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自由行(1):大三巴從天堂到地獄、從毀滅到重生

作者: 竹林小語

導讀澳門和香港最大的不同,是優雅、嫻靜,有一種不動聲色的高貴。它的面積雖小,卻濃縮了400多年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和融合,歐式教堂、離島風情、葡式美食,和全年接連不斷的慶典,不知不覺中染著南歐人的閑適。而香火旺盛的媽祖廟,隨處可見的觀音像,又會讓內地游人感到濃濃的懷舊情結——這就是澳門的魅力,兼容並蓄,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歸屬感。 博彩業的盛行,使 ...

澳門和香港最大的不同,是優雅、嫻靜,有一種不動聲色的高貴。它的面積雖小,卻濃縮了400多年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和融合,歐式教堂、離島風情、葡式美食,和全年接連不斷的慶典,不知不覺中染著南歐人的閑適。而香火旺盛的媽祖廟,隨處可見的觀音像,又會讓內地游人感到濃濃的懷舊情結——這就是澳門的魅力,兼容並蓄,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歸屬感。

博彩業的盛行,使澳門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面孔:一面是物欲橫流,徹夜豪賭,流光溢彩的博彩大道,娛樂場中沉悶而又壓抑的空氣,冒險者的樂園,但另一面,卻仍然是歐洲小鎮般恬靜安寧的另一面。這裡是一個雙面城,一個雙生兒,一朵兩生花。一個是外面的張揚瘋狂,一個是內裡的含蓄細致。漸漸地,澳門成為一個被足夠誤解,又正因為誤解反而保存了小城應有的幽雅和秘密之城。澳門最好的時光,永遠在大部分外來者或迷失於娛樂世界者的想像之外,需要讓游人用時間去慢慢品嘗,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1999年,當容韻琳稚嫩清純的歌聲在大三巴牌坊前回蕩時,大三巴牌坊便在很多心中成為澳門的同義語。從天堂到地獄、從毀滅到重生。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像音樂的回旋:或激越、或委婉、或深沉、或浪漫。也許游人在風光片或明信片雖和它已打過無數照面,但只要親臨其境,還會情不自禁地被它的恢弘的氣勢和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所深深震懾。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教之母教堂(即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址。聖保羅教堂建成於1637年,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聖保羅教堂曾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終於在1835年10月26日的第三次大火中被毀後僅剩下以花崗岩造成的教堂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牌坊,將之稱為大三巴牌坊。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珍品。

聖保羅教堂的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細,高高的十字架,十字架下是一只銅雕鴿子,鴿子旁邊有太陽、月亮和星星,像征聖母童貞受孕;第二層是一座聖嬰的雕像;第三層中央供奉著聖母瑪麗亞銅像,旁邊有天使陪伴;第四層雕有四位耶穌會聖人像,並有三面門,下面大門上刻有“天上聖母”的拉丁文字樣。最特別的還有大三巴牌坊的中國石獅頭,是西方宗教藝術與中國傳統石雕藝術相結合的精品。

如今,大三巴牌坊雖然早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卻已成為澳門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裡經常舉辦音樂會,舞台搭建在台階下,面向大三巴牌坊,游客和觀眾依石階而坐,晚上牌坊的燈光和舞台的燈光華彩綻放,纏綿在天上地下、大小彩燈如同落地的星光。靈秀優雅、大氣從容,成為天賜的完美露天劇場,那首短暫而動人的歌曲,就在這裡開始,繼而,在人們的心底,一次次悠揚的回蕩: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精選遊記: 澳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