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無處不桂花

作者: ciai1215

導讀蓉城無處不桂花 D1:10月14號 ,15:00-17:55 ,FM9543 虹橋-雙流,住成都市望江賓館 蜀風雅韻:變臉、吐火、滾燈馳名中華,杖頭木偶鬼斧神工、技藝精妙;女兒清音絲絲入扣,不可言傳。聽古琴撥動,不覺夢回三國。聞二胡聲起,換了浮雲蒼狗。絕跡多年的手影戲,重返民間;鼓樂齊鳴蕩氣回腸,喜樂無限。蜀風雅韻志存高遠,意欲巴蜀曲藝在民間的復興,使飄零的曲藝文化 ...

蓉城無處不桂花

D1:10月14號 ,15:00-17:55 ,FM9543 虹橋-雙流,住成都市望江賓館

蜀風雅韻:變臉、吐火、滾燈馳名中華,杖頭木偶鬼斧神工、技藝精妙;女兒清音絲絲入扣,不可言傳。聽古琴撥動,不覺夢回三國。聞二胡聲起,換了浮雲蒼狗。絕跡多年的手影戲,重返民間;鼓樂齊鳴蕩氣回腸,喜樂無限。蜀風雅韻志存高遠,意欲巴蜀曲藝在民間的復興,使飄零的曲藝文化在茶館重現聲色,讓身懷絕技的名角名家回到民間。(景區開放時間:20:00-21:30;取票地點:蜀風雅韻場內,網絡預訂景區門票,同程網不提供發票;溫馨提示:門票包含蓋碗茶一杯、及每桌一碟花生,因該景區是演出為主,請游客預訂門票後十八點之前到達,如果到達不了請致電景區電話告訴工作人員。以免給該景區造成損失。)

變臉賞後,琴台路南走,百花潭公園南門,賞芳鄰路桂花(其它街道西大街、長順街、小南街、浣花南路也種有桂花)。

D2:10月15日,新南門(臨江中路-新南路交叉口,最早的一班車是8:30)坐長途車先到青城山客運中心(就在輕軌站旁邊),轉101路公交直達青城前山山門,青城山早名清城山,我國古神話中有“清虛以守神”之說,意謂清虛空靈構成的仙境。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道教多用三清(上清、玉清、太清)為自己的宮觀命名,據說那是道教祟奉的元始天尊、靈寶道君、太上老君所住的天外仙境。通常所說的青城山是指青城前山。道家稱青城山“洞天第五寶仙九室之天”。東漢末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在此結廬布道,這裡漸成道教聖山,曾有道觀70余處。青城前山景區的特點在於“幽”,故以“青城天下幽”而聞名遐邇。著名作家老舍作《青蓉略記》,嘆青城山“青得出奇”,是一種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建福宮”是山門,古木抱觀,內有委心亭和乳泉亭;“天師洞”內傳說和文物最多,擲筆槽降魔石以及著名的唐玄宗賜詔敕碑、清代長聯等;“上清宮祀”有李老君;“鴛鴦井”一方一圓,泉源暗通,一濁一清,一溫一涼,煞是怪異,井碑“鴛鴦井”三字為國畫大師張大千手書“麻姑井”晶瑩清澈,久雨不盈,長旱不涸,水線恆定;“祖師殿”有煉丹池、雲松塔等古跡。前山景點間由“丹梯”石階相通,道旁古木參天,青峰聳立,文物滿山,好像每一塊石頭都與道教有關。“彭祖峰”絕頂,登“呼應亭”但見:岷江橫呈天際,玉峰如雲突起,點點道觀見於茫茫林海之中。青城四絕:道家歷來重視服食養生,他們采擷山中的果實和藥物,用道家傳統秘方釀造的洞天乳酒、洞天貢茶、白果燉雞、道家泡菜,風味獨特。

回程從原路回來出山門繼續坐101路到都江堰,還有4、7路公交可到都江堰景區離堆公園。都江堰的看點主要有三個:分別為寶瓶口、飛沙堰、魚嘴。二王廟因5.12地震破壞正在修固,不能參觀,可惜了。可按如下線路進行參觀。先到入口買門票(90元,學生半價)-伏龍觀-入觀後參觀寶瓶口-出觀後轉右-參觀飛沙堰-(由飛沙堰到金嘴有段距離,走路可能要20分鐘,可坐電瓶車,10元)魚嘴-索橋-二王廟(修固中)-松茂古道-玉壘關-宣威關(西關)-城隍廟(馬王廟)-出口-第一個路口轉右-經過一條清真街-南橋。可登上玉壘關、宣威關,俯覽都江堰全貌,聽著急促的水流聲,頗為壯觀。但這條參觀路線需時較多,起碼要2-3小時。時間不夠,建議參觀完魚嘴後就原路返回。參觀完後,哪裡下4號車就在哪裡上車,坐4路公車回客運站。再乘長途回成都。

D3:10月16日,成都北門車站(一環路北四段197號)坐新都專線公交車,到新都後坐人力三輪車直至桂湖門口。新都的桂湖公園桂花,從明代起就名揚天下,是我國五大賞桂勝地之一,被譽為“香城”。桂湖桂花品種多,最出名的是金桂與銀桂,每每中秋時節,園裡五千多株桂花,爭芳吐艷,一簇簇小米般大的金桂銀桂,掛滿技頭,點綴在綠葉之間,向人們贈送芳香。在桂湖,不論是行於湖邊,或是行於桂花林彎曲幽靜的小徑,還是坐在樓台亭閣之中,都能聞到桂花馥郁的芳香,看到桂花掛技吐香的優美畫面。如走在桂花樹下,還能聽到桂花那輕微的綻蕾之聲。碰上風吹來,還能享受到紛紛揚揚飄落的桂花雨……

游人們在賞花游玩的同時,還可以品嘗到由桂花做成的系列特色食品,如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其中最負勝名的是潔白如玉、清甜爽口、桂香濃郁的桂花糕。新都桂花糕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觀完桂花後在當地用餐,可自助火鍋。然後,再觀賞我國南方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寶光寺,也可在寺內吃齋飯。相傳寶光寺始建於東漢。根據終南山道定量律師撰《集神漩塔寺三寶感通錄》記:隋代,蜀王楊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詵禪師遂於石上建九級森林塔。是時,每有旱澇,官民於此禮拜祈雨,軋有靈應,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 唐末黃巢起義時,僖宗奔蜀,於寺建行宮駐蹲。僖宗夜見霞光出地,召隨駕高僧知玄問法。玄謂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內藏舍利十三粒,晶瑩明澈。僖宗遂敕玄監修磚塔十三級,取“無垢舍利塔”,賜寺名“寶光”。

D4:10月17日,閑,浣花溪公園,該公園以一座人造萬樹山;一個人工湖-滄浪湖;一處濕地-白鷺湖;兩幢景觀建築;四個大型休閑廣場,表現公園特色。後寬窄巷子井巷子荷歡印度餐吧或市井生活川菜。

15:50-18:25,3U8965 雙流-虹橋。

2011-10-3制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