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九三年底或九四年初吧,北京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教圖公司)來人,找到了單位的領導,商議恢復教圖公司報刊長春轉運站。L館長把我叫去,讓我承擔長春轉運站站長。當即沒有猶豫,欣然接受。同時感到自己是部門主任,工作較繁忙,即向L館長建議,讓本部門的小Y和我一起做。從此開始了我和教圖公司長達七年的親密之旅。
教圖公司成立於1987年,下設圖書進口部、報刊進口部等。公司成立不久,即在全國一些省會大城市先後建立了報刊轉運站。建立長春轉運站之初,長春幾所名牌大學圖書館都爭。為了化解矛盾,將轉運站設在了省高校圖工委。省高校圖工委即設在我館,兩位專職的工作人員也是我館的人,轉運站實際等於被我館爭來了。沒想到做了二三年後,教圖公司對長春轉運站的工作可能不滿意吧,於九三年被叫停。僅停一年,公司即來人商議重建,明顯意在換人。公司和單位領導共同商議的結果,就是選擇了我——期刊部負責人。當時心裡很清楚,做轉運是有報酬的有償服務,而且都是利用工作之便和工作時間。因此,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說到這,不得不提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中圖公司是建國初成立的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在教圖公司成立前,可以說在國內獨領風騷、獨霸天下,業務上根本沒有競爭的對像。因而教圖公司成立伊始,慧眼真睛重點面向全國的大學,明確喊出了口號,教圖公司是大學的自己的公司,並承諾刊價微利。因而憑借著這鼓舞人心的口號,很多高校圖書館紛紛將外文原版報刊的訂購,轉移到教圖公司。事實上很多高校館的訂單如雪片飛來,教圖公司由於經驗不足,渠道不暢等原因,結果因噎廢食,消化不了。很多外刊訂不到或刊價偏高,反而弄巧成拙,結果二三年後訂單量又急速下滑。其實在我接任轉運站時,教圖公司正是面臨如此尷尬的困難局面中。
長春雖屬文化名城,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但東北同南方比畢竟經濟發展落後,因而教圖公司整個長春市的高校訂單的碼洋量很低,當時總計約三十多萬吧。教圖公司提給轉運站的轉運費,按碼洋的百分之一提取。單位又吸取了以往經驗,明確了轉運費個人和單位三七開。反正算下來,一年提給我和小Y的轉運費千數元,每人全年才幾百元,真的不多。報酬不多,轉運任務也很輕松。每次接到了教圖公司用特快傳遞寄來的報刊提貨單,即聯系單位的司機去火車站取貨。前幾年高峰期時,曾經看見來貨約七八紙箱。到我們經手時也就二三箱了。在返回時,即在車上拆箱,報刊按訂戶分開,順便給有關的各個高校館直接送去。
應該是三月下旬吧,接到了教圖公司的會議通知,四月初在成都召開轉運站站長會議。現在算算時間,那正是我等待副高職稱的煎熬階段。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天府之國的火車——當時我生平最遠的旅程。
會址在四川大學圖書館,住宿在該校招待所。報到的當晚,一行七八個人出去散步和逛市容。在城市燈火輝煌的輝映下的街道兩旁,飄來了陣陣火鍋的肉菜燙香。名揚四海的四川麻辣火鍋攤,櫛次鱗比。擺放著很多北方人不認識的蔬菜,沸騰的油鍋裡飄浮著一層火紅的小辣椒,散發著誘人的辣香味。公司報刊部的小甄主動慷慨解囊,請大家坐下一起品嘗。親自品嘗到了地道的麻辣火鍋,人人辣的直咂嘴,而又喜笑顏開。記得還有那一元錢一碗的各種川面,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很有味道,又物美價廉,每每晚上閑暇散步之余,就吃上一碗宵夜,感覺也很愜意。住的房間感覺有些潮濕,第二天早晨發現,晚上洗的線襪還潮濕著,在長春的家鄉一定都涼干了。

4月2日,游覽了成都市內的杜甫草堂、青羊宮、武侯祠。盡管都是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可是給我留下的印像不深。僅從當年的照片上,看出我曾游覽了那幾處景點。有在草堂花園般的院裡,正盛開著粉色、青白色的梅花;有刻著少陵草堂大字碑文的木草亭;有威嚴而又溫和劉備、諸葛亮塑像前的留影,也有青養宮門前石獅,張著血盆大口露出伶牙利尺的嚇人模樣。

4月3日,游覽了位於成都市郊的青城山。號稱天下第五名山,據說蔣介石曾經登臨此山。山不很高,山腳下還有一片湖水。山上樹木蔥蔥,寺廟也多。剛剛相識的會友HAM,我倆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見後自然三分親,常常走在一起。他是進了廟堂就頂禮膜拜,我在旁邊僅僅觀賞。說實話對佛教道教不懂,也不感興趣。現在也認為寺廟就是給懷著無限美好願望的人們,提供一個祈福還願的場所。我不迷信,但相信命運,冥冥之中,似乎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在支配、在主宰天地間的一切,是難以預料和抗拒的。此次游山,記憶最深刻的是,半山腰道家飯店吃的那道菜——油悶尖椒。簡直太清香可口了,令我今生今世都回味無窮。以後在大酒店,或小飯館裡再也沒吃到。在我鼓動下,家裡做了油悶尖椒,還加了肉餡,但做不出那種味道。青城山的油燜尖椒——真乃天下一絕,無與倫比。
4月4日,開轉運站會議。會上清楚了轉運站的工作職能,不僅是簡單的期刊轉運要及時安全到位。還要的協助地區經理,做好原版期刊征訂。還要對轉運站的工作進行總結和評比,設優秀轉運站獎和單項獎等。後來工作中,感受到不僅對地區經理的蒞臨,要迎來送往。還要協助召集、安排會務、禮品、酒宴等等繁多雜務。此次會議上認識了剛上任不久的張總經理,閑聊得知還是我的河北老鄉那。認識了報刊部的L、Z經理及負責東北地區的W經理等。

4月5日,游覽了三蘇祠。三蘇祠位於成都市西南眉山市城郊,分別距成都、樂山80公裡,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為祠,祭祀三蘇。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廣大民眾拜祭聖賢的聚集場所,經數百年的營造,現占地面568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的園林建築,周圍紅牆環抱,綠水縈繞,荷池相通,小橋頻架,曲徑通幽,堂館亭榭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錯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之稱,樓台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上面的介紹是借助了網上資料,我親臨觀賞的印像不深,只記得蘇宅古井留影。



4月6日,游覽了峨眉山,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主峰萬佛頂海拔3079.3米。全山山勢巍峨俊秀而又樹木蔥蘢,有“雄秀”之稱。在山頂俯瞰萬裡雲海,可欣賞“日光”、“雲海”、“佛光”和“聖燈”四大絕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壯觀的奇觀。峨眉山山上共有小佛寺數十處,寺內珍藏有許多精美的佛教文物。記得我們游山那天就是不停的走啊,幾個小時下來,人人累的汗流滿面。沿途的風景很多,卻僅僅留下二張照片。其一,有名的一線天,其二,拿著買的花生在喂上上的野猴子。印像深刻的是有位年輕的川妹子,穿著樸素,一直跟隨著我們的旅游團隊走。還邊走邊給我們介紹講解沿途的風景。開始還誤認為是請來的導游,等走到景點的結尾處,只見很多家賣茶喝茶的茶攤。那位川妹借著陪游二三個小時的攻關和熟悉,微笑著引導大家前去她家的茶攤。這時才恍然大悟,為了買她家的些許茶葉,竟然費了如此的心血和汗水,我的心不禁有些悵然。多年後我在“心靈之旅”有了如下的描寫:“乘纜車踏上殘留冰雪的峨眉山頂,似乎看到下山匆匆去摘桃子的蔣公。推銷茶葉的川妹陪走了一程又一程,游山的喜悅瞬間消失,心在隱隱作痛。”後來做纜車登上了山頂——謂之金頂。在此停留休息時間較長,拍了多幅照片。身邊濃濃的白霧繚繞,腳下卻是山頂的一片平地,不遠的高處還有類似廟宇的建築。

4月7日,游覽了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地處四川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三江彙流的山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霞峰,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 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清楚記得那天早上,從住所被服務員叫醒。窗外天色剛剛泛白,屋內還有些黑的,我和同屋住的大連的STL匆忙起來,穿上衣服就上了旅游車。等車行至臨近樂山大佛景區時,同屋的STL突然發現自己的錢包不見了。在車上找了一會兒沒有,就獨自下了車返回住所去找,結果還是沒有找到。據他說錢包裡有七八百元錢和身份證,不僅經濟受損,耽誤了游覽美景。還弄得同屋的我有些尷尬,似乎受到無人言說的嫌疑。後來分析,是睡前將褲子搭在坐椅上,錢包從褲兜滑出。早晨匆忙中也沒注意看到,應該是被收拾房間的服務員拾取了。但是時過境遷,那還有那麼巧,碰到活著的雷鋒啊。旅游中的一個小插曲,提醒人們出門時要謹慎。
在S回去找錢包的時候,我們旅游團隊依然前行。不久就乘船在寬闊江面上觀賞大佛了。當時大佛正在維修,佛身全被架子罩住,但佛像還是清晰可見。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僅大佛腳面可圍坐百人。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著戰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有一張我和大佛照片,是我此行中照的最好看的,不僅大佛頭上有二道明顯紅色的佛光閃耀(為何有佛光閃現,我也不明白不清楚),像片中我的面容也十分平靜淡定,也許是受到大佛的啟迪吧。

4月8日,游覽了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等。盡管做著纜車,可以從高處俯瞰全景,但是對都江堰怎樣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還是一竅不通,僅僅是走馬觀花,看看景色而已。
天府之國的七日之旅結束了,自己也未能預料,我的接續而來的轉運之旅才剛剛開始。
2008,9,18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