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國慶休閑三日游

作者: 周蕾蕾

導讀在上海應酬完所有的飯局和人情後;國慶接近尾聲的時候去揚州和BF呆了3天。 從上海買大巴票,票價93元浦東客運站出發,坐的是金龍大巴,條件感覺不好,假日就要早買否則沒有票;而且車上水都是涼的,環境也不行,衛生感覺比較差。中途在火車站客運總站還停靠了半個多小時。到達揚州用了4個半小時。去後找到在攜程早已定好的旅店,放下東西後直接去街上打的去個園 ...

在上海應酬完所有的飯局和人情後;國慶接近尾聲的時候去揚州和BF呆了3天。

從上海買大巴票,票價93元浦東客運站出發,坐的是金龍大巴,條件感覺不好,假日就要早買否則沒有票;而且車上水都是涼的,環境也不行,衛生感覺比較差。中途在火車站客運總站還停靠了半個多小時。到達揚州用了4個半小時。去後找到在攜程早已定好的旅店,放下東西後直接去街上打的去個園。

個園:是清末大鹽商黃至荺的宅子,用時20年,耗費600萬兩白銀(折合人民幣36億左右-有錢啊,有錢)修造而成。院子裡面進去有很大一片院子,古樹森森,竹林成蔭,感覺十分愜意。也是出游放松心情的好去處。住宅區布置十分優雅,書房臥室十分氣派,給人的感覺就是五個字:有錢人真好。嘻嘻

出來後其實是可以去關東街吃小吃的,不知道所以從東門出來(進口處不讓出門),有揚州戲可以看(淮劇)還算能聽懂。感覺揚州是小城市,買東西都沒有什麼地方好刷卡。雇了輛黃包車8元,門口宰人要20沒給;到了冶春茶社,隨便吃點蟹黃包子(5個起點),湯包(2個起點),水餃,大煮干絲(48元-是外面的4倍左右),淆肉和茶(4元一杯自己衝),花了220元左右(其實和共和春對比,價格真是差很多)。感覺整個店鋪還有國營店鋪的味道,和大家評論的一樣,都是外地人來吃。

晚上打的去了大運河,對面是東關街古城牆,小吃街果然是小城市的緣故,晚上店鋪一半都關門,也有不錯的小店,買些特色食品:藕湯圓,藕餅,干絲一類的菜。花30元能吃的很飽了。還有黃橋燒餅,1塊5到1塊8一個,也是特色;蘭花豆干在小吃攤上買的,味道感覺不錯。

第二天:早晨去共和春吃早茶,要了蟹粉小籠和餃面,花費31元。然後坐黃包車30元(人力成本就是貴啊)

去大明寺發現有聯票,其實聯票才劃算180元包含主要四個景點:瘦西湖,何園,個園,大明寺;不買聯票要:90元+45元+45元+45元;買了聯票劃算很多,教訓啊,教訓。

大明寺:是鑒真和尚東渡的重要歷史遺跡,號稱淮東第一觀。佛塔上去還要20元,還有素菜齋,不過沒有去吃。買了個砭石的阿彌陀佛項鏈墜子送給媽媽。登塔可以看到瘦西湖。從4樓到9樓可以繞塔走,拍照。大明寺出來後走路去了瘦西湖景區(北門)。

瘦西湖;景區入口有游覽車可以坐15元;不過我們還是用11路車走的;游船60元一人,可以講到50元左右。游湖玩也是樂趣,我們沒有坐船就走路,沿途拍照留念。到了24孔橋,其實就是個拱橋,沒有孔。還是去頤和園看的好。裡面分布的大部分都是人造景點,感覺沒有西湖的風情,和頤和園皇家園林的氣派。不過游園的角度來講也算可以。感覺有點小失望。劃船從24孔橋沿河一直走,60元4人游艇/小時。排隊人也蠻多的。出來後門口很多黃包車,為了低碳節約,去了街上打車,10元還是去東關街吃小吃。店鋪叫做:粗茶淡飯,價格實惠,風味十足。推薦大家過去品嘗。據說是鄧小平的廚師管建平開的。沿街許多店鋪,買點五一牛皮糖回去送人,10元5包。

晚上則去旅店附近的足浴房做了個足浴,一個人60元+10元仟腳;自己遇到的是新手,感覺比上海30元的也沒有區別,就是過癮還有襪子送。

第三天:上午去天寧寺,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去過的行宮,本人看法就是個說法,現在是佛教文化中心,沒有門票,進去看看佛教歷史發展。沿路就到了史公祠,門票20元。史公祠就是清末抗清將領史可法的紀念祠堂,內有衣冠塚,當年多爾袞勸降不成,史可法被斬首,屍骨無存,葬於梅花嶺。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園林內也別有特色,梅花沒有看到,其余古銀杏在門口就有。還有史公親筆寫的對聯。

中午直接打的去了何園,看到小姐房,老爺房,楠木廳和整個住宅是環形上下還有六角形的井可以傳遞東西。何府老爺太太們住2樓,互相都通。有錢人生活就是奢華。不過咱也不羨慕。

觀月廳據說是現存中國唯一一座廳中戲台。江南園林就像性格不同的揚州姑娘一樣,需要慢慢了解和自己體會。所以這裡咱就不多說了。大家去了,各有各的體會和心情。

下午去東關街吃好飯,在運河邊呆了會,就打的去汽車西站。返程。

感覺:揚州真是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小城市,人文環境都不錯,我都動心,以後是不是要定居在這個美麗的有歷史的江南小城市。尤其在買胭脂水粉的時候,想想,大城市雖然掙錢可以多些,能用上千的化妝品,為什麼不轉而使用天然,純淨的用花瓣做的胭脂水粉。這就是區別。恬淡,自然。如同天然唇膏,擦在臉上的感覺。尤其和上海的空氣,喧囂一對比,才感覺,人生真的不是錢可以書寫的。真的。

以後有機會必定還去。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