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游記
國慶長假,難得連續幾天的休息。愛好旅游的我豈肯白白渡過,早早收拾好行囊,十月一日便急切踏上去西安的的列車。一夜奔波,二日上午到達西安,安頓好住處,直奔景點。
華清池,由於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聞名於世,又因為西安事變讓今天的人們對它更深切的了解。隨著滔滔不絕的人流逐一觀看了唐代帝王門沐浴的湯池。湯池上的建築是近幾年的作品,仿唐建築。湯池是遺跡,但絕不是唐朝的原物。從湯池堆砌的平整程度,磚石的風化程度看,最多也就是清代物件了。不管怎樣,這裡確實是“春寒水滑洗凝脂”的所在,因此讓人感慨,讓人興奮,讓人浮想聯翩。幾個湯池的周圍都依稀可見圓形石基,這些應該是原來房屋的柱基,很可能是唐代遺物。這些不被人重視的石基,也許見證了李隆基的浪漫,見證了楊貴妃的風流,也見證了唐朝的興衰。不由得我對石基多看了幾眼。
湯池西側不遠處,便是西安事變的發生地---五間廳。五間廳坐落在稱著“園環”的院落中。當初日本人侵犯我國,民族危亡時刻,委員長卻跑到華清池來督軍,清剿中國人。這當然激起西安學生和市民的義憤,也激起愛國將領的義憤,於是發生兵諫。據老蔣日記記載:當晚槍聲大作,年已五十的老蔣不顧一切,翻越丈余高院牆,直奔驪山, 爬至半山腰終於被擒,後被軟禁在五間廳。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改變了中國發展軌跡。這個院落便是改變中國歷史發展軌跡的一個點。
出了華清池,驅車來到兵馬俑。一號坑內密密麻麻排列著無數兵馬俑,這些泥俑,肢體比例非常協調,神態各異,動作自然,表情豐富,反映了當時精湛的雕塑技藝。一尊在櫥窗內展出的兵馬俑,小到馬的鼻孔,耳朵, 大到馬的肌肉骨骼,都非常准確傳神。兩千多年前燒制那麼多兵俑、馬俑,還要進行彩繪。工程量之巨大,組織之復雜,簡直難以想像。還有一把青銅劍,被土塊壓了兩千多年,出土時呈彎曲狀,不想出土後自然舒展,恢復了本來筆直形態,而且保持原有鋒利的劍刃!真嘆服古人的智慧。.
在西安還游玩了大雁塔廣場,鐘鼓樓,城牆和大明宮遺址公園。大雁塔廣場北面是規模宏大的噴水池,在音樂的襯托下,噴水池的水花或高或低,或左或右,或翻滾或搖弋,美不勝收。這裡是當地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在水池旁有跳舞的,有做操的,有打拳的,有放風箏的。當然更多的是外地的游客,在水池邊拍照留影,以大雁塔為背景,照片中留下古老的塔影和現代的噴泉。
廣場兩邊是大片綠地,綠地中一組雕塑值得提一下。這是一組反映近現代陝西人民風土人情的雕塑,十分精彩。如反映舊時教育的雕塑:私塾的老先生手捧書本,似乎能聽到抑揚頓挫的一字一句,讀書的孩童,人人抱著書本,圍著老先生,搖頭晃腦,頑皮可愛;又如反映出行的雕塑:陝西漢子憨厚的表情,隨意的穿著,坦然的神態,把西北人的大度、豁達、開朗,表現的十分充分。還有理發的雕塑,理發師精益求精地神態,理發者迷著眼張著嘴那享受的神情,十分傳神。還有很多很多。
西安的古城牆是明代的遺存,保存完好,呈正方型環繞西安一圈。大城市的古城牆保持如此完整,非常罕見。城牆上的面磚、垛口比較新,應該是近來重新鋪就的,沒有多少磨損的痕跡。垛口以下基本是明城牆原物,牆體看得出是經過幾百年的風化,高大的城牆,黑褐色的牆體在環城綠化的襯托下越發巍峨,莊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歷史的厚重。
明代的西安城是西部重鎮,已經不是唐朝的長安城。城市的規模比唐代小得多,差不多是唐代的十六分之一。很難想像唐朝都城的規模。唐代皇宮遺址大明宮在西安城牆外的東北角。離開西安前還有兩個多小時的空余時間,就去了大明宮遺址公園。公園開發的很好,管理的也很好。有大明宮概況視頻介紹,有公園微縮沙盤,有遺址挖掘現場博物館等等,是旅游休閑的好去處。這些都是免費開放。公園面積極大,並且仍在開發中。
由於時間關系,西安之行沒有參觀博物館,也沒有游覽華山,有點遺憾。以後有時間,一定再去西安,補上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