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因為一點小插曲,沒去看日出。前一晚本來說好了早上老時間接去坐熱氣球看日出。結果晚上十點多的時候Vutha電話來說聽他朋友講氣球已經停運很久了,我說不可能啊,我前一天早上還看見的。電話信號又很差,結果Vutha又騎了摩托車過來當面和我們解釋,我登時就感動了,當地人真淳樸。於是就沒堅持。
因為不看日出,所以有時間在酒店悠閑的享用早餐。暹粒的雞蛋很好吃,蛋黃很黃很新鮮。那個用雞蛋做的煎荷包,口感鮮嫩微辣,我先吃了一個,忍不住又吃了一個。吃完又拿了蘋果和香蕉揣包裡。洗了蘋果,我一個,Elly一個,大堂裡Vutha已經在等了,想到昨晚他親自跑來,於是把Elly的那個蘋果給了他(我真無恥)。
今天的任務是大圈。比粒寺(Pre Rup)——>
東梅奔(East Meban)——>
塔遜(Ta Som)——>
龍蟠水池(Neak Pean)——>
聖劍寺(Preah Khan)——>
回到小圈通王城——>
小吳哥(Angkor wat)——>
巴肯山(Phnom Bakeng)看日落結束一天行程。
黃爸經過幾日來的鍛煉,大炮的駕馭技能日臻成熟開始猛拍照片。其中有一系列是拍一個小朋友從吊床上跳起來過來拿糖果然後作滿足狀的照片,非常喜歡,快樂的像小寵物(我實在沒有更好的比喻)。
總的印像來說,大圈的寺廟有更多的磚結構,與小吳哥的蟹青色不同,多是紅磚砌成。回來翻資料才發現磚紅壤本身材質適於雕刻,風干後才堅硬無比的。比粒寺是個典型的塔山建築,一層一層的四周有石獅坐陣,有體力想減肥的就爬吧;東梅奔幾乎差不多,只是平台的四周由大像坐陣;塔遜的門面非常值得留影,石塊砌成的門洞窩在拔地而起的參天古樹下,自然把人類的作品同化成它自身結構的一部分,渾然一體;龍蟠水池要走過長長的木橋,兩側沒有扶手,裡面的景由木欄杆圍住,進不去只能遠遠的拍照;聖劍寺很長,西門進東門出不走回頭路,一路跨過千重門,側面有在暹粒景區看見的唯一的通過由石柱廊撐起的兩層建築;最後經通王城抵小吳哥。
Vutha說為了節約時間,就在景區吃飯吧。東西一般般,價格畸高,黃媽叫了揚州炒飯,說味道還不錯,所以黃媽的一部分,至少胃是不能出國旅游的;黃爸則被坐在我們邊上的瑞士美女吸引了,讓我去搭訕,問了美女原來他們也是被Tuk Tuk司機帶來這兒吃飯的;Elly同學東張西望中識破了Vutha的小伎倆,學理科的同學思維就是縝密(你不也理科麼,咋傻乎乎的呢),說是等我們點完菜,他就進到裡面過了一會兒才出來,估計是算回扣去了,鐵證之下,我再不幫他狡辯了。
之前逛的小吳哥看得太粗,連回聲牆都沒去,所以吃了飯重新逛了一遍。我們運氣很好,在入口遇到三位上海阿姨請了個中文導游,香港人講故事還蠻生動,於是搭個訕就厚著臉皮蹭導游了。關於回廊裡的壁畫,自己琢磨要點時間,導游一點撥還真有那麼回事兒,誰是國王誰是魔鬼,哪裡地獄哪裡人間,水火土風各司其職。
小吳哥的造型是三層台階,頂層有五座蓮花塔。當中那座也是最高的那座需要排隊上去,塔身有四面台階,只有正面的台階稍寬與地面呈45度角(國王專用道),其余三面非常陡,有80度(平民用),台階非常窄必須手腳並用,並且下來的時候只能面朝台階反著爬下去,導游說這是建造時為了體現對佛祖的誠意故意而為之——任何時刻都不能拿屁股對著佛祖,好有心機!
在小吳哥的時候看見遠處天空有熱氣球,黃爸果斷的推測是因為司機今天早上有別的私活,所以硬把我們勸退,我無從生氣,只是覺得失望,以至於後來再也提不起興趣和司機聊天說笑。熱氣球就在小吳哥的西側,大約排了15分鐘的隊。黃媽有心理障礙,打死不肯上去,只好遺憾了。坐一趟15美金,大概7、8分鐘的樣子,還是值得上去看一看的。120米高空看出去的小吳哥非常令人心曠神怡。夕陽籠罩下,青灰色的磚石塔台一片靜穆,四周綠水抱城,再向外是廣袤無垠的田野。可是,可是我的相機都沒有廣角。
下了熱氣球趕忙去巴肯山,4:30之前上山的話進寺的可能性較大。寺廟同時只允許300人進去,300人以外要排隊,有人出來才能進。可是傍晚都是等日落的,誰進去了都不會出來。我們上去的時候已經排了很長的隊了,絕沒可能輪到我們進去,所以直接下山了。
當天是黃爸生日,還真會挑日子。去了Khmer Kitchen(吃不到吧,還非就要吃它了),說好了黃爸請客,我們就不客氣了。各種東西點了一桌,都是東南亞特色的,從大家進食的速度來看是不對胃口的,黃爸客氣的說這是難忘的一餐,我理解其潛台詞是,這頓有點落魄沒兒子在跟前沒燭光大餐,飲料就是一杯檸檬茶(紅茶綠茶估計也搞錯了),如此草率,是得印像深刻了。還好黃爸黃媽都是EASY的人,要是我,無論任何都要重新來過,呵呵。
那天早上我跟圓同學briefing說:好酒店好驢友好司機,唯一遺憾是沒坐到熱氣球。回來以後,我承認我當時謊報軍情了,司機好壞有兩說;熱氣球後來其實坐到了。原先覺得3天時間太短,一定是要留遺憾的,現在沒有了,這。。。倒也很意外。總得來說是值得去一次的,流水賬太粗,很多感受很獨特又難於表達,關於人和自然,我的相機捕捉不了,只能做個毛片放在這裡曬干,然後收到記憶的某個角落,偶爾回想起來依然有漸淡漸遠的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