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海洋三省游(一)新不倫瑞克

作者: Leisuremann

導讀加拿大海洋三省游(一)新不倫瑞克 作者:Leisuremann 今年七月下旬我和太太參加了溫哥華一家旅行社的“海洋三省龍蝦島九日游”。其實真正在海洋三省的是四天。其余五天中,四天在安大略和魁北克,一天是從溫哥華飛到多倫多。 海洋三省是指加拿大東南角大西洋邊的三個省份:新不倫瑞克(New Brunswick, 簡稱NB), 新斯科舍(Nova Scotia, 簡稱NS)和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 ...

加拿大海洋三省游(一)新不倫瑞克

作者:Leisuremann

今年七月下旬我和太太參加了溫哥華一家旅行社的“海洋三省龍蝦島九日游”。其實真正在海洋三省的是四天。其余五天中,四天在安大略和魁北克,一天是從溫哥華飛到多倫多。

海洋三省是指加拿大東南角大西洋邊的三個省份:新不倫瑞克(New Brunswick, 簡稱NB), 新斯科舍(Nova Scotia, 簡稱NS)和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 簡稱PEI)。從多倫多出發沿聖勞倫斯河向東北方向前進到魁北克後首先進入的是海洋三省中的新不倫瑞克省。

新不倫瑞克(NB)省基本上呈長方形,北與魁北克省相接,西與美國的緬因州毗鄰,東南兩面臨海。在NB省我們去了省會弗雷德裡克頓(Fredericton)和港口城市聖約翰(St. John)。參觀的景點尚有好望角石林、倒流瀑布、廊橋、大龍蝦塑像和磁力山。

一. 弗雷德裡克頓市

弗雷德裡克頓是NB省的省會但不是省內最大的城市。我們僅參觀了市政廳。市政廳為一紅磚建築,上有鐘樓,門前有噴水池。二樓議事廳四周上方掛滿了一幅幅反映NB省歷史的工藝畫,導游按圖給我們作了講解。

兩天後我們游完新斯科舍省和愛德華王子島的景點回到NB省又途經弗雷德裡克頓市郊,晚上入住在一個名Riverside Resort的旅館。旅館位於聖約翰河的南側,其設施和環境都不錯,臨河是一大片修剪得很好的草地和小樹林。我們到達時已是晚上九點多,七月的高緯度地區,夕陽已下,余輝尚存。薄暮中微風吹拂樹影綽約,漫步在聖約翰河畔,享受了人生中難得的片刻寧靜和閑適。







二. 聖約翰市

聖約翰市是NB省的最大城市,但人口也只有十三萬。聖約翰市在NB省的南海岸,又處於聖約翰河的河口,有一個很好的深水不凍港,是NB省重要的工業和經濟中心。據導游說以前聖約翰市的經濟發展還很不錯,但由於在地處大西洋一角的聖勞倫斯灣同時有兩個深水良港聖約翰和哈利法克斯,若干年之前聯邦政府認為只要一個就夠了,相比之下哈利法克斯的位置更好些,因而決策重點投資發展後者。這樣一來,聖約翰市的港口作用逐漸衰弱並進而影響了商業、金融等整個經濟的發展。就業機會的減少使許多居民離開到他處謀生,不少房屋空關著,所以這裡的房地產很便宜。導游說只要看房屋前面的草坪,如果草長得長而雜亂就說明無人居住。旅游車在市區停靠後,我們在一條通向港口的主要街道上觀看街景。在街道盡頭港口旁邊有一些雕塑。雕塑中的人物都是表情木訥目光呆滯。導游說這些雕塑形像地體現了當地居民對現狀十分無奈對前途充滿迷茫的神態。在一處坐姿的雕塑旁有幾個年輕人。他們把雕塑當作玩物:一個摸著老者雕塑的大鼻子,另一個敲著他的腦袋,甚為不恭。年輕人總是無憂無慮充滿活力,振興聖約翰市的希望在於年輕人吶。



三. 好望角石林

好望角石林(Hopewell Rocks)位於NB省南海岸的芬地灣(Bay of Fundy)邊,在聖約翰市以東200公裡。好望角石林是海灘上一組組形狀奇特的岩石群。我們去的那天是陰雨天,到景點時正好雨停。從岸邊沿木階下達沙灘時,就見一塊塊豎立的砂石岩,多數是上大下小,也有上部相連,下面形成洞穴。岩石上面大多長有樹木。這處景點除了看奇石造型之外,另一個看點是看潮汐落差。據說這裡的潮汐落差世界上最大,最高值為17米。當然看潮漲潮落的水位差需要時間,對我們團隊游來說是不可能的。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好是退潮,所以能在沙灘上行走,如果是漲潮,這些奇石就變成礁石,只好乘小艇觀看了。芬地灣由西向東海峽的距離逐漸減小,到了這裡已很狹窄,我們已能用肉眼看見對岸NS省的綠樹和紅土,這就是好望角潮汐落差大的原因。冰河時期的自然力量使這裡原有的山體開裂,原來堅固的岩石粉化沉積擠壓而成了酥松的砂石岩。13000年前冰河融化,海平面上升形成了芬地灣,其巨大落差的潮汐衝刷又使這些砂石岩變成了花瓶狀的石林。大自然的造化令人嘆為觀止





四. 倒流瀑布

倒流瀑布(Reversing Falls)又稱逆流瀑布,位於聖約翰河的入海口。由於聖約翰河的水流較急而芬地灣海水漲潮時也來勢洶湧,兩股水流在此處相遇就互相衝撞交融形成湍急的漩渦。當漲潮時,海平面高於河平面(據說最高可差4米),河水就會逆流而上形成所謂的“倒流瀑布”。我們去的時候潮水還不高,所以未能見到倒流奇觀,但水流湍急翻滾的景像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景點對岸是一家大造紙廠,幾個大煙囪冒著濃濃的白煙;左側是一座大鐵橋。





五. 哈特蘭廊橋

哈特蘭廊橋又稱哈特蘭有蓋橋(Hartland Covered Bridge),位於NB省西部的哈特蘭鎮,在弗雷德裡克頓的西北部,橫跨聖約翰河,據稱是世界上最長的廊橋。

在去廊橋的途中,導游在車上讓游客競猜建廊橋的理由,即為什麼要給橋加蓋?游客們眾說紛紜:有猜是為行人遮陽避雨的,有說是方便情人約會的,也有道是為了保護橋梁的,……, 但無一被導游所首肯。最後導游揭曉了標准答案:“以前農夫趕牛羊過河時,常有牛羊因怕水而不敢過橋。將橋加了蓋,牛羊在裡邊稀裡糊塗,不知橋高水深就順利過河了。”原來如此,我們姑妄聽之。

到了橋旁,看到豎立的一塊落款為“加拿大政府歷史遺址和紀念物委員會”的說明牌才知在橋上加蓋就是為了保護木橋。說明牌上明確地寫道:從19世紀初以來,北美的營造師開始在長跨度的橋梁上使用木桁架並在外面加蓋以防止接頭處的木材腐爛。這塊說明牌和附近另一塊銅牌上還列出了有關此橋的一些重要事實:

1. 橋長1282英尺或390.75米;

2. 此處最早在1901年建橋,1906年之前收費,1922年改建成有蓋的木桁架橋,1945年加建行人道;

3. 1980年列為國家歷史遺址;

4. 1988年冬奧會火炬經過此橋;

5. 1995年9月郵政局為此橋出了紀念郵票。

此橋號稱世上最長廊橋,但其貌不揚:未塗漆的木板覆蓋了整個橋梁,因長久日曬雨淋而呈灰黑色。木桁架橋身架在八個堅固的水泥橋墩上,雖然看上去灰頭土臉,但顯得古樸蒼勁老而彌堅。哈特蘭廊橋不是只能供人觀看的廢棄的歷史古跡,而是仍有實用價值的公路橋,至今仍通行汽車。





2011-10-13

附:照片說明—1. 弗雷德裡克頓市政廳;2. 弗市政廳二樓議事廳;3. 暮色中的聖約翰河;4. 聖約翰市街頭雕塑;5. 好望角石林之一;6. 好望角石林之二;7. 倒流瀑布之一; 8. 倒流瀑布之二;9. 哈特蘭廊橋;10. 大龍蝦塑像前的旅游團合影


精選遊記: 魁北克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