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忘卻的紀念__楊虎城將軍陵園拜訪記

作者: 湘流雁

導讀今年五月我和老伴到西安探親和旅游,西安勝不勝數的歷史遺址;園林和古跡及世界園藝博覽會真使人流連忘返。在游覽華清池時,當年唐朝皇家園林秀麗的風光真是使人陶醉。在參觀園內的“五間房”時,聽說當年振驚世界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此時,我被故事所吸引。當又聽說西安事變的發起人之一楊虎城將軍的墓園就在西安時,於是產生了想去墓園去吊唁楊將軍的念頭。 ...

今年五月我和老伴到西安探親和旅游,西安勝不勝數的歷史遺址;園林和古跡及世界園藝博覽會真使人流連忘返。在游覽華清池時,當年唐朝皇家園林秀麗的風光真是使人陶醉。在參觀園內的“五間房”時,聽說當年振驚世界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此時,我被故事所吸引。當又聽說西安事變的發起人之一楊虎城將軍的墓園就在西安時,於是產生了想去墓園去吊唁楊將軍的念頭。

不久的一天午後,在親友的帶領下我們去探訪楊陵。楊陵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的雙竹村,有公交車可到達。因為親友家就住在長安,離楊陵並不太遠,步行不到半個小時路程,於是我們決定走去。從航天城出發走過一段新開的市區道路,上了鳳棲原,當時已是五月下旬,原上一望無邊的麥子散發成熟的清香,對於我們這些長年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南方人來說別有一番感受。走過一長段機耕道後,我們沿著小路南拐走到原下,一條十來米的公路出現在我們眼前。路北邊就是楊陵。原來將軍陵園是背靠鳳棲原依山而建的。陵園有一定規模,因為樹木的掩蔽在大門前是不可能看清其全貌的。陵園的大門是1957年建成的,這在門牆上有注記;門上“楊虎城將軍陵園”七個大字為當時的陝西省省長趙壽山所題,據說趙省長原來也是楊將軍的部下。

陵園有人管理,需收5元門票,對於老人恁證免票放行。進入園區走過小片坪地便是條40多級的台階,台階兩邊的斜坡上用水泥分別鑄有“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幾個大字,字高約1.5米。上了台階後來到了碑亭,它像一坐房子,因為四周有牆。亭內正中樹有一方高大的石碑,正面是葉劍英元帥1981年12月12日題寫的“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九個大字,這一天是西安事變45周年紀念日;背面刻著194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致楊虎城家屬的吊唁電,由趙樸初先生1984年書寫。碑亭的東側有一個紀念室,裡面陳列著有關楊虎城生平的幾十幅照片。我們進去了參觀。

楊虎城將軍是陝西蒲城縣人,1893年11月26日生。1924年由孫中山先生親自介紹加入國民黨。我記得在重慶歌樂山中美合作所陳列室我見到過楊將軍的01009號國民黨證。楊虎城長期主政陝西,是西北綏靖公署主任,十七路軍總指揮。當時蔣介石作為國民政府委員長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1936年10月以來不顧日本帝國主義已霸占東三省,又重兵壓境華北的嚴峻形勢,多次到西安督促作為東北軍總指揮的張學良和楊虎城抓緊對陝北剿共,受到張,楊的抵制。蔣介石見狀11月又調來嫡系部隊30個師開赴隴海鐵路鄭州至靈寶一線,准備入陝。張,楊二位將軍見勸蔣無效,加上12月9日西安學生及市民進行抗日游行受到蔣指使的特務開槍鎮壓,激起了民憤,於是在12月12日晨張,楊發動兵諫,逼蔣抗日。經過共產黨的周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放棄剿共政策,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共同進行抗日。

西安事變雖已平息,但蔣對張,楊的仇恨始終記於心頭。張學良在西安事變結束送蔣回南京,下飛機即失去了人身自由,幾十年被軟禁。而楊虎城則被剝奪軍權令其出國考察,1937年7月瀘溝橋事件後全面抗日戰爭開始了,蔣對要求回國抗戰的楊將軍進行了誘捕。以後便長期將楊及家人和隨從關押在重慶,貴州,湖南等地。1949年名義上下野的蔣介石得知當時的代總統李宗仁要下令釋放張學良和楊虎城後,便授意軍統特務頭子毛人鳳搞暗殺。同年的9月6日軍統特務把楊虎城一家從貴州息峰集中營誘騸到重慶松柏坡戴公館殘忍地殺害了楊虎城及子女三人,屍體上還灑上硫酸。不幾日楊虎城的秘書一家,包括還只有9歲的小蘿蔔頭及楊的警衛等又被特務殺害在戴公館的警衛室,屍體就埋在特務班的伙房內。我們也參觀過重慶歌樂山的松柏坡,當我們在烈士們遇難現場看到,聽到這一切,心裡不寒而栗。



參觀完陳列室,又沿通往西北邊的60多級 台階上行便來到了烈士們安息的墓區。墓區分為上下兩層,高差約3米。上層為楊虎城將軍和夫人謝葆真(幼女與她合葬),兒子楊拯中三位烈士的墓 。楊將軍的墓碑約4,5米高上面有人物和花鳥的雕刻,顯得十分莊嚴。其它烈士墓碑 外型區別不大,只少了點雕刻。1993年楊將軍的前夫人張蕙蘭女士死後,1998年將軍的長子楊拯民長媳陳因的骨灰均安葬於此,他們都為革命作過較大貢獻。



墓區的下層建有兩坐亭子,還有將軍的秘書宋綺雲,徐林俠 夫婦合葬墓及他們的兒子小蘿蔔頭,楊將軍的付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的陵墓。特別是小蘿蔔頭這個新中國最小的烈士墓前生長的一株石榴樹惹人注目 ,這顆石榴是小蘿蔔頭的姐姐解放後從重慶歌樂山原監獄的石榴樹剪枝栽種的。現樹已長大 ,石榴花開得火紅火紅,向人們告示著先烈們為之奮鬥的事業已像這石匠榴花一樣盛開。





在上下層之間的的擋牆護坡上,我看見嵌有楊虎城將軍的五,六首詩詞。其中一首是將軍1945年冬天寫的,詩中雲:“身經百戰轉成空,同志凋零恨無窮,打破愁城登彼岸,會當萬裡乘長風。”這首七絕是將軍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想過去戎馬倥傯,為抗日救國發動兵諫,身處囹圄數載,而今(指1945年)日寇已被趕走,多想衝出牢籠去施展自己的報國才干啊。可惜將軍,在蔣介石手下你是一只被困的猛虎,最後犧牲在他的毒刀下。但是對於新中國,你永遠是一位不會被人忘記的英雄功臣。你在民族危亡時刻的正義之舉永垂青史。



站在園區那高大挺拔的松柏樹下,我仿佛看到楊虎城將軍還帶領他的部屬和親友,以一種特有的語言向後人們解說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而我們則在認真的傾聽著,思索著。

**********

{本文為紀念楊虎城將軍誕生118周年和西安事變發生75周年而作。}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