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去越南旅行… 相較起其他東南亞國家: 泰國的熱情澎湃、柬埔寨吳哥窟的震撼、 緬甸佛塔的輝煌、就算寮國那貧窮的原始及落後,都比越南、 這個彷彿處處抄襲中國的國度來得吸引。我想沒有多少香港人會提起勁去作自遊行,畢竟那二千多年來藩屬屈膝中國的歷史,以及八九十年代的越南難民潮,都為越南寫下了屈辱、苦難的民族悲情。
直至近日打算到柬埔寨一遊,順道在胡志明市逗留數天,才在旅遊書的指導下,重新認識這個有二千多年文化,卻與中國藕斷絲連二千多年的 “友鄰”。
在書店狠狠地買了一本Discovery Channel系列的 “知性之旅–越南”, 企圖惡補越南的歷史文化,我想這是每個遊客的份內事,那怕我只逗留胡志明市四天。顧名想義,知性之旅,說的不只單純敷淺的旅遊資訊,而是深入淺出地回溯自文郎至越共統一的歷史、鮮明地勾劃出獨有的民族習性,還有當地的風土民情、生活實況、國家前景以至環保及旅遊的發展概況都一一細說。不能說看完了便能通曉越南上下二千多年的歷史,但至少,讓我知道越南除了河內、西貢、下龍灣之外,還有順化、會安、峴港及美山遺跡;除了難民潮、越戰之外,還有被法國殖民、侵略柬埔寨、中越反目的段段故事。
越南多年來都需仰人鼻息,北方五千歲強鄰的一舉一動,無論妥協或是頑抗都需反應奇速。但縱然偶爾打敗了這個強鄰,卻仍需以鬥膽打敗王師之名請罪、並提供馬匹船隻讓中國殘回北方老家。勝利的結果只是人死的比中國少,沒有任何榮譽、利益之可言,究竟這個民族有否風光過?然而細想一層,屈辱的背後卻隱含著智慧及實事求是的忍耐力 – 強大的中國只是暫時被打敗,日後定必捲土重來, 如不給中國皇帝一個負荊請罪,往後日子只會更難過 -很驚歎世上原來除了中國人之外,還有這麼一個民族如此堅毅、如此忍辱負眾,忽然間很想很想接觸越南人。
雖然上至皇陵、寺宇、下至遍佈各地的中國族姓宗祠、還有滿目的漢字、帶著越語口音的普通話及廣東話…越南處處走不出中國的影子,對中國人說她有著遊覽的價值嗎?不錯,我正要看她如何沿襲中國、如何從中衍生出自己中國化的一套,還有見識一下浩瀚的中華文化如何漂染這個民族。
其實,一個國家或民族是否值得去接觸或認識,並不取決於這民族的優越性,也不是取決於可以從他們身上學會什麼,而是你可以從他們身上體會到什麼。
看了樂施叢書 “誰偷走湄公河的未來”,心裏涼了一截。湄公河 - 一條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經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國的亞洲第二長河,一如中國的母親河黃河一般,孕育無數自然資源、深厚文化的傳統,不同於黃河的是她流過六國的命脈,卻締造不了各族的和諧,反倒惹得一河鮮血的互相侵略。黃河、尼羅河、印度河打造了可歌的千古文明,似乎有長河灌流的土地都可哺出偉大的民族,但湄公河卻會給你一個否定的答案: 對不起,我只見證了一段段可泣的歷史,人民從我身上到目前為止都得不到富足…遠古不提,且說近代,越南一度是冷戰時代其中一個主要戰場,越南人民慘成美蘇角力的祭品。當你聽聞過古芝地道、湄公河的越共叢林後,便會明白為什麼越戰時人們常說: “只有白天,西貢才屬於南越及美國。” 這句說話也正好成為日後美軍企圖使敵人無所遁形、而使用落葉劑的註腳。落葉劑的使用,結果使大塊越南土地遭受重破壞及污染,連帶河床及河水也積聚了這種有毒農藥,因此大量可耕土地縮小、以致無法耕種,目的是使越共軍隊缺糧。戰後二十多年來,儘管政府努力造林,也難回復當年舊貌,可苦了今日作業田間的農民。
除此之外,戰爭遺下大量地雷在田地上,很多村民不時錯把肢體、鮮血和著地雷的殘殼及硫璜混入耕地中,當然田地沒有因此而肥沃,只不過徒添血淚。至於撒播地雷的劊子手,大家不要一面倒髮指美國,我們偉大的祖國其實應記一功: 八十年代越南傾三份二之國力入侵柬埔寨,換來的不只經濟結據及國際排斥,也掀起中國發動了一次“懲罰性戰爭”。戰爭不只帶給越南政經上的懲罰性打壓,也給當地人民肉體上的創傷:蓋因中國留下了很多俗稱“蝴蝶仔”的地雷,這種地雷很人道,爆炸的覆蓋率只及膝而不會傷及人命,結果坊間不難發現斷腿的兒童及農民…似乎除了在政治及經濟之外,中國還懲罰了當地的人民。
殖民者離場、冷戰美蘇角力淡化、北方強鄰又埋首經濟,似乎擁有湄公河三洲的越南終有喘息的一刻,依賴國際援助、寄望大建設,以圖踏出自己的道路。隨著湄公河流域的經濟逐步改革開放,一時間,湄公河流域成為了資本主義陣營的新寶藏。各國在湄公河流域興建水壩、開發森林,水產養殖興起、農耕衰落…湄公河流域的大開發,是否意味著當地人民可以脫離困苦,走上富足之路?自由化的市場主導以及資本家的利潤至上,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人權被剝削、工業污染、農業破產以及扭曲發展的旅遊業,催生了一個亞洲的第三世界特區。
寄望,縱然湄公河打造不了驚世駭俗的偉大文明,但至少,也不要淪為髒亂貧困的源頭……我想,這也是每年三百萬到越南的旅客對她的僅有祝福。
(還未去的啊~~~~ 29/3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