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之旅(十一)——月彎敦煌
二千年八月一日,從長春—北京—西安—蘭州,一路上上下下,漫長的火車顛波,剛剛邁進蘭州新世紀酒店的客房,腰間的手機響了。顯示的號碼是家裡的,我喂了一聲,就聽媳婦哭唧鳥嚎的聲音:“我不活了,我死了得了、、、”急忙問之,原來是兒子上網聊天,認識了外地的網友,並與其長途電話,致使當月話費超出500元。當時因有轉運費的收入,腰包寬松。急忙安慰道:“別的,回去我給你補上。”
當天,長春一行六人,在酒店門前、附近的蘭州站前合影留念。看著照片,才發現酒店和火車站都緊緊背依著群山,看來蘭州市是群山中間難得的一塊平地,同時,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像一條玉帶從中間穿過。站在酒店高層,憑窗遠眺,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與湛藍的天、朵朵白雲親密相接。
八月二日,照片上看不到行程與景點,記憶力也沒有任何蹤跡,開會了嗎,不知所以。
八月三日,也許是上午吧,乘車後來到了一處群山環抱的水域。換乘汽艇,駛達對岸。游覽了不記憶的一座石窟。下午,來到了蘭州濱河公園。入園一側,可依石欄,近距離看著渾黃的河水,滾滾東去。河對岸山巒起伏。來到了黃河母親雕像旁,那早已熟悉得得母親和孩子形像,使人很親切。母親秀發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仰臥於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像征著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快樂幸福。沿濱河路東行不遠,即見水車博覽園。水車歷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於明朝,是蘭州市古代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其後,游覽了著名的黃河大鐵橋,亦稱中山橋。用百年承載品讀史詩的輝煌,鋼筋鐵骨,風雨彩虹,歷盡滄桑真如鐵!”,這是承載了整個城市記憶—中山鐵橋的生動寫照。跨越了百年的鐵橋,依然雄姿挺立,日夜傾聽著河水的歡歌。
八月四日,乘坐了約十個小時火車,抵達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敦煌。當晚在某小劇場,欣賞了純正的敦煌反彈琵琶舞。
八月五日,上午乘車向南行駛了五公裡,來到了敦煌八景之一的鳴沙山月牙泉。旅游車停在景區特建的門前,進門一看,只見無邊的大漠,起伏的沙山,黃沙滾滾。恰值暑期,未覺酷熱,一陣小雨淅瀝滴下,甚感涼爽。不一會只見一行長長駝隊,蜿蜒而來。導游安排下,我們參加了騎駱駝漫步沙山。褐色的駱駝高大而溫順,每只駱駝前後有繩子相連。越過了幾道沙墚,忽見前邊群山環繞下,露出了一處古銅色的亭舍建築、罕見的綠色樹叢旁一彎月牙形的藍色水面。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月牙泉啊,眾人欣喜的躍下駝峰,直奔而去。
導游介紹道:“鳴沙山在刮風時會發出聲響,所以叫鳴沙山,這裡還有一個奇特的現像,因為地勢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月牙泉,夢一般的謎,千百年來不為流沙而淹沒,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晴空萬裡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此即“月牙曉澈”,月牙泉被稱為天下沙漠第一泉。大家圍著月牙泉親密的走了一圈,從不同角度觀賞並攝影留念。
下午,從市區乘車25公裡,來到了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有幸繼游覽了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後,看到了我國三大名窟之首。可惜沒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些洞穴,皆是雕塑或壁畫,印像不深。洞內不讓拍照,導游的講解也是過眼煙雲、雲消霧散了。
據資料載: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至今保留十個朝代的洞735個,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裡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釐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莫高窟是一部形像的百科全書。外國的評價是: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等等。198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八月六日,乘車向萬裡長城——嘉峪關駛去。沿途多為大漠戈壁風光,偶爾也見到戈壁沙灘上綠色植物,還有一簇簇不知名的深粉紅的花,顯得格外嬌艷。途中參觀一出絲路畫廊定點展示館,沒有印像。接著又途經了一處著名石窟——榆林窟。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於安西縣城南70公裡處。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車停路邊,沿著石板台階路往下走,走下有二層樓深,才到了石窟前,榆林窟的塑像有不少佳作,它的價值主要表現在精美的壁畫上。榆林窟的壁畫內容十分豐富,有精美的佛和菩薩畫像,有場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畫等,其中二十五窟盛唐壁畫,是世所罕見珍品。
來到了嘉峪關,剛剛進了城門口,一場瓢潑大雨不期而至。不一會雨過天晴,厚厚雲層中鑽出耀眼的陽光。及步登上城牆,呈現眼前的不很大的長方形城,有的黃土夯築,有的用磚包牆。高高城牆上幾處建有三層城樓,雕梁畫棟,蔚為壯觀。資料載: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嘉峪關關城,位於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嘉峪關以地勢險要,巍峨壯觀著稱於世,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與萬裡之外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八月七日,返回了蘭州市,乘車行駛了很久,來到了青海省會西寧市。晚上無事,逛街、還吃了燒烤羊肉串,味道尚可。
八月八日,從西寧出發,駛向26公裡遠的塔爾寺。塔爾寺是我國著名的喇嘛寺院,是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是我國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整座寺依山疊砌、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磅礡,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
塔爾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塔爾寺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經堂、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寶塔等許多宮殿、經堂、佛塔寺組成的一個氣勢宏偉,藏漢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古建築群。寺院殿宇相連,白塔林立,整座寺不僅造型獨特,富於創造性,而且細部裝飾也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寺內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稱為塔爾寺三絕。跟著導游出堂入殿的穿梭,邊看邊聽,感覺還是大同小異。正走的疲勞不耐煩時,忽聞前方悠揚動聽的唱經歌聲。只見身披紫紅眾僧們,齊聚一堂,做著法事,初次聽到如此美妙的經歌。像近年才聽到的“大悲咒”煞是好聽,駐足聽了很久,真的好喜歡。
乘車去青海湖的途中,行至某山埡口處,車子停下。導游深情的指著腳下:“此處山口海拔3520米,是歷史上有名的唐藩古道的分界嶺,是通往西藏的必經之路。又指著山及山頂的亭子,這山名叫日月山,唐代名叫赤嶺。這邊是日亭、那邊是月亭。日月山有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當年唐太宗為了漢藏永世友好,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和親,遠嫁藏王松贊干布。公主從長安出發,千裡迢迢,長途跋涉來到赤嶺,目睹前方,茫茫草原,觸動思鄉之情。於是拿出唐王賜予的日月寶鏡寄托鄉思。公主離家時,唐王囑托公主如若想家,打開寶鏡,即可見到家鄉,看到父母,可當公主打開寶鏡,卻不見長安父母,一氣之下,摔碎寶鏡,毅然西行,完成了唐蕃通好的使命。日月山由此得名。文成公主下山時不斷流淌的眼淚竟然彙成了一條小河,往西流入青海湖,稱倒淌河。1984年,為紀念文成公主進藏1343周年,湟源縣修建的日月二亭,日亭內有文成公主進藏紀念碑。亭內繪有壁畫,再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面貌。月亭有珍貴的唐蕃赤嶺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傳播中原文化等方面的壁畫。”
我們一行人,不顧高海拔,氣喘吁吁爬上了日亭。瞭望著不遠處的月亭和空闊的四野,湛藍的天,雪白的雲,起伏的山巒,近的一片蔥綠、遠的一片淡藍,不由自主感嘆眼前,一幅如詩如畫、令人蕩氣回腸的塞北風光。車子繼續前行,行駛不久就停車休息,原來眼前是一片開闊壯觀的草原。還是湛藍的天,依然是雪白的、但變幻著形狀的雲,廣袤無垠的草原,被人工雕刻成一塊塊青白、淡綠、金黃和祖母綠、、、,還有那自然、頑強、茂盛、不知名的,盛開著紫粉、、蛋黃、乳白等各色的野花,山花爛漫,處處色彩斑斕、散發著天然清香,並與遠遠的藍天白雲緊緊的相連,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美妙絕倫的天上人間。自然令人陶醉,久久不願離去。
欣賞著車窗外青藏高原的迷人風光,不知不覺的到了青海湖。疾步走走到湖邊,向湖中望去。啊!一種莫名的震撼油然而生,啊!果然名不虛傳。眼前一望無際的縹緲浩瀚,一望無際的清澈碧藍。一望無際的波光瀲灩。晴空萬裡,天水一線處,一縷雪白的雲飄浮著做了界線。舉頭望望蔚藍的天,低頭望望湖水的藍,真的不知哪個更美,哪個更藍。恰如一首詩道:遠看青海在藍天,近看人在海中間,欲把藍天比青海,青海更比藍天藍。湖邊一側,盛開的金色的油菜花,爭芳吐艷,飄來陣陣的清香。湖邊欄壩處,一群藏族小孩在圍觀。另一側平地,搭了白色帶花圖案的蒙古包,引來游人做了攝影景點。臨走上車前,匆忙買了一條烤湟魚,其味道香美,難以描述,真是絕佳。
八月九日,僅僅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嶺上和一片草原上留下行蹤痕跡。當晚夜宿的地方很有特點;像長方型的蒙古包,潔白的外牆和屋頂,繪著藍色圖案。院子裡種著各種花草,一片粉紅的罌粟花開的格外嬌艷。
八月十日,此次萬裡旅游行程的最後一天。游覽了一處很大的藏教寺院,想不起寺院的名字,該寺院依山而建,規模宏偉。其後游覽了金銀灘草原。號稱方圓1100平方公裡的大草原,也許天氣陰沉吧,就在腳下轉了轉,索然無味。現在才知道,西部歌王王洛賓在四十年代初,在這裡創作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從金銀灘、青海湖出發,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國,風靡海內外。
一次漫長的旅游結束了,算算行程可比長征了。除去那淡漠的,也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正如我詩中所描述的一段:
青海湖邊,黃花爛漫,水天一色,
無邊大漠,一彎月牙泉水,風騷獨領。
塔爾寺的誦經如歌,如此美妙,
自然和諧是人間正道,魅力無窮。
一次漫長的轉運之旅也結束了,人的平靜的生活中,誰能預測明天會突然發生什麼嗎?
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