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香港深度游流水賬(一)香港

作者: 西濤

導讀2011,香港深度游流水賬 去年9月從阿裡回來,我就計劃著今年9月到香港走一次。雖然之前去過香港三次了,但每次都是走馬觀花,來不及細細品味就匆匆離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香港,太值得慢慢品味了,這裡既有摩天大樓林立的中環金融區,又有海邊棚屋扎堆的大澳漁村,既有燈紅酒綠游人如織的蘭桂坊和蘇豪區,也有不通公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大浪灣,香港就是這 ...

2011,香港深度游流水賬

去年9月從阿裡回來,我就計劃著今年9月到香港走一次。雖然之前去過香港三次了,但每次都是走馬觀花,來不及細細品味就匆匆離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香港,太值得慢慢品味了,這裡既有摩天大樓林立的中環金融區,又有海邊棚屋扎堆的大澳漁村,既有燈紅酒綠游人如織的蘭桂坊和蘇豪區,也有不通公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大浪灣,香港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多樣性的國際化大都市。

年初,我在石家莊樂游戶外論壇、網驢友同行論壇、攜程網、綠野、磨房都發了征伴的帖子,並且附上了詳細的計劃,但遺憾的是無人喝彩,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對香港都不感興趣。難道哥征的不是伴,是寂寞?一直到出發前二十天,綠野上一個叫蒂娜的驢友,和我聯系說,她決定加入,那時我的港澳通行證等一切手續都已經全部辦好了,只差買火車票了。
北京有直達香港九龍的火車,車次是Q97次,淡季的時候,四個人一起買票,可以享受六折優惠,我在攜程上發了團購車票的帖子後,北京的小馮和我聯系,打算一起團購9月4號的火車票。小馮是和母親一起去香港玩,只玩5天,所以,不能和我們一樣在香港慢慢的閑逛,只能挑精華部分去玩。而我們在香港要待12天呢,很多地方都會轉到的。隨著蒂娜的加入,我們終於湊齊了四個人,在預定時間買到了去香港的火車票,美中不足的是,硬臥票都被旅行社預定了,只剩軟臥票了,比硬臥貴100多元。沒辦法,只能這樣了。去年去香港就是這樣。

去香港,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備的,我專門列了一個項目進度表,完成以後就在上面劃勾,這樣不容易疏漏。六月底,我辦好了港澳通行證的簽注,在網上買了八達通卡和香港電話卡,買了Q97次火車票之後,又在網上訂好了香港青年旅舍和澳門青年旅舍,八月底的時候,到中國銀行換了8千多的港幣(約合人民幣6千5),還買了石家莊到北京的火車票,這樣,萬事俱備,只等出發了。

9月4號是星期天,一大早6點多,吃過早餐,我就把頭天晚上准備好的背包背上,6點25分,准時坐上出租車來到火車北站,一路上很順利,上午10點,走出了北京西站,到了西站的出入境聯檢廳,門口居然還有來的更早的,他們是跟團到香港旅游的。11點半才開始辦理出境手續呢。

我來到候車大廳二樓左側的九龍火車票售票窗口,想買19號從香港回來的返程票,但又是只剩軟臥票了,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明天到了香港以後再買。自費出門旅行,坐硬臥就可以了,能省的地方盡量節省一些。

上了火車後,和蒂娜、小馮母女都見了面,大家一起聊天,感覺挺開心的。

這趟火車其實挺快的,中午坐上車,晚上在火車上睡一覺後,第二天中午12點多就到香港了。

9月5日,到港第一天

由於我去年來過香港,對紅磡車站很熟悉,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

入關後我們先買了19號的返程票,硬臥票,然後又給八達通卡充了值,這樣就可以坐地鐵了。

小馮去灣仔,我們去上環,正好是同路,我們一起坐地鐵從紅磡到尖東站,然後走到尖沙咀站,繼續坐地鐵到金鐘,小馮轉車到灣仔,我們轉車到上環。然後坐出租車到了摩星嶺青年旅舍,摩星嶺青年旅舍是香港賽馬會出資經營的,屬於民間慈善機構設立的,這裡有寬敞明亮的廚房餐廳,鍋碗瓢盆一應俱全,還有熱水器和過濾飲水機。有學生宿舍一樣的多人大房間,我住的房間是28人間,上下鋪的那種,有儲物櫃,可以把隨身的貴重物品鎖在櫃子裡。由於暑假已經過去,我們這個大房間裡,只住了十個人。上鋪都空著。

青年旅舍坐落在摩星嶺的山頂上,這裡景色優美,樹林茂密,站在旅舍的走廊,對面就是大海,遠處是青馬大橋,視野開闊,簡直太舒服了。晚上還可以看到迪士尼的煙花。

辦好了入住手續、放下背包後,我們坐旅舍的免費班車下山到信德中心。

和我同屋的一個小伙子,也是剛住進來的,是從北京坐飛機專門到香港看林肯樂隊的演唱會的,還是大三的學生,現在的小孩,簡直太厲害了。

我們一起坐車下山來到信德中心,信德中心是兩棟很高的樓,樓頂有招商局和信德中心兩塊大牌子,從很遠就可以看到。樓的頂層和中間層,有紅色的環狀裝飾色,很醒目。地鐵上環站的D出口,就是信德中心。樓下兩層是停車場和的士站,樓上是商場和餐飲,還有寫字樓,香港由於人多地少,很多大樓都是這樣的布局,包括金融中心也是這樣。後來我回想起來了,去年帶孩子來過這裡,當時想找洗手間,經過打聽,就到了信德中心的二樓。從信德中心出來後,坐出租車到的香港大學。呵呵,現在我對那一片很熟悉了,從信德中心往中環碼頭走,走兩分鐘後路邊就有洗手間。要走到中環碼頭,也就是十分鐘的路程。

青年旅舍的班車站設在信德中心樓下的停車場,由於停車場很大,很多人來了以後都找不到具體位置,我這裡再詳細說一下,出了上環地鐵站D出口,對面就是汽車道和高架橋,你就往右轉過馬路,一定要等綠燈亮的時候穿過路口,這個在香港一定要注意,紅燈停,綠燈行。嚴格遵守。過了馬路之後,往右前方看,就可以看見一個7-11便利店,還有一個出租車上客點,你就走到便利店前面,再穿過兩條車道(注意往左看車),一直走到靠近海邊的一側牆邊,就可以看到很小的一塊有青年旅舍標志的牌子了,距地面一米多高,牆的另一邊就是大海,就是港澳碼頭,還有直升飛機的停機平台。青年旅舍的班車一般都是提前5分鐘到達,然後准點發車的,一定別遲到了,發車時間在青年旅舍的前台上有標注,最好記在本本上,我這裡簡單說說下山的時間和上山的時間,下山時間有7點45分,9點半,11點,14點,16點40分,18點30分,20點。上山的時間是10點,11點30分,13點30分,17點,19點,21點,22點30分。一定要注意,這個時間僅供參考,到時候還是以青年旅舍前台公布的或者網站上的時間為准。把時間安排好了,你就可以盡情玩了。

香港的機動車都是靠左行駛的,剛開始的時候還真是有些不太習慣,坐在車上,看著司機把車開得飛快,還感覺是逆行,緊張的要命,總有一種要撞上的感覺。後來才慢慢習慣了。我估計回到石家莊,還得再慢慢習慣靠右行駛。

過馬路的時候也是,總是弄不明白該先看哪邊,後來干脆腦袋像撥浪鼓一樣,左右不停的觀望,然後再過馬路。

我們幾個人計劃去山頂看夜色。正巧青年旅舍的工作人員和我們搭乘一輛車下山,他告訴我們,可以在中環碼頭對面的交易廣場坐巴士去山頂公園,他指著金融中心二期那棟高聳入雲的大樓說,朝著那裡走,就到車站了。

我們就沿著靠海的人行便道,10分鐘就走到了中環碼頭,然後上過街天橋,在天橋上北京的那個男孩就看到橋下的路邊寫著山頂小巴的牌子,我們下了天橋,果然是開往山頂的小巴車站,也是在大樓的一層,這裡還有很多小巴車站,但這裡不是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香港的小巴不允許超載,坐滿就走,沒有站著的,而且車速很快,快到山頂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女孩,看著就不像香港本地人,倒是很像內地的,但她和司機說粵語,又說的很好,後來才知道,她是北京來的,在這裡待了5年了,女孩氣質非常好,像是練舞蹈的,快到山頂的時候,她下車了,一路小跑,不知道是不是趕著去上課的。

坐小巴還看到一個現像是,因為車速快,乘客下車要提前告訴司機,司機聽到後,舉左手示意知道了,到時候會到站停車的,如果沒有上車的,也沒有下車的,司機就不停車了。這一切都是為了高效率快節奏。香港和澳門的巴士都是這樣,車上的扶手處都有按鈴,下車需要提前按鈴告知司機,否則,如果無人上車,司機就不靠站停車了。上車也是這樣,車來了你不招手,如果無人下車,司機也就不停車了。因為每個車站有很多站牌,你不招手,司機認為你是在等別的車。

我們在山頂廣場,和小馮母女會合,我去年來過這裡,就先帶著大家到獅子亭看山下的風景,這時天還亮著,但已經有很多游客在等著看夜景了,隨後,我又帶著大家沿著夏力道走,這條道是繞山頂的環線,慢慢走需要走一個小時,但正好天也黑了,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灣的夜色,這裡游客稀少,視野開闊,是觀夜景的最佳位置。

走在山間的小道上,一路非常安靜,此刻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華燈初上,山下萬家燈火,遠眺維港,美麗的夜色令人嘆為觀止。我們都被這美麗的夜色所折服。不停的拍照,不停的感慨。

但相機記錄的,只是一個方寸的畫面,那種壯觀的氣勢,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到,大家以後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看看。照片只是一個平面,缺乏渲染力。

看完了山頂的夜景,小馮母女就先行下山了,我們則到了中環碼頭,坐天星小輪,到尖沙咀的星光大道,從九龍遠眺港島的夜景,走在尖沙咀海濱花園大道,隔著維多利亞港,對面港島那些摩天大樓上的廣告霓虹燈五光十色,五彩繽紛,並且不斷的變換著顏色,看著夜景,吹著海風,真是一種享受。

從尖沙咀坐地鐵到了上環,坐上10點半的旅舍班車,回到了山頂的青年旅舍,累了一天了,洗洗睡了。

9月6日

今天是我們到香港的第二天。我想趁著剛到香港,體力還不錯,就走走麥理浩徑吧。

早晨我們7點45分坐班車下山,下山的時候,旅舍裡的大部分人都還在睡著,我心裡暗想,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懶蟲和小懶蟲們,是不是要睡到上午9點啊。

到了信德中心,我們從上環坐地鐵到了沙田,在沙田吃了早飯,我也聽不懂粵語,更不會說粵語,就連說帶比劃的點了3號套餐。居然是西餐,平時從來不用刀叉吃飯,現在用起來真別扭,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索性只用叉子吃吧,三口兩口就把主食吃了,有一小盒,上面一個中文字也沒有,後來問蒂娜才知道是奶昔,是往面包片上抹的,還有一個小盒是黃油,也是往面包片上抹的,此時我的面包片已經吃完了,那也不能浪費掉了,用小勺子全扒拉到嘴裡了。

事先查的攻略上說,在沙田坐299路車可以到西貢,前面說過,香港地少人多,很多設施都是呈立體狀分布,比如信德中心大樓,樓上是寫字樓商場飯店,樓下是出租車站和臨時停車場,地下是地鐵站,沙田新城市廣場也是這樣的,樓上是商場餐廳,樓下是公交車站,地下是地鐵,相互之間有電梯連接,樓和樓之間也有長廊相通,非常方便。

我向一個站在窗戶邊正吃早餐的中年人打聽299路公交站在哪兒?他可能是怕說不清楚吧,就端著咖啡紙杯,帶著我們坐電梯下到地面的巴士總站,然後拐了兩個彎,指著一個站牌說,就在這裡等車。然後,又坐電梯上樓了,簡直太熱心了,我很感激的衝著遠去的他微笑揮手。幫助了別人,他內心肯定是快樂的,希望這份快樂能帶給他好運。

從沙田坐巴士到西貢,感覺走了很遠。路過馬鞍山的時候,我看到了恆安屯和耀安屯,90年來香港的時候,住在姑姑家,姑姑家的對面就是恆安屯和耀安屯,如今,姑姑和姑父早已去世,表哥表姐們也各自奔波,忙於生計,彼此早已沒有來往了。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是從沙田坐85K到這裡的,現在已經通了地鐵。本來這次我打算專門故地重游,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後來實在是沒有時間了,以後一定會再來的。

299的終點站是西貢碼頭,從這裡坐94路車,在上窯站下車,就是麥理浩徑的起點,在起點標志前拍照留念後,我們開始了徒步,從這裡到萬宜水庫的東壩,全是公路,當時正是中午11點多,烈日當頭,一路上幾乎沒什麼行人,只遇到一個香港的驢友,也是走這段路,不過他體力很好,甩開大步,一會就和我們拉開距離了。

香港有23個郊野公園和三個海岸公園,這些地方的總面積占香港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公園包括了山嶺、森林、濕地、海岸線,還設有燒烤和露營場地,每年有一千萬人次的游客到公園游覽。

香港著名的遠足徑有四條,麥理浩徑,東西橫貫新界地區,全長100公裡,衛奕信徑,南北縱貫港島九龍新界,全長78公裡,港島徑,跨越香港島五個郊野公園,全長50公裡,鳳凰徑,環繞大嶼山島南部,全長70公裡。麥理浩和衛奕信都曾經就任過香港總督,也都是遠足愛好者。

麥理浩徑是香港戶外很有名的一條行山徑,香港有很多郊野公園,郊野公園中有很多山路,彼此連接貫穿,沿途景色很美,比較知名的有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鳳凰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麥理浩徑全長100公裡,貫穿了八個郊野公園,全程分為10段,每500米有一個標注,上面寫著你此時的准確位置,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求救時,便於救援人員准確定位。香港的通信網絡覆蓋了大多數的郊野公園。

除了這種強度稍大的山路外,郊野公園還有很多家樂徑,一般強度不大,適合全家老小行走的。這些山路的路標都非常清晰,迷路的可能性很小,很多岔路口都有路標,路標上有距離和行走的時間,除了路標外,還有局部地圖和示意圖,上面標注當前所處的位置。

此前我並不了解蒂娜的體力,走起來後才發現,她走的很慢很吃力,我隨便放開了走一會兒,就能把她甩在後面好幾百米,然後又不得不停下來等她。我也是第一次走麥理浩徑,不知道前面是什麼情況。就這樣,我們一直走到了東壩,然後離開公路,翻過一道小山,美麗的浪茄海灣突然就出現在面前,銀色的沙灘上,只有幾個游客,安靜的海灣裡停泊著幾艘游艇,簡直如人間仙境一樣。

下山的路上,有一塊指示牌,這裡是麥理浩徑第一段的終點,也是是麥理浩徑第二段的起點,第二段經過浪茄、西灣、大浪灣,赤徑村,一直到北潭凹,這是第二段的全程。我們後來又走了一次麥徑的第二段,後面我會詳細說。

下了山,我們就來到了沙灘上,樹林裡可以扎營,附近有水源,這裡有一個村子叫浪茄村,有一個教會的戒毒所,也許是這裡不通公路的原因,游客稀少,我們甚至沒有見到村子裡的人,只有海灘上的幾個游客在戲水。

我們繼續上山,但蒂娜實在是走不動了,走一步,休息5分鐘,就這樣艱難的上到半山上的一個小亭子,前面還有多遠才能到公路我也不知道。在這裡只遇見了一個老外,老外說他也不知道前面的路,但他會一直走下去的。看著累垮了的蒂娜,為了安全起見,我決定原路返回,此時已經下午5點多了,要是走不出去,今晚只能在這裡露宿了,我當時真的有些絕望了,心裡想著肯定趕不回去青年旅舍了,當我們又走回海灘的時候,竟然遇見了一男一女兩個驢友,不知道是不是夫妻,但也是走這條路的,我詳細的向他們打聽了情況,他們很熱心的幫助我們想辦法,他們建議我們如果體力好,一直走下去,一小時後就可以搭到公交車,如果實在沒體力了,就走回到東壩,那裡就有公路了,也可以打電話叫到出租車的。他們甚至熱心的鼓勵蒂娜說,可以陪著我們慢慢一起走。但我看蒂娜真的是筋疲力盡,就別連累人家了,於是揮手和他們告別,我和蒂娜返回東壩,香港的驢友真的很熱心,樂於助人,好人啊。

這裡不通公路,要想走出去,就只有堅持翻過那道山,回到東壩。這個山路,看著坡度大,看著路長,真的走起來,也用不了多少時間的。6點半的時候,我們終於回到了東壩的涼亭。涼亭邊貼著電召的士的小廣告,看來經常有人打電話叫出租車過來接的。我按照廣告的電話打過去,接線員說的是粵語,我也聽不懂啊,我只好請旁邊的一輛私家車的司機幫忙,那人很熱心的翻著他的名片夾,找到一個號碼用他的電話打過去,問到了西貢的出租車中心的電話,然後讓我直接和調度員講話,過了一會兒,我的手機響了,調度員幫我聯系好了出租車,20分鐘後到,告訴我那個出租車的車牌號碼,並特意囑咐我說,一定要坐那個車走,不能搭別的車。那是當然了,做人要有信用。

剛放下電話一會兒,就有一個出租車來了,空車,我一看車牌不對,繼續堅持等。過了十幾分鐘,又來了一輛出租車,是我們訂的那輛,我上車後,司機還問了我的手機號和姓名,確認是我們之後,很快把我們送到了西貢碼頭。此時7點半多了,天已經黑了。

到了西貢碼頭我們就不怕了,這裡有很多小巴到彩虹地鐵站,到了地鐵站就更不怕了,坐地鐵到上環就很簡單了。(說明一下,香港的巴士就是內地說的大公共車,小巴就是中巴車,的士就是出租車,入鄉隨俗,我這裡就按香港的習慣說了)

一天都沒好好吃飯了,我們在西貢碼頭附近找了一家飯館,連坐著休息喝水,簡單的吃完了晚飯。出了門就是到彩虹地鐵站的小巴,上車刷八達通卡,司機的上方有個顯示車速的顯示屏,我發現車速居然都到了70多了,還是走的山路,也許香港的交通秩序很好,因此車速快些也沒事,十幾分鐘後,我到了彩虹地鐵站,再十幾分鐘後,我出了上環地鐵站。居然還能趕上10點半的班車。為了犒勞自己,慶祝順利歸來,我在711便利店買了兩罐啤酒,買了吉野家的牛肉飯打包帶走,回去美美的又吃了一頓,洗洗睡了。這可比露宿在浪茄海灘要舒服多了啊。

9月7日,到港第三天

今天是星期三,香港的博物館周三都免費對公眾開放,我們計劃參觀科學館和歷史博物館,但這些館開放時間一般都在下午,加上昨天有些累,所以,我們上午的安排是在上環附近活動。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都很喜歡在一些大街小巷裡游走,尤其是逛一些小街巷和菜市場,這樣最能體會到當地人的真實生活,也最具有當地的特色。還好,蒂娜也喜歡這樣漫無目的的瞎走。

上環和西環的小街小巷太多了,即使我們這樣走,也頂多算是走馬觀花,那些深藏在小巷深處的小吃店,特色小店鋪,還是和我們擦肩而過,沒有發現。

我們在上環街市閑逛著,看到一座古老的建築,一樓是很多小店鋪,二樓是賣布匹的,後來知道那是西港城,也是港島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了。

我們沿著皇後大道走著,不知不覺間就走到了半山扶梯,坐扶梯上去,在荷裡活道閑逛,很多賣古董的,我們穿街走巷,在小巷子裡找了一家小店吃了午飯,繼續沿著德輔道走,很快就走到了彙豐銀行大樓前,這裡還有立法會大樓,也是古老的建築了,圓頂方樓,盡管身處高樓大廈的包圍之中,但別有風格的立法會大樓還是很引人注目的,在立法會大樓的一側,還有皇後像廣場,只是皇後像後來被移到了維多利亞公園。這裡好像只剩下一個基座了。我們在這裡休息了一會兒,坐地鐵到了尖沙咀,出了B2出口,就是金馬倫道,走了5分鐘,就到了香港科學館,這裡面很適合帶著孩子來玩,很多科學原理都是通過親手操作儀器就能弄明白的,淺顯易懂,孩子們玩的很快樂。連大人也忍不住親自操作一下。

印像最深的是地下一層的一些玩具,拼圖形的,看著很簡單,可就是難倒了很多人,旁邊有答案,實在不會了可以隨手翻看,哈哈,原來是這樣的啊,恍然大悟。

出了科學館,對門就是香港歷史博物館,正巧有個名為《五味紛陳—半世紀的中國生活記憶》的展覽,展覽的內容全部都是我所熟悉的,是40年前至20年前內地的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娛樂方式的展覽,裡面有我熟悉的鐵皮暖水壺,搪瓷大茶缸,高腳痰盂,搪瓷臉盆,小人書,羊拐,糧票,布票,副食品本,軍帽,軍大衣。還有黑白的全家福照片。看得我禁不住被淚水模糊了雙眼。

這些對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只是一件展覽品,對經歷過那種生活的我來說,如同翻開了塵封已久的一本書。那時候的內地,物質生活極為貧乏,每年春節的時候才會做身新衣服,才會吃到水果糖,孩子們的玩具是羊拐、糖紙,紙煙盒、火柴盒皮,女孩子就是跳皮筋。電影就是樣板戲。生病時的特殊待遇就是桔子汁水和水果罐頭。我永遠也忘不了79年年底我家剛從新疆搬回內地的時候,母親來不及給我們做棉衣,姑姑就從香港寄來了兩件羽絨服,穿著那個暖和那個輕啊,一直到我上高中實在穿不下了才閑置。後來母親還拿給我外甥穿。一直到現在還舍不得扔掉。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知恩圖報。

很多觀眾在留言本上寫下了發自內心的話,我也寫了一句:歷史是不會忘記的。恩情,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我清晰的記得90年7月來香港的時候,內地安徽湖北發水災,香港的慈善機構發起捐助活動,很多義工挎著募捐箱在街頭募捐。那時候,香港還沒有回歸。

我還記得,去年來香港的時候,看到香港人為玉樹地震災民募捐,一些明星在紅磡體育館義演。汶川地震的時候,香港居民也是踊躍捐助。

這一切,都不應該忘記,都應該深深的記在心裡。

走出了歷史博物館,我們來到加連威道,這裡有家米蘭店,裡面很多二手的LV包,有的是全新的,便宜一些的兩千多,都是奢侈品啊。

從加連威道走到彌敦道,又走到海防道,在新港中心找了半天戶外店,也沒找到羽絨城店鋪,只好趕緊坐地鐵回上環了。

班車很准時,回去可不能遲到。

9月8日,到港第四天

今天我們的計劃是去赤柱。赤柱的老外很多,那裡有美利樓,赤柱碼頭,赤柱街市,軍人墳場。

我們按照攻略上所說的,在交易廣場的巴士總站,坐上了66路巴士,過了灣仔,開始向東南方向走去,翻過了一個山坡,就可以看到大海了,遠處是海洋公園,經過了淺水灣,最後到了赤柱,沿途有不少海景別墅,不知道是什麼人住在這裡。

我們直接來到了赤柱街市,由於今天是9點半下山的,到了赤柱就接近中午了。天氣非常炎熱。在逛一個小數碼店的時候,我居然在這裡買到了計劃中的電池,松拓表上用的,CR2430紐扣電池,我在石家莊找了很久,只有修表的小攤上才有,最低價格30元,在這裡19港幣就買到了。太高興了。

在赤柱市集裡,看到了一個外國小女孩,4、5歲的樣子,簡直太漂亮了,像個小天使一般,金黃色的頭發,真想拍幾張,後來覺得不禮貌啊,還是算了。但那個小女孩真的太漂亮了。忍不住回頭想多看幾眼。

赤柱市集挺熱鬧的,大棚裡面居然有空調,我說在裡面閑逛,沒覺得熱呢。裡面都是賣外貿服裝,小紀念品手工藝品的,我很喜歡慢慢逛這樣的小攤,簡直是一種享受。

逛完了集市,我們又走到赤柱碼頭,碼頭旁邊就是美利樓,坐在碼頭的長椅上,吹著海風,簡直太爽了。很多人都在這裡享受著柔軟的時光。到香港自由行真好,放松心情,無所事事,讓心隨著思緒慢慢飛揚。

在碼頭坐了一個多小時,很多美女也結伴到這裡游玩,本想偷拍幾張,無奈有賊心沒賊膽,相機也不夠給力,不敢明目張膽的拍,只偷拍了美女的背影。香港的女孩很少有短頭發的,也沒有燙發的,幾乎都是一襲長發飄飄,顯得嫵媚柔順,非常有淑女味道。

從赤柱坐巴士,很快就到淺水灣了。這裡有很多菲佣,帶著一些外國小孩到海灘上玩,孩子們很快活的在沙灘上跑著,跳著,快樂極了。

在淺水灣,內地的旅行團這個時候也到了,他們下車後,走到海灘上,拍照留念,因為時間有限,活動範圍不超過50米,這就算是來過淺水灣了。有的人甚至連海灘都沒去,就在路邊拍了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就坐椅子上休息了,06年我跟團來的時候,和他們一樣,在淺水灣一共待了不到20分鐘。

而我們此刻,坐在海邊的長椅上,漫不經心的看著周圍的人來人往,吃著水果和面包,不時的拿相機拍拍海景和比基尼,沒有人趕時間,沒有人著急走,悠閑而自在。想發呆就發呆,沒人攔著你。

從淺水灣回到中環,為了彌補昨天的倉促,我們又坐地鐵來到尖沙咀,在新港中心繼續找羽絨城戶外店,終於找到了,裡面的TNF服裝價格都不低,又來到海港城的運動用品商城,裡面的運動用品和戶外用品也不便宜,還是不打算買了。

正好路過一家許留山店,裡面有座位,就進去喝點甜品。幾天的奔波,需要多補充一些維生素,點了一些水果甜品吃,果然做得很好吃,雖然價格略貴一些,但香港的人工成本高啊,人家把水果買回來,洗淨削皮切成塊榨成汁,放在盤裡端到你面前,就差喂到嘴裡了。那肯定比自己買水果吃貴多了。更何況芒果吃起來比較麻煩呢。

到了上環,還是買了吉野家的牛肉飯打包,回青年旅舍吃了。

連著兩天了,都是9點半出門,7點回去,出來的是越來越晚,回去的是越來越早了。

9月9日,到港第五天

為了趁著早晨天氣涼快出門,我們坐7點45分的班車下山。到了信德中心,沿著海邊往前走十分鐘,就到了中環碼頭,這裡有去南丫島的船,我們今天去南丫島。南丫島是香港的後花園,這裡離港島很近,站在摩星嶺的山頂,就可以看到南丫島發電場那三個高聳的煙囪。

我們是坐的8點半的船,到島上也就剛9點。島上一派田園風光,難怪老外都喜歡住在這裡呢,島上的路標非常清楚,沿著箭頭走就可以了。

我和蒂娜不慌不忙的溜達著,在一個小雜貨店前的涼棚裡,我買了一瓶橙汁慢慢喝著,看著三三兩兩的行人走過,這裡的居民很多人都喜歡養狗,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路邊居然有一個小鐵鍋,裡面有水,狗狗路過的時候,都會停下來在這裡喝水,看來這是專門為狗狗准備的飲水處,狗狗們已經習慣了。

走了一會兒,看到一個棚子,有阿婆豆花的招牌,網上很多人都說起過,這個可不能錯過,一碗冰涼的豆花下肚,非常舒服。告別了阿婆阿伯,我們繼續向索苦灣走。

香港的公共福利設施真的是太完善了,在這樣偏僻的村莊,只有幾棟民房,消防栓就延伸到了這裡,路標齊全,路邊的垃圾箱配備完善,旁邊還有警察的哨所。

來到一個十字路口,往下走可以看到一個發電場,如果不看煙囪,還以為這不是發電場呢,幾乎沒有噪音,更沒有煤粉的污染,非常干淨和安靜。也不知道這個發電場的機組容量是多大的。

走了半小時,來到洪聖爺海灘,海灘很漂亮,由於不是假日,海灘上人不多,海灘旁邊有專門設立的燒烤園,供游人自助燒烤。海邊的洗手間和更衣室都非常干淨。

在這裡,我遇到了一個來自上海的女孩,她獨自一個人到南丫島來玩,也是從榕樹灣走到索苦灣,還遇到來自上海的一對情侶。這時正值大中午,太陽暴曬,我們在山路上艱難行走著。

走了約一小時,就來到索苦灣。上海的女孩要坐晚上的飛機回上海,所以,她從索苦灣坐船回港島。揮手告別之後,我們往右上了山,走石排灣和莫達灣,這條路上人跡稀少,走了十分鐘,迎面走來十幾個老外,裡面還有好幾個金發美女,互相問候的時候,她們都面帶微笑,神采飛揚,充滿活力,簡直太漂亮了。這段路是上山路,蒂娜又走不動了,遠遠的落在後面。

路邊也不知道是什麼樹,樹上結了很多果實,有些都熟透了,掉落在路邊,我撿起來拍照,弄得手上粘粘的,也不知道是糖汁還是膠。

終於又走到山頂的一個涼亭了,這裡風特別大,吹著海風非常涼快,我站在一塊大石頭上,張開雙臂,模仿《野外生存》裡的貝爾,迎風長嘯。太爽了。可惜蒂娜還沒走上來,也沒人給我抓拍一張。只好悻悻下山了。

此後的路,就是一路下坡了。穿過一片樹林之後,我們來到了一個村子,這個村子叫東澳,村子很小,只有幾棟平房,和內地的山村一樣,年輕人都走了,只有老人在這裡留守了。村子裡見不到其他人,老人們也都是在屋裡聽收音機或者看電視,大中午沒人出來。即使有陌生人走過,他們也懶得動。

很快我們就來到石排灣,這個海灣非常美,太適合度假了,我想起了97年曾經去過的海南石梅灣,都是人少,灘好,速來。

在石排灣村,我們在一家飯館吃了午飯,店老板怕我們點的多吃不了浪費,就炒了一大份炒飯,我和蒂娜兩人分一份。我又要了一罐啤酒,正好酒足飯飽。

吃飯的時候,遇到兩個德國人,一男一女,也是徒步這條線路,是和我們反方向。我發現老外在這裡,一般都喜歡買青島啤酒,呵呵,我是買生力啤酒。

我們邊吃邊和開店的老伯聊天,老伯家住在九龍粉嶺,這個村裡的房子是父輩留下的,夏天這裡有生意就在這裡忙,天冷了就回去了。老伯年輕的時候,到過內地很多城市旅游,也到過歐洲旅游,看來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和我現在一樣,喜歡雲游四方,浪跡天涯。

吃過午飯,繼續走,前面就是莫達灣村了,路邊有一個公共洗手間,非常干淨,連洗手的水龍頭都是感應的,洗手間裡還有電扇在轉,公共福利簡直太好了。這可是一個鄉村的公廁啊,內地和這裡沒法比。

出了莫達村,一個大下坡,就是莫達灣了,這裡也是一個美麗的海灘,非常漂亮。旁邊有餐廳,很多老外在這裡看著海,喝著啤酒。我也想坐在餐廳喝點冷飲,休息一會,可是蒂娜在上面的村口等我,我只好趕緊返回了。

沿著山路繼續走,前方就是索苦灣。索苦灣碼頭附近有球場和健身設施,和後來去的長洲、坪洲一樣,每個偏僻的島上,總有體育場館和娛樂健身設施,公共福利設施方面,不知道內地多少年能趕上香港。索苦灣碼頭有很多餐館,如果是假期,肯定游客會非常多。正好4點10分有船返回中環碼頭,5點我們返回了港島中環碼頭。在船上,我們又看到了在石排灣遇到的那兩個德國驢友。

9月10日,到港第六天

到香港就有這點好處,每天都可以根據情況,安排自己的行程。不必機械的按照計劃裡的行程走。昨天晚上剛下過小雨,今天天氣很涼爽,我決定從山頂公園走到香港大學。

坐7點45分的班車下山後,輕車熟路的坐山頂小巴上山。香港人已經養成習慣了,等公交車都排隊。別看隊伍長,但非常有秩序,車來了坐滿就走,也感覺很快的。

到了山頂,才八點多,我們沿著上次已經打聽好的路線開始下山,這條道被命名為晨運徑,很多人在順著山路往上走,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山路的坡度很大,如果往上走,還真是很費力氣的。我們是往下走,蒂娜還能跟得上我了。沿途有兩個洗手間,都非常干淨,我看到有兩個老人在負責打掃,再次感到香港人工作非常勤奮,很多老人在餐廳做服務員,或者負責清掃衛生,開出租車,八點多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才剛下班,帶著一臉疲倦的神情,坐地鐵或天星小輪。

香港能有今天的發展和繁榮,和那些辛勤工作的人們是分不開的。他們付出了勞動,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才換來了香港今天的繁榮。勞動是光榮的,靠付出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幸福生活,是心安理得的,是光榮的。

我曾經在早晨八點多坐過地鐵,街道上人們步履匆匆,尤其是尖沙咀和尖東的地鐵轉換通道,人潮洶湧,人們自覺站在電梯輸送帶的右側,方便左側的人們快步前行,看迎面而來的人,如同電影畫面切換般,轉瞬即至,擦肩而過,這些人群中,有西裝革履的紳士,有長發飄飄的麗人,這時候才能感覺到快節奏的香港,充滿活力的香港就是這樣的。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山下,我跟隨一名晨練的女士,一直走到了香港大學。香港的大學也沒有圍牆,游客可以隨意出入,很多學生也是步履匆匆趕著去上課,校園裡的面孔就是充滿青春朝氣啊。很多香港的名商富賈都給大學捐資建樓,這些樓都是以捐資人的名字命名的,香港理工大學也有很多這樣的教學樓。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都有邵逸夫樓。

香港人多地少,香港大學倚山而建,雖然校園小巧,但布局合理,顯得非常精致,有一棟古色古香的老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就是校本部大樓,孫中山曾經在這棟樓裡求學上課。我走進去,馬上可以感受到那種年代的痕跡,連窗戶框的顏色都是那麼古色古香,使我想起了武漢大學的圖書館,那棟建築也年代久遠了,堪稱經典的建築藝術品。

香港大學的校園示意圖做的非常好,示意圖用紅黃藍綠四色將校園分為四個區域,區域內的建築用各自顏色書寫,查找起來非常簡單快捷。

在校園的海報中,我們發現今天正好有一個攝影展覽,是關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是在香港大學的美術博物館舉辦的,我們就直接往那裡趕去,出了香港大學的東門,我恍然大悟,去年我帶女兒到香港大學,也是到的這個門口,當時全家看了這個門口,都感覺非常失望,甚至還不如石家莊一所小學的校門壯觀呢,我們甚至以為這個校門只是學校的一個小門而已,不是正規的校門。其實,這裡就是港大的東校門,外觀看著不起眼,裡面的教學樓還是非常氣派的,校園環境也非常安靜優美。只是去年我們沒有時間到校園慢慢溜達閑逛。

出了東校門,旁邊就是港大美術博物館,很多人在認真的看攝影展覽,裡面的很多老照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照片中的袁世凱個頭不高,那時還很年輕。從照片來看,清末的中國簡直太落後了。閉關鎖國的後果就是夜郎自大,外強中干。

從香港大學步行走到德輔道,在一家小店裡吃了鍋貼,好吃不貴,其實香港有很多這樣的小店,經濟實惠,只不過都在小街小巷裡,一般不容易發現。需要用心尋找,或者靠運氣去碰了。

從港大參觀出來後,時間還早,就去觀塘了,以前看網上的攻略說,在觀塘的業發大廈有耐克和阿迪的工廠店,價格很便宜,這次去找到業發大廈才知道,這些工廠店早就撤攤了,白跑了一趟,大家以後不用去找了。在東湧的東薈城有耐克和阿迪的工廠店,我進去看了看,什麼也沒買。

後來又坐車來到佐敦,到廟街和花園街轉了轉,那天是星期六,花園街人山人海,耐克阿迪達斯店滿天飛,招架不住,趕緊撤了。打道回府。


精選遊記: 香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