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往遵義

作者: 湘流郎

導讀久就想去遵義,今年得以如願。5月30日我和老伴在重慶乘火車南下,列車跨長江穿群山6小時後終於到達黔北重鎮——遵義。 我響往遵義,首先因為她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著名的遵義會議就在這裡召開。 遵義會議會址坐落在紅花崗區子尹路。正門上的“遵義會議會址”幾字為毛主席1964年所書。走進大院左手邊的詩牆上書寫著毛主席七律“長征� ...

久就想去遵義,今年得以如願。5月30日我和老伴在重慶乘火車南下,列車跨長江穿群山6小時後終於到達黔北重鎮——遵義。

我響往遵義,首先因為她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著名的遵義會議就在這裡召開。
遵義會議會址坐落在紅花崗區子尹路。正門上的“遵義會議會址”幾字為毛主席1964年所書。走進大院左手邊的詩牆上書寫著毛主席七律“長征”,右手邊帶點西式風格的二層小樓便是會議召開處;也是周恩來,朱德的住所。不湊巧,5月31日那天小樓未對外開放,游人們只胡在旁邊舉目凝視這坐充滿故事的小樓,紛紛在樓前留影。

雖然開會的小樓未開放,但也不必遺憾,再往裡走就是遵義會議舊址陳列館,附近還有陳雲,李德和紅軍總政治部等舊址供你游覽。特別是陳列館中陳列的史料照片,實物配以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在講解員那嫻熟和生動的講述中帶你不知不覺地穿過時光隧道:1934年10月共產黨所領導的工農紅軍因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不得不放棄江西根據地進行長征轉移。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反動派幾十萬軍隊到處圍追堵截,經過湘江血戰後紅軍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不到4萬人。紅軍向何處?革命向何方,已要中國共產黨認真抉擇思量.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的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毛澤東對當時黨的路線和軍事方針作了深刻分析和批判,在會上得到張聞天,王稼祥等大多數與會者的擁護。遵義會議決議解除了博古對黨中央的領導權;選舉張聞天為黨的總書記;從而結束了王明左傾路線在黨內的統治。撤消了李德對中國革命的軍事指揮權;確立了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為新的軍事領導3人小組。遵議會議從此改變了中革命的命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遵議會議後毛澤東在軍事指揮上的天才和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遵議會議後毛主席親自指揮的婁山關戰役,四渡赤水,突破烏江都取得了勝利,使中國工農紅軍甩掉陣民黨的重兵包圍,開始向四川雲南間敵人力量較薄弱的地方轉移。這正是“雄關萬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撫今思昔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光輝的九十年,這九十年當中經歷過不少困難和挫折,也不可避免地犯過一些錯誤,但是黨依靠人民群眾的監督和自我完善的功能機制推出新人撥亂反正,黨總是在不斷地探索,改革,創新,帶領中國人民向前進。

參觀完陳列館我們走過紅軍街,經過湘江河上的小橋之後來到紅軍山。紅軍山是遵議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的一部分,這裡因設有紅軍烈士的墓地現時得名。山下一條寬約15米300來級的台階直到山麓的烈士碑,烈士碑基坐是園形的,直徑為20米。園周邊有4個造型各異的男女紅軍頭部塑像高在4。5米左右;碑體高30米,頂端是鐮刀和錘子的造型;碑上是鄧小平書寫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後的大理石牆上刻著烈士的姓名和籍貫,只見有的烈士只有姓氏,如“張同志”“李同志”,烈士中大多是江西和湖南人。在碑前我們點燃一把清香插上祭壇,向所有為革命犧牲的烈士表示深深的敬意: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永駐人間。

時光如流水,七十六年前的那次會議,那群人物,那些場戰鬥,早已凝固成歷史。只有遵義這坐城還在,依然清山綠水,不過如今更絢麗。祝福你,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遵義。


精選遊記: 遵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