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行-吃貨篇:詳細吃貨攻略

作者: _m1340424****

導讀在廈門的幾天,出去在鼓浪嶼上的兩日,其余大多數時間幾乎都消磨在大學路及大學路附近。 本想單獨寫篇大學路的,但是發現根本無法將大學路和吃分開,於是就合作一篇吧。 作為一個吃貨,每到一個地方,吃自然是最重要的。除了將網上熱門的一網打盡外,我覺得自己的探索更為重要。自己去走街串巷,期待著與每一個食檔的邂逅,無論驚喜或失望,全憑吃貨的緣分。 ...

在廈門的幾天,出去在鼓浪嶼上的兩日,其余大多數時間幾乎都消磨在大學路及大學路附近。 本想單獨寫篇大學路的,但是發現根本無法將大學路和吃分開,於是就合作一篇吧。

作為一個吃貨,每到一個地方,吃自然是最重要的。除了將網上熱門的一網打盡外,我覺得自己的探索更為重要。自己去走街串巷,期待著與每一個食檔的邂逅,無論驚喜或失望,全憑吃貨的緣分。

而大學路,就可謂和我這個吃貨有緣。

大學路在廈門的最南邊,我覺得大體上可以分為3段

第一段緊靠民族路,到沙坡尾那個轉彎為止。這段路,街道狹窄,兩邊都是老舊的騎樓,老式的店鋪如理發店,雜貨鋪,小吃店還有菜市場鱗次櫛比。這裡大概是廈門最市井的地方之一吧,正因為市井,你可以在這裡體味到真正的廈門風情,吃到最地道的食物。



到廈門的第一天中午,我們從10點多就在大學路這一段晃悠,一頓午餐吃了3,4家,末了還打包個燒肉棕。之後的幾天,為了吃我們有好幾次特意逛了大學路,每次都有斬獲。

現將這段大學路上值得推薦的食檔羅列如下:

1. 鑫新春丸子: 賣各色魚丸,肉丸,還有肉燕,炒粉等許多當地小吃。口味相當的給力,只是先吃過這家的魚丸後再去吃原巷口,林記啥的感覺就如浮雲一般。



小肉肉吃到興起,左右開弓



2. 古早:一家非常小的店,一共兩張桌子,一張在室內,一張在走廊。主要賣鍋邊糊,油餅和海蠣餅。開始只是路過時順手帶兩個海蠣餅邊走邊吃,結果味道好的忍不住回頭再吃一碗他家的鍋邊糊,然後是最後一天餓著肚子也要打車到他家再吃頓早飯。超級推薦



鍋邊糊



邊上的店鋪還未開門,兩個勤勞的吃貨已經開工了



3. 某忘了名字的小籠包店:他家的特色小籠看到出口碑相當好,午飯時分小小的店鋪擠滿了當地人,人人桌上都放著一籠或幾籠。但我覺得餡裡的生姜偏多,似乎不是我的菜。好在他家的沙茶面,扁食也都不錯。



4. 某忘了名字的豆漿店: 在他家買了一杯紅棗豆漿,是最後一點了,濃到不像豆漿了,常可以吸到打的不夠細的紅棗核,覺得原汁原味。

5. 某路邊現做的魚丸檔: 號稱是用虱目魚肉做的,生意火爆。臨走前去打包了點帶回家,味道很正,且夠Q。

第二段從中華兒女美術館開始到演武路口,我覺得如果把從這個路口到夏大西門的這兩三百米的演武路也包含進來會讓這段路更完整。

這一段由於已經靠近廈大,所以市井味漸淡,不再擁擠嘈雜。路邊有一些大排檔,小吃店,以及如修車店,水果攤等等小店。在這之中還有幾個小咖啡館,都裝修的很溫馨,就這樣安靜的在那兒,毫無其他城市常見的咖啡館那種小資的架子,給人感覺很舒服,很親民。同樣在廈門,比起曾厝安的略顯做作,刻意文藝,我更喜歡這。尤其是當晚上從這走過,在經過一個熱鬧的大排檔或者幽暗的修車鋪之後,發現緊挨著的竟是一個寧靜溫暖的咖啡館,感覺仿佛穿越了。



如果你天黑後在演武路口轉彎向廈大走,則會進入另一個世界,人流熙熙攘攘, 各色餐廳,食品店,整個一吃貨天堂。加上其它的服裝店,書店以及擺滿路面的夜市地攤,熱鬧非凡,我已經很久沒看到夜市的地攤了,感覺真是個驚喜。

如果繼續向前走個兩百米左右,就是另一個熱門的吃貨天堂: 頂澳仔。不過我在那吃了幾家,覺得一般,就不寫了。

現將這段大學路上值得推薦的食檔羅列如下

1. 洪瀨雞爪,鴨脖: 一家叫肉泥米粉的小店賣的

2. 幸福來敲門咖啡館: 很小的店,只有四五個座位,咖啡,果茶和蛋糕都不錯,印像深刻的是一杯叫“24小時不打陽”的超濃縮咖啡,濃到燒胸口的感覺。

小杯的就是“24小時不打烊”



3. 演武路某旮旯裡的福伯燒仙草鋪: 5元一杯,料很足,味道也好。還有仙草南路的13元一杯的仙草,量足到夠一頓午飯

4. 福伯邊上的一個芝士蛋糕鋪: 專賣各色小塊的芝士蛋糕,價格公道味道好。

大學路最後一段就連在環島路,風景很好,但逛的不多,所以沒啥好寫的。

鼓浪嶼上的美食:

在鼓浪嶼晃悠了兩三天,把吃過的美食稍作總結

1. 鼓浪嶼餡餅: 吃了babycat的,散裝的2元一個,盒裝的25元4個,果斷買了散裝的,綠豆味的很贊,口感細膩,不甜不油膩。其它口味的就沒那麼好吃,嘗嘗就好。趙小姐家就在babycat對門,吃飽了就沒去他家再買餡餅。至於金蘭餅店,我們在內厝奧路瞎繞了幾個小時都沒找到,遺憾。

2. 張三瘋奶茶: 由於住在他家,所以送了一張券,裡面料比較多,有很多杏仁片,但味道就那樣,不如他的名氣那樣響亮。

3. 黃勝記肉松: 肉松確實不錯,但肉脯很一般。價格很給力,50元4大包

生意相當火爆



4. 潘曉蓮: 如果你沒吃過手工酸奶的話可能會覺得驚喜,否則的話就味道而言我覺得沒多大亮點,過得去而已



5. 糖貓: 在鼓浪嶼上為數不多的驚喜之一,裡面的芝士番薯我至今回味,還有許多真正有特色(就是其它地方幾乎買不到)的食品,如玫瑰糖漿,如老婆買的了尋覓已久的檸檬草

芝士番薯,12米



6. 林記魚丸: 在島上的好幾餐都是在他家填飽肚子的,魚丸還行,應該是真材實料,但好像也沒有多出彩。

7. 原巷口魚丸:島上那家小的讓我想哭,居然一個座位也沒有,吃了廈大門口那家比較大的店,但我覺得比較坑爹,與他家的名氣完全不相符。也或許是我和原巷口無緣,沒吃到好的。

8. 葉氏麻糍: 居然是一個路邊的類似地攤的小攤,卻能有如此名氣。麻糍有黑白兩種,老婆覺得味道不錯,但我覺得就那樣而已。

9. 早餐:在島上吃早餐建議你繞菜場一周,可以找到北仔餅,牛肉餅和滿則糕,都沒啥名氣,可是我都推薦。

10. 貼士: 島上小吃雖多,但要正兒八經吃頓飯卻不容易,吃了幾個飯店基本都是質次價高。所以對吃貨的建議是在島上吃個一兩頓小吃就好,其它正餐請到島外吃。

吃過的其它廈門美食:

1. 黃則和:花生湯很推薦,花生顆粒完整,卻已燉到入口即化

2. 妙香扁食: 扁食其實和全國都有的沙縣小吃的餛頓是一樣的,只是比大多數城市的正宗。強烈推薦他家的燒肉粽,3.5元一個,裡面有蝦米,燒肉,香菇,鹵蛋。。。。。。

3. 海蠣煎: 前前後後吃了有八九家,感覺最好吃的是鼓浪嶼上海角5號邊上一個流動攤點,叫林記海蠣煎的最好吃。據說他家是一直在那的,也小有名氣。能否遇得到,看你的緣分了





4. 燒仙草:小時候叫青草糊,有很濃的藥草味,但現在的仙草估計是怕人吃不慣,藥草味幾乎沒有,反而是以輔料出彩了。在廈門幾乎每天都喝幾杯,感覺最正宗的是鼓浪嶼上三一堂邊上一個流動攤點的仙草,明顯是自家做的,清香的藥草味是現在很難能喝到的了。能夠遇上,算是吃貨的緣分。

簡單的一次性杯子,但味道清香,輔料花生也毫不遜色



5. 小眼鏡: 不愧是最火爆的海鮮排檔(現在已經是大酒樓了),淡季非周末我們還是排了二十多分鐘的隊,標准的醬油水煮法,只是沒有吃太生猛的海鮮,只是點了普通的魷魚,蟶之類的,所以不太有發言權

6. 土筍凍: 在小眼鏡吃的,裡面的沙蟲口感爽脆,很好吃。只是覺得這麼好的食材,隨便爆炒下口感應該也比冷冰冰的凍好吃啊。



7. 鴨肉粥: 用冷飯加水現煮,加入鴨肉及各種配料,味道鮮美。推薦

8. 拆骨肉: 廈門許多餐廳都有的一道菜,是將大骨邊上的肉剔下炒成一盤,有肉有筋,別有風味

9. 肥腸:吃粥,鍋邊糊,魚丸時,許多店都可加肥腸,店主將一截肥腸剪了,像澆頭一樣灑在碗中。肥腸或紅鹵或白鹵,皆美味。這是從小就習慣的吃法,在此重遇,特寫下紀念下。

10. 水果:

椰子:廈大白城校門邊賣的新鮮椰子,6元一個,老板當場剁開一個口,插根吸管就直接喝了。很大,捧到手酸

木瓜:比我平時吃到的鮮甜太多了,小肉肉大愛

釋迦牟尼:水分不算多,很甜。總覺的像什麼,想了好久終於想到: 口味像柿子。

菠蘿蜜: 每個景點都有很多,將一個大大的菠蘿蜜分成小份賣。很甜,但我不是太喜歡

蓮霧:同樣每個景點都很多,顏色鮮艷誘人,但一口吃下去,實在很難說出是什麼味道,或者說更本就沒有味道。嘗個鮮就好。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