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出發,蘭州、嘉峪關、敦煌4日游

作者: 春天出生

導讀如果有一天你起床後覺得陽光不再那麼燦爛了;有一天你發現抱怨的事情越來越多了;有一天你發現笑容變得只是個表情;那麼你可以放下手上的事情,花4、5天的時間從這裡出發,一路向西。並不僅是因為他絢麗的風景,更多的是感悟到我們都該善待每一天。 出嘉峪關,一路向西 國慶時候選擇去西北,也許錯過了當地的最佳游覽季節,但是絲絲寒意中卻帶有別番風味,最 ...

如果有一天你起床後覺得陽光不再那麼燦爛了;有一天你發現抱怨的事情越來越多了;有一天你發現笑容變得只是個表情;那麼你可以放下手上的事情,花4、5天的時間從這裡出發,一路向西。並不僅是因為他絢麗的風景,更多的是感悟到我們都該善待每一天。

出嘉峪關,一路向西

國慶時候選擇去西北,也許錯過了當地的最佳游覽季節,但是絲絲寒意中卻帶有別番風味,最重要的是你真的可以去看風景,而不是看人海。

本次的行程共4天,到達三個地方:蘭州——嘉峪關——敦煌。從成都去嘉峪關的航班只有中轉蘭州和西安,所以不如直飛蘭州再坐火車轉到嘉峪關。當然在西北行走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如果有時間的話還可從敦煌坐火車進入新疆和青海。

蘭州——拉面和手抓

蘭州被稱作“黃河之城”,因為他是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整個城市並不大,都是靠山面水而建。繁華?整潔?和許多城市無法相比。但是這座城市的美食卻是很多城市無法比擬的。

在蘭州,任何一條巷子裡,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段,都可以看到無數人熱氣騰騰的大口吃面的景像。這裡你不但可以找到最正宗的牛肉拉面,也可以找到成都無法找到的便宜價格。來到蘭州的游客當然要光顧一下張掖路的馬子祿牛肉面總店,據說很多名人要員都來品嘗過。5塊錢一碗,加肉另算。這家店只有早上和上午營業,門口買餐票裡面領面,因為座位有限很多人直接蹲在門外吃。排長隊,熱火的吃面場面,讓人不禁想起計劃經濟時代的單位大食堂。大家擠在一起,熱乎乎的吃上一碗拉面。其實拉面的味道早已不重要。

另一個不得不吃的美食就是手抓。如果你喜歡大口吃肉的快感或者從未嘗試過大口吃肉的感覺,那麼可以選擇去榮華手抓大王。這家餐廳距離吃拉面的張掖路不遠,公交車只有4站。餐廳是一個家庭式的院落,走過長廊,穿過院子才到了前廳。手抓羊肉並不是一盤一盤賣的,而是論斤賣。這裡你可以了解到什麼叫做大塊朵頤。

蘭州的其他景點比起其它城市來說沒有什麼特別勝一籌的地方,如果有時間可以去一下水車公園或者甘肅省博物館。

嘉峪關——曾經的金戈鐵馬

到達蘭州是中午時分,去嘉峪關的火車是晚上八點的。一車上都是去西部旅游的同行者。雖然長途跋涉十幾個小時只為見一座嘉峪關,但是每個人還是很興奮,因為那裡承載的更多是歷史飛舞的黃沙。

一覺醒來,窗外已見戈壁的景色。下了火車寒意更足了,風也隨之大了起來。嘉峪關市面積很小,人口也只有20多萬,但是人均收入卻是甘肅省數一數二的。不僅因為嘉峪關旅游,還有這裡的酒泉鋼鐵集團,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帶把菜刀回家,這裡的菜刀也很出名哦。

一頓拉面過後,行車10幾分鐘就到了嘉峪關。城牆沒有想像中的雄偉,關隘也沒有想像中的大,一切都是最真切的展現在眼前。走入其中才發現建築者的智慧,每個城樓都緊密相連感官上又有所隔斷;關中有專門人行的,也有馬走的道路;有甕口大的空間,也有一個足球場大的訓練場。最讓人感受良多時,就是你走上那蜿蜒的城牆,透過城垛遠望,一片戈壁、高山、望不盡的天空。頓時有穿越的感覺,戰馬的嘶叫彷佛在耳邊。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是那麼的短,又那麼的長。

敦煌——沙漠、綠洲和莫高窟

去敦煌的路上,景色幾乎沒有變化,但卻很壯光。戈壁分為黑戈壁和白戈壁。多數的戈壁都是白戈壁,全世界僅有的幾處黑戈壁,在這條路上就可以見到。在你看戈壁已經視覺疲勞的時候,另一個景像足以吸引你的注意——風車。我只知道荷蘭的風車,那是建在海邊的;這裡的風車是建在戈壁上的。聽導游介紹,這裡的風車每年發送的電力,不僅足夠整個甘肅的電力供應還可以輸出到省外。一座座風車,潔白筆直,和這裡的一個樹種很像,白楊樹。5個小時的車程,除了感受戈壁與風車的壯觀,還有生命的頑強。在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紅色的麻袋仍在戈壁上,那是等待出口的土豆和洋蔥。還有一種植物叫做紅柳,這種可以藥用的植物是戈壁上的奇葩,它的根可以伸到幾十米以下的地下吸取水分。如果是夏天去敦煌,一路上還可以品嘗最甜的哈密瓜和香瓜。

到敦煌又是晚上。因為這裡已離新疆很近,所以羊肉串當然也是很出名的。敦煌市有一條夜市,全部是賣羊肉串的。坐在人群中,吃羊肉串,喝杏皮水,抬頭看看在成都絕不可能遇到的天空,很是愜意。在夜市的旁邊有一個仙人的雕塑,叫做反彈琵琶。據說這只是古人的一種想像而已,如果一個人真要達到反彈琵琶的功力,手臂至少要2米長才可以。在莫高窟的很多壁畫中都出現過這個反彈琵琶的畫像。

到敦煌第二天的行程: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戈壁,來到鳴沙山才真正見到了沙漠。一座座沙丘綿延起伏,望不到邊際。因為這裡的砂粒非常特別,每一粒都有很多蜂眼,風一吹過,就會發出鳴響,故名鳴沙山。我們選擇了越野的摩托到達山頂,足夠刺激但是也見識到黃沙的厲害。站在山頂,看腳下,一群群駱駝隊環繞山間,想起古代的商人,為了生計選擇這種危險的路徑;僧人,為了信仰,不怕與沙漠共眠;看前面,又是一望無際的沙丘,人走過去變得越來越小最後消失。丟在沙丘上的每樣東西,都會迅速的消失,也許過了千年這裡再變遷成海洋才能找到化石的它。鳴沙山除了可以看沙,也可以玩沙,在沙漠上坐滑梯也是別有趣味的。

月牙泉是鳴沙山中的綠洲。這裡的郁郁蔥蔥,亭台樓閣,和周圍的沙漠相映成趣。這裡的水是我見過最清澈的,裡面還有很多的魚游來游去。在一旁的綠地,還在運用噴式灌溉技術。除了驚嘆還是驚嘆。當年的唐三藏大概也是找到了這樣的綠洲,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光大佛法。

莫高窟,也許是歷史書的過分渲染誇大。在眼前的莫高窟沒有那麼絢麗。上千的洞窟,除了重點保護的,嚴重破壞的,只開放了10幾個窟。每個洞窟的觀賞時間大概5分鐘,除了洞頂的貼近壁畫,碩大的佛像,沒有留給我太多的感受。倒是在思考王道士到底是忠於自己的信仰,還是素質低下。忠於自己的信仰也罷,素質低下也罷,都成歷史,這裡也成為歷史。

又是晚上的火車,和這片戈壁說再見的時候,突然覺得心情很愉快。這裡的風景再說不出第三種顏色,但是每一種顏色卻包含了講不盡的內容。再見,如果可以再來,再見。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