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是在天域的最後一天,早晨繼續吃各色水果,10點左右打電話到前台把退房時間延至14點,然後看F1澳大利亞站的比賽直播。12點左右去濤軒吃最後一餐,進餐的有不少都是大包小包拿著行李退了房的,真的感謝這裡的小貼士!我們這次要了豆腐小黃魚、海南山野菜、半份椰子飯和2例小鮑魚煲粥,兩條黃魚很鮮而且是我喜歡的帶汁的醬香型,但兩大碗粥實在是個難題了,就沒有再敢要文昌雞。此餐共169元。飯後收拾收拾,還提前半小時退房,3天在天域一共消費1115元。在大堂門口存了行李之後,我們決定去另一個著名的酒店凱萊看看。步行去凱萊還是有點遠的,大約兩站地吧。想到不少朋友推薦住天域而出去到附近酒店吃飯,不禁覺得有點累——沒有去另一個方向的金棕櫚、仙人掌等酒店,但覺得亞龍灣酒店之間距離過遠應該是有利有弊吧,即使打車出去吃飯也有點麻煩。走近凱萊先看到的是點綴著美麗花朵的高低樹木,然後可稱是設計獨特、充滿氣勢的酒店主樓進入眼簾,白色的基調顯得很高雅。酒店門前的大型花壇和噴泉是天域沒有的,穿過大堂之後進入泳池區域,藍色的大小泳池高低錯落,一切都給人以美好的印像。但是當我們走入凱萊的花園,它與天域相比的劣勢就顯露出來了。花園縱深很大,但是設計無方。大片的草地上空空曠曠,椰樹種植稀稀落落,花草的種類和顏色就更少了;吊床刻板地安排在草地邊緣,其他供游人休閑的座椅也很少看到。經過這片無味的花園,展現的是凱萊的沙灘,設施、活動項目與天域沒有差別,但還是過於平直地擺在你眼前,而天域的沙灘則通過兩個不同的入口造成不同景別的感覺、通過設施的安排劃分出不同感覺的休閑活動區域。
我們回到凱萊大堂後面的酒吧,要了奶茶咖啡各一杯,坐下來討論著天域與凱萊的優劣。凱萊正像有的網友所說,性質上還是一家商務酒店。門前的花壇噴泉、樓層高而宏偉的建築、很大的花園和廳堂,這些都是為了突出氣派。可能進行以商務活動為中心的休閑旅游選擇凱萊是適當的,但如果是個人休假放松就顯得許多不自然,少了很多浪漫的氣氛。天域的浪漫是整體設計的結果,從U型的主建築造型到只有6層的樓層,從平實的正門到又暗又小“畫框效果”的廳堂,從充分敞開的門窗到延伸進花園的濤軒、椰苑兩個餐廳,它們很好地形成了一個整體。天域的花園小卻充滿了匠心。椰樹錯落分布、數量適中,即可以造景又可以蔽日;花草色彩鮮艷,特別是溫泉泳池邊的花牆為我鐘愛;搖椅、吊床、座椅安置於草地上,讓你可以充分融入花園同時又都能看到大海;供活動的草坪也夠大,迷你高爾夫球場也夠初學者玩一陣的了。這些都是使天域更適合度假休閑的原因。天域唯一遺憾的是周末或旺季游客眾多,小花園內見有太多陌生的面孔和你或許不喜歡的聲音。但是這種生機/人氣可能是酒店應有的,至少在當天陰霾有風的天氣裡天域讓我們感到心情好些,而在凱萊卻有些蕭瑟的感覺了。
我們坐在凱萊的酒吧裡,四周幾乎無景可看,走到最靠外面的露天座位也看不到海,眼中只有缺少設計和趣味的草地和草地。但是在天域,無論你在濤軒、椰苑或是大堂吧,抬頭便可以看到垂下的花束,平視可見園中的泳池和花草,腳邊還有剛剛飄落的花瓣。在凱萊喝著咖啡,女友還發現一個有趣現像:凱萊提供的袋裝糖是2001年11月生產的,保質期2年。這估計是酒店2002年初進的貨,到現在卻還沒有用完,這說明什麼呢?我看到《三亞晨報》上有新聞說凱萊面對競爭已經開始全面內部裝修了,大堂模型上也呈現了向天域方向延伸的二期工程效果,屆時凱萊的規模應該遠勝於天域,也要強於它旁邊的喜來登了(新開業的喜來登應該也是一家商務類型的酒店吧,因為畢竟連鎖酒店的風格是全球統一的)。但是如果它的風格定位不變、一味傻大的話,許多人可能仍然會選擇天域。
出了凱萊,女友心頭一塊石頭落了地,因為她剛進來時擔心我們選錯了酒店錯過了更精彩的部分,現在可以滿懷期待地趕回去享受三亞最後2小時美好時光了。5元錢的桑塔納(是不是貴了?)載我們回到Resort Horizon,在吊床上晃著看書聽音樂,雖然下不了水也看著別人游的高興水上籃球打的高興,興致勃勃地拿出一直沒用的相機把天域的美景攝入鏡頭,相對會心而笑:年內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