吾爾建築風格的穹頂、黃牆,漂亮嫵媚的維吾爾姑娘,民族風韻、艷麗時尚融合的服飾,時時撞擊眼球;店鋪、攤檔擺滿西瓜、哈密瓜、烤羊肉、手抓肉、馕……,果香味、肉香味四處彌漫,誘人垂涎。
6月28日,蔡康元駕一輛寶馬帶我們去南山牧場天山大峽谷。遠遠望見南山牧場,高山、草甸、牛羊,就吸引了我們,進入天山大峽谷,海拔2500余米的高山草甸——喬亞草場,畫卷徐徐展開,群峰環抱著天鵝湖,山坡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白色的氈房三三兩兩散布在山坳、湖邊。遠山,一片片雲杉林聳峙,守護著牛羊的樂園,牧人的家園。壯哉,天山!美哉,天山!
●喀納斯之旅
從烏魯木齊乘坐大巴前往喀納斯,途中經過石河子、克拉瑪依,用時10余小時。石河子,市區舊貌換新顏,寬闊的馬路、高聳的大樓,充滿現代化城市氣息;團場風貌依舊,一排排鑽天楊護衛著條田,棉田綠成一片,葡萄爬滿棚架,成片成片葵花綻放,金黃的花朵向陽搖曳。克拉瑪依是另外一番風光,車行數小時,看不盡的油井和井架,這曾經荒涼的土地,聽得耳熟能詳的歌詞,終於一睹真容。克拉瑪依荒涼的土地有一座烏爾禾魔鬼城,典型的雅丹地貌。大自然以水流和厲風為刃,鬼斧神工,雕刻萬古荒原的砂岩和泥岩,啊,阿拉伯城堡出現了,泰坦尼克號駛來了……,神奇!
晚上8點多了,天色依然白晝,當晚住布爾津,投宿前,游覽了夕陽西下的五彩灘。到了五彩灘,心中抑制不住地激動,我們看到了中國唯一由東向西流 、流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河水豐沛,水流湍急,岸邊長滿蘆葦水草。河兩岸景色迥然不同:一邊郁郁蔥蔥,綠意盎然;一邊寸草不生,丘壑縱橫、陡壁險峻,紅、黃、橙……雜色紛呈。是為奇觀也。布爾津沿河夜市風味獨特,大排檔張著蚊帳,詩雲:
躲進紗帳成一統,管他小咬與蚊陣。
盡情享用冷水魚,肆意夜宴會賓朋。
前往喀納斯湖的盤山路上,喀納斯河忽隱忽現,清澈的急流、峽谷、白樺林,一幅福美景不時掠過眼簾。喀納斯河彎彎繞繞流淌,攬盡美景,猶以三灣為最:臥龍灣、月亮灣、神仙灣。臥龍灣水流平緩,碧藍潔淨,河中之洲,蒹葭蒼蒼,水中倒影相映爭艷,分外妖嬈。月亮灣一泓清流,彎曲如新月,清亮比月明,奇特的是灣畔兩片小渚,形似腳印,引人遐思:
明月何處有?仙人塞外游;
駐足流連久,印跡萬古留。
溯河而上,看到了!喀納斯湖靜靜躺臥在阿爾泰山群峰之間,澄清,澄靜,湖畔林木茂密,塵世的喧囂遁走得無影無蹤。謝國芬獨自去漂流。喀納斯漂流從湖口沿喀納斯河而下,河道窄處,衝擊激流、漩渦,劈波斬浪,浪花飛濺;河面寬處,水流平緩,閑庭信步,真是:
小小皮筏河中漂,美曼河灘兩岸走。
人在畫中行,畫隨輕舟流。
歡躍浪花西逝水,洗盡憂煩不復求。
前往禾木村的一路上,景色極其優美、壯觀。高山草甸綿延伸展,遠山積雪潔白耀目,雪嶺雲杉偉岸挺拔。不同凡響的路一路延伸,直通到“神最後的自留地”—— 禾木。禾木河穿越了禾木村,圖瓦人臨河而居,在村頭的橋上,看到禾木河奔湧而來,又向下游奔騰而去。村外,大樹成林,林中是大片平坦的草甸,真是神的自留地啊。走出村外,上了一個山坡,坡上平坦如砥,綠草如茵,當地人稱成吉思汗點將台。遠眺禾木村,禾木河如緞帶繞村而過,村中屋舍盡在眼底,數不清的黑色屋面,像呼嘯奔騰的鐵騎,帶我們穿越時光隧道,我們仿佛看到一代天驕叱吒風雲,點將台上,寶纛高高豎起,蒙古勇士風卷雲集,呼嘯殺伐彎弓射雕,盡顯威風。
從喀納斯返回烏魯木齊途中,看了阿貢蓋提草原石人,克拉瑪依黑油山和九龍潭。黑油山眾多油泉冒出原油,揮發凝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成了黑油山。一眼眼油泉還在冒油,一個個油池,不,是一顆顆碩大的黑珍珠在陽光下閃爍、滾動。天工奇觀黑油山,人工奇觀九龍潭。自治區從額爾齊斯河上游取水,經南干渠引到克拉瑪依,利用渠水落差建成九龍潭,九道激流噴湧而下,聲若奔雷,勢若矯龍,蔚為壯觀。
烏魯木齊休整了兩天,上了紅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烏魯木齊市中心的紅山氣勢不凡,位置顯要,山勢奇特,先民尊為神山。登高遠眺天山,重巒疊嶂、雄偉壯麗,博格達峰積雪晶瑩,巍峨莊嚴;俯瞰烏魯木齊,高樓林立,道路通達,車水馬龍,一派繁華。
●伊犁之旅。
以為伊犁行程少於喀納斯,結果大出所料。地圖上標的道路有的還未修通,有的要翻越天山險要,因而仍走果子溝,第一站是賽裡木湖。
賽裡木湖海拔2073米,典型的高山冷水湖。天山融雪經查干郭楞冰川河彙入湖中,湖水綠,碧綠純清;湖水藍,蔚藍晶瑩。水與天接,天與水連,天藍藍,藍得沁心,水藍藍,藍得醉人,水天一色,藍成一片。湖灘水草豐美,牛羊悠閑休憩;氈房星星點點,炊煙如絲如縷。岸邊跺跺腳,地上冒水泡,是謂“克勒湧珠”;湖水洗洗手,冷從心頭起,可謂冰涼透骨。湖濱也有一座成吉思汗點將台,傳說當年蒙古大軍西征,確曾在此屯軍點兵 。
果子溝未見果樹成林,不復“伊犁第一景”之美譽。果子溝是縱貫北天山的咽喉要道,察合台的蒙古大軍曾在此開山辟路,王震將軍的屯墾戍邊部隊曾在此修路引水,現在,果子溝還在開山,還在築路。隧道貫通大山,大橋飛越峽谷,險阻成坦途已是指日可待,昔日逼峽幽谷、奇岩異石、激流飛瀑、爛漫山花卻已斷續支離。贊嘆呢,還是感嘆?
伊犁之行第二天觀光霍爾果斯口岸、惠遠古城和伊寧市容。途中,“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的樂曲聲伴隨我們經過可克達拉。在霍爾果斯,游客一一在國門、界碑留影。國之重兮,國民當崇兮,國民當珍兮。回滬不久,電視新聞稱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經霍爾果斯輸往上海的西氣東輸管道全線貫通,哈哈,上海——霍爾果斯,道路相通,氣息也相通了。惠遠城,清政府在此設伊犁將軍府,曾是新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走進惠遠,古韻依舊。城牆高聳,城門高大;鐘鼓樓雕梁畫棟、鐘鼓齊備;將軍府府門肅然,石獅威嚴。林則徐曾被流放惠遠,林則徐故居已經成為觀瞻景觀,追昔撫今,唏噓聲發,仰慕情生:
遙想林公當年,西徙萬裡遙,邊陲功建。
江湖雖遠,憂其君,建言屯墾戍邊。
固本憂民,皇渠引清流,廣育良田。
福澤惠遠,一尊還酹先賢。
伊寧市是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首府,然而市內還是維吾爾族多,哈薩克多在草原放牧,維吾爾善於經商,多居鬧市。稀罕的是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伊寧卻還有一條主要的馬路路名是斯大林大街。
伊犁之行最後一站是那拉提草原。車行一路,沿喀什河、鞏乃斯河溯流而上,河面忽寬忽窄,水流忽急忽緩,河灘河床忽隱忽現,沿河大片大片楊樹林,生機勃勃,野趣十足。導游告訴我們,南疆沒有胡楊,這種楊樹是胡楊的近親。塔裡木河的胡楊林聞名遐邇,令人神往,未曾得見,鞏乃斯河的楊樹林稍補了缺憾。
那拉提草原號稱空中草原,漫山遍野的牧場沒有邊際,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烏孫故地那拉提,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和親的故事至今流傳,烏孫王建造的赤谷城記載著這厚重的歷史;巍峨的金頂大帳訴說著烏孫王國的盛衰;奇特的霍斯留下哈薩克交易場所的印記。歡樂的草原那拉提,山道上,三三兩兩的游客信馬由韁,興致濃濃。同行悉數上馬,七旬老太認鐙上鞍,顛簸徐行,興奮不已;蔡康元、鄭敏華攬轡並肩,蹄聲得得,怡然悠閑。鄭敏華、謝國芬哈族盛裝,恣意瘋舞,忘情放歌。“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旅游車的烏茲別克族司機和全車游客齊聲高歌,再見吧,快樂的那拉提。
回到烏魯木齊,蔡康元、謝國芬數人游覽了天池和水磨溝公園。
盤旋上山探天池,途中隨處可見天山積雪消融彙成汩汩清泉,溪流澄淨喘急,濕地平展坦蕩。盤根錯節的楊樹牢牢巴在砂石灘上,軀干黧黑粗糲虯筋曲突,枝葉綠白閃簌濃密叢生。登舟遨游天池,遙望博格達峰皚皚積雪,浮想聯翩,神游天外。西王母瑤池出浴的神話傳說映襯天池的幽靜秀美,“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李商隱)的詩句詠嘆天池的風骨神韻。天池,仙人居處,人間桃源,不游天池,枉游新疆。
水磨溝就在烏魯木齊市內,政府在此興建了水磨溝公園,免費供市民、游人休憩。公園依山傍河,觀山,萬木蔥籠,層林盡染;看水,水磨河湍流奔騰,玉帶蜿蜒。山水交融,濃蔭蔽日,避暑消夏絕佳。
●吐魯番之旅。
7月10日,自駕游吐魯番:火焰山、葡萄溝、坎兒井自是必去。
火焰山就像是一個碩大的火堆。遠觀火焰山,寸草不生,山色赭赤,坡面遍布嶙峋條溝,向上伸延,似萬千火舌升騰。色似火,形似火,熱亦似火,走近火焰山,頓覺熱風襲人,熱浪灼人。孫行者的金箍棒化為巨型溫度表,上午9時許入山,水銀柱顯示55℃,半小時後出山,水銀柱已升至65℃。導游介紹,下午3、4點鐘是新疆的正午時分,氣溫達到80℃以上。令人望而生畏的酷熱、荒涼正是火焰山的魅力。唐代游宦輪台(今烏魯木齊米泉縣)的著名詩人岑參的詩句把火焰山展現得淋漓盡致:“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裡不敢來。”
火焰山西側的峽谷就是葡萄溝,相距數十裡,涼熱兩重天。布衣魯克河穿越溝谷,溪流潺潺,綠樹濃蔭。葡萄架、葡萄田綿延起伏、層層疊疊,連接成條條葡萄長廊。葡萄藤枝蔓纏繞,搭起一片清涼,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晶瑩剔透。伸手可及。農家院舍時隱時現,維吾爾少女進進出出,艷麗衣裙飄逸,歡聲笑語清磬。詩雲:
曲徑通幽結伴行,且向農家院中去。
滿案瓜果待客殷,消暑休憩真樂趣。
坎兒井,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與長城、大運河齊名;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與都江堰、大運河齊名,果然名不虛傳。在坎兒井民俗村,穿過地下通道。暗渠、豎井展現在我們面前。天山融雪彙成汩汩清泉,清澈不見纖塵,掬一捧渠水品嘗,冰涼、甘甜、沁人心脾。我們驚嘆維吾爾先人的智慧,他們把天山雪水引到中國最熱、最旱、最低的吐魯番,造就了世界最甜的吐魯番。用四個詞點評:巧奪天工、人間奇跡、福澤綿綿、嘆為觀止。
●東歸之旅。
7月11日,我們離開了烏魯木齊,結束了新疆之行。由於回滬車票難購,我們就腳踩西瓜皮,滑到那裡算那裡,蘭州、天水、西安一路行來,又游覽了不少去處,也是意外收獲。
蘭州中山橋,號稱天下黃河第一橋,洪武五年(公元1385年),衛國公鄧愈受朱元璋委派,架建起黃河上第一座橋——鎮遠橋,鎮遠橋是一座浮橋,固定橋身的鐵柱至今猶存,號“將軍柱”。漫步橋上,遠眺,白塔山高聳入雲;近觀,母親河穿橋而逝。空中,有天下黃河第一看,索道纜車飛渡黃河俯瞰大河;河中,有天下黃河第一游,羊皮筏子漂流黃河追波逐浪。三個第一,中山橋盛名不虛也。,
皋蘭山為蘭州第一高峰,登峰遠眺,蘭州全城盡收眼底。夜晚,皋蘭山上觀蘭州夜景,燈光璀璨。高坡燈帶如織,街市燈群如繡。大西北高原的不夜城同東海之濱的不夜城相比,少了幾許華貴,多了幾分豪放,別有一番韻味。
天水伏羲廟祭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伏羲廟院落重重相套,宏闊幽深。各院遍布古柏,傳為明代所植。廟內天水博物館陳列頗豐,觀後極長見識。秦人系由天水入關中而發達,自秦而下,天水兵家必爭,歷代名將輩出,李廣、趙充國、李世民皆出於此。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六出祁山等戰事都在此演繹。三國迷應到天水一游。
麥積山因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存有北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石窟190余個,石刻像7000余身。西北大地、秦嶺山區、黃土高原,人們的印像是荒涼、貧瘠,麥積山卻是郁郁蔥蔥,歷代君王、官宦、士紳、信眾在此鑿窟刻像禮佛,天水天水,天佑之風水乎。
西安大變樣了。大雁塔和曲江新區連成一片,亭台樓閣如雲,金碧輝煌,令人目不暇接。印像中的大雁塔,是獨行的玄奘,是脫俗出世的貴公子;眼前的大雁塔,仍是一襲青衫,在成群衣著華貴的童僕、婢女簇擁中,顯得束縛、落寞。城牆、南門、鐘樓、鼓樓都修葺一新,回民街商鋪鱗次櫛比,買賣興旺。古城西安外殼尚有幾分做舊,內裡時尚、興奮、喧囂,漸行漸遠。
壺口之行最令人難忘。
蔡康元借了一輛車,自駕游壺口。兩天時間,到過宜川,參觀了洛川會議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在寶塔山延河畔留了影,蔡康元、謝國芬還游覽了黃帝陵。延安的窯洞簡陋,可以想見,當年延安生活條件、工作條件都很艱苦,可是,中國共產黨卻戰勝了人力、財力、兵力遠勝於己的國民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不能忘記,延安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後人真應當時時追思、深思。黃帝陵祭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這個黃帝不怎麼的,快刀斬小民,前往拜謁,門子收紅包91元,比起同為三皇的伏羲三倍有余。倒胃。
壺口。瀑布。震撼。登上高岸,放眼望去,滔滔黃河水與兩岸平齊,鋪天蓋地奔湧而來,就在跟前陡然收束,跌落,傾瀉。濁浪排空,波濤翻騰,浪花飛濺,水霧彌漫。排江倒海,雷霆萬鈞,獅吼雷鳴,呼嘯咆哮。一群年青人引吭高歌,奮力嘶喊:“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濤聲、歌聲相融合,渾然一體,雄壯昂揚,聞者無不熱血沸騰、激情洋溢。怒吼吧,黃河,一往無前,衝決險阻,“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贊曰:大河東去,大浪淘沙,往事興替,山河依舊,數說風流,雄霸壺口。
回首西游:
關鍵詞1——廣袤
阿爾泰山——天山——祁連山——秦嶺——黃土高原。山山嶺嶺,綿亙不絕。
關鍵詞2——浩瀚
吐魯番盆地——准噶爾盆地。戈壁荒漠,無邊無際。
關鍵詞3——壯美
天山大峽谷——禾木——那拉提草原。雪山,雲杉,草原,牛羊。
關鍵詞4——秀美
喀納斯河——臥龍灣——月亮灣——喀納斯湖——賽裡木湖——天池。藍天,湖水,天水一色,溪流,灘地。
關鍵詞5——奇異
烏爾禾魔鬼城——五彩灘——黑油山——火焰山——坎兒井。鬼斧神工,巧奪天工。
關鍵詞6——民俗
國際大巴扎——二道橋市場—伊寧——葡萄溝。姑娘,服飾,烤肉,院落。
關鍵詞7——史跡
惠遠古城——伏羲廟——麥積山——大雁塔——黃帝陵——楊家嶺。人文,雕刻,建築。
關鍵詞8——震撼
壺口瀑布。激流,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