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周四晴利物浦是披頭士樂隊的故鄉。 我們在利物浦要觀光的最後一個景點便是披頭士事跡陳列館。該陳列館位於默西河畔的艾爾伯特碼頭,門票5.50鎊。該陳列館的外觀真不敢恭維,我覺得顯得破舊,且不像陳列館,倒有點像小企業,所以我只拍下了幾張招牌,它們還算像樣些(1《披頭士事跡陳列館招牌》、2《披頭士事跡陳列館招牌(二)》、3《披頭士事跡陳列館招牌(三)》、)。
該館運用各種聲光手段介紹60年代風靡世界的披頭士樂隊。這個樂隊的四名成員麥卡特尼、列儂、哈裡森和斯塔爾都出生於利物浦。60年代初,這四個年輕人活躍在歌壇,把搖滾樂推向新形式,引起成千上萬年輕人的共鳴,對西方流行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們的唱片在熱門流行歌曲排行榜上長期高居榜首,並轟動了美國。這四位歌手成為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還封給他們每人英國的勛位。披頭士樂隊出現在利物浦不是偶然的,這座城市本來就富於音樂傳統:利物浦皇家交響樂團是世界上第三個最古老的樂團,市音樂廳與歐洲最好的音樂廳相比也毫不遜色。這一切都為歌手們的成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披頭士首次登場是1961年5月21日,而在約翰·列儂被那顆罪惡的子彈射中後,披頭士樂隊的復活也就成為永遠的夢。不過,他們的歌迷有增無減。他們的音樂超越了時空,超越了國境,將永遠打動人們的心弦。披頭士的歌聲確實超越了時代,給我帶來美的享受,那首在各陳列室中反復播放的約翰·列儂的Imagine像是天籟之音,讓我百聽不厭。過去我雖然通過媒體對披頭士樂隊有一點點了解,但了解得很不系統,印像也不深,四個人的名字叫不上來,臉更對不上,所以參觀完陳列館,我在紀念品商店買了一張四人在郊游時合影的明信片,上面風光很美,四人的姿態也挺酷(1996年美國印制)(4《披頭士四成員郊游時合影(明信片)》)。另外,列儂的Imagine讓我著迷,正好看見有這首歌的CD賣,我就毫不猶豫就買了一張,CD和明信片共化了5.34鎊。這張CD上只有三首歌,除了Imagine外,還有Happy Xmas(War is over)和Give Peace A Chance。第三首歌我不太喜歡,反正只要有Imagine就行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我正要著手寫有關披頭士樂隊的游記,昨天中午看電視碰巧在東方新聞娛樂頻道看到了在播《琳達·麥卡特尼》這部影片。我用心看完了,感到格外親切!真希望還能看到描寫另三位生活的影片,尤其希望能看到約翰·列儂的傳記片,不知拍沒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