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葬催生盜墓業?——40後歸來彈

作者: 跟蹤感覺

導讀2件小事引發的聯想: 參觀兵馬俑時,沒有隨團,聽講解基本靠蹭,領略了不同的講解風格,常常是左耳邊是男導游,右耳邊是女講解,省下了銀子,還可以從中篩選聲音大、普通話標准、聲情並茂且演義不斷的優質資源。有一個游客問:這俑坑的範圍當時是怎麼探出來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陶俑的成分與周圍的土壤相近,常規探測方法很難分辯。 “問得好!”提問一下子激 ...

2件小事引發的聯想:

參觀兵馬俑時,沒有隨團,聽講解基本靠蹭,領略了不同的講解風格,常常是左耳邊是男導游,右耳邊是女講解,省下了銀子,還可以從中篩選聲音大、普通話標准、聲情並茂且演義不斷的優質資源。有一個游客問:這俑坑的範圍當時是怎麼探出來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陶俑的成分與周圍的土壤相近,常規探測方法很難分辯。

“問得好!”提問一下子激發了導游的“延伸講解欲望”(就不稱其為八卦吧,沒准兒是真的呢?)

話說當初村民老楊等打井鑿開俑坑一角時,文物部門意識到這是一個藏量巨大的文物寶藏,決定進行保護性開發,可現場怎麼劃定,怎麼保護,範圍究竟有多大?反復探討未果後,(據說),就從監獄中提出一個服刑的盜墓賊,讓他幫助確定範圍。此君白天睡覺,晚上活動,到了第四天,用白粉劃出一個長方形框框,後來的發掘證實:誆內,陶俑排列整齊,誆外,一個都沒有。
西安可選擇的觀光項目非常多,與東線(兵馬俑、驪山、華清池、半坡)的便利交通相比,西線(漢武帝茂陵、武則天乾陵、法門寺)路途遙遠,自助游很不方便,就報了個西線一日游的團,漢武、武皇都是推動歷史的人物,走到門口,自然很想看看。劉徹及其妃子李夫人的墓沒有開放,細雨蒙蒙中遠眺兩座山頭而已,景點只是拿大將霍去病的墓園說事兒。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合葬幕不僅沒有開放,而且是歷史上從未被盜的2座帝王陵之一(另一座是秦始皇)。

據說——據導游說:
陝西乾縣共有唐帝陵18座,葬有19位皇帝,其中17座於唐後約300年先後被盜,且都是出於一人之手(忘記叫什麼了),這人不識字,每盜一幕,就請人代筆,詳細記錄盜墓經過、墓內陳設、所取物品等等,編輯成書(不知此書還在不?),他並非不想盜武則天墓,而是每次臨到行動時,本是風輕月明的天氣立時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如是幾次,神盜認命:是天不許盜,遂斷了念想,唐高宗與武則天方得以安息。

唐墓中對游客開放的是武則天的從葬墓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是武則天的長孫,因與妹妹、妹夫非議武則天的私生活,被密報武皇,定為謀反罪,當庭杖殺,死時年僅19歲,他的父親李顯二次登基後將其遷葬於此,陪葬豐厚。開掘後發現,其中金銀玉器等貴重物品已被洗劫一空,剩下的彩陶等笨重葬品尚有1000多件,陳列在墓道兩邊的側室中,壁畫則被移往陝西博物館,地宮中只保留了棺槨中的外槨,由36塊昆侖山墨玉雕成。墓道寬不足2米,順勢而下,快要到達地宮時,導游提示我們抬頭看,墓道頂部有一個用鐵網護住的盜洞痕跡,說這就是當年的盜洞,上面的封土厚15米。

天!15米的封土,不足2米寬的墓道,1000多年前的技術,賊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太不可思議了!兵馬俑那位導游不無調侃地說:其實現在的考古工作者就是國家發了牌照的白天干活的盜墓賊,但是他們的技術卻遠遠不如晚上干活的。

常說“供需關系”,市場刺激生產,盜墓這一見不得光的行業是怎樣產生的呢?“厚葬”應當是主要推手吧!

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訪談節目,說元代的皇帝墓無一被盜,原因就是獨特的墓葬方式:在沙漠深處選擇墓地深埋,平整沙地後,再讓大隊騎兵在上面往來奔馳,最後牽來一頭母駱駝和一頭小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將小駱駝殺掉,以後要祭祀時,讓母駱駝在沙漠裡找,它在什麼地方停下來流出眼淚,那裡就是“先皇”的陵墓,等這頭母駱駝死後,就任誰也找不到了。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