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臥龍崗

作者: 悠閑龜

導讀8月7日,結束了寧夏之旅後,我們乘火車來到了南陽這座歷史名城。 尋訪臥龍崗,是這次南陽之旅的主要目的。對於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又有誰會不知道劉備在臥龍崗三顧茅廬的故事呢? “襄陽城西二十裡,一帶高岡枕流水”,“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臥龍崗的句子,受三顧茅 ...

8月7日,結束了寧夏之旅後,我們乘火車來到了南陽這座歷史名城。

尋訪臥龍崗,是這次南陽之旅的主要目的。對於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又有誰會不知道劉備在臥龍崗三顧茅廬的故事呢?

“襄陽城西二十裡,一帶高岡枕流水”,“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臥龍崗的句子,受三顧茅廬故事的吸引,我很早就想到此一游。

從賓館到臥龍崗,大概有10多公裡的路程。由於城鎮化的發展,城區向郊外延伸,沿途都是現代建築,商店林立,小區成片。滄海桑田,諸葛亮當年隱居的高崗,是否還復存在呢?

當汽車經過一排玉石專營店,右前方出現了地勢較高的一片樹林,樹林前面,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石坊,上書“千古人龍”;旁邊一塊大石上,雕刻著“臥龍崗”三個醒目大字。這,就是我們所要尋訪的臥龍崗了!

沿著劉備當年三顧茅廬的足跡,我們游覽了著名的臥龍崗。臥龍崗上松柏森森,潭水清碧,環境非常清幽!這裡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在故址上,後人為紀念諸葛亮而建有武侯祠、三顧堂、茅廬、古柏亭、野雲庵、躬耕亭等古跡。據介紹,現存的武侯祠是一座占地75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主要為元、明、清時期的建築。祠內碑刻書法眾多,其中最珍貴的是岳飛在此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書表》。我們徘徊於字體蒼勁峭拔的石刻前,重溫高中時代就曾經學過的名篇,再一次為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赤誠而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岳飛在外敵入侵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

繞過大殿,我們來到了一處古木交錯的院落,翠柏叢中是古樸的諸葛草廬,“諸葛草廬”的匾額為郭沫若所題,這裡就是諸葛亮當年隱居攻讀的地方了。一千多年前,諸葛亮正是在此與劉備縱論天下事。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怎不令人嘆服!

徜徉於臥龍崗上,我享受著這片土地的寧靜,思緒飄向風雲激蕩的三國時期……幾年來,我們拜謁了成都的武侯祠,漢中的定軍山、武侯祠和武侯墓;今天,我們又尋訪了南陽臥龍崗,再次拜謁了武侯祠,不知不覺間,我們這幾年的旅程正是沿著三國故跡而行的。當我每次讀著諸葛亮《戒子篇》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話語時,對人生又似有新的感悟, 我想,這也是旅行的另一種收獲吧!

























精選遊記: 南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