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宮裡有許多是中國清朝時贈送給泰國的東西,這些東西在中國比比皆是,到了泰國成了寶物,國王擺放在自己家中,奉為珍品。


當我將相機對向她時,這位俄羅斯(我猜)美女有兩個反映,一是將眼神朝向我,二是綻放出動人的微笑。於是我得出一個反映,她是一個職業模特。

原來我是比這個警衛高一點點的。呵呵

這個大廣場像是歐洲的風景。實際上就是大皇宮外。

警衛在交班後整理衣裝。

我也跟在警衛身後踢起正步。




這裡的建築當真是美侖美奐。






每個建築的每一個角度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大皇宮,玉佛寺絕對是泰國一頂一的景點。

團友們在大皇宮前合影留念。

路邊的小攤。悠閑自得,不用擔心城管來抓他們。

泰國街邊隨手拍得的建築都是那樣美麗。


到泰國有機會一定要親自體驗一下在電影常見的三輪車。

為什麼是四個人呢?其實是兩個人不同時期的肖像,現在國王和王後都已經非常老了。




要說泰國的錢幣與中國的錢幣有什麼共同之處的話,就是都只有一個人物。

還有一個不同就是,錢幣的材質好像是塑料的。不怕水的。也非常扛折。

樓的外牆都有消防通道。為什麼中國沒有這樣的通道呢?

中國的自助午餐開始了。




我最中意的還是這個榴蓮冰淇淋。

烤竹桶飯。

這裡叫什麼我還真忘了,好像是什麼大佛塔之類的名稱。我們去時,正在維修,細看後面的佛塔,上面有縱橫的木頭架,上面有人,正在維修。

被游人粘滿金箔的佛像。


菩提樹下,羽化成佛。

外國的鐘一般都是隨便敲地,中國的鐘一般都是敲一下多少錢地!

我身後每個門洞都有一尊佛。

距離桂河大橋不遠,有一座二戰盟軍墓地。

墓地正門。

在曼谷西北122公裡的北碧府(Kan-chanaburi),這座橫跨桂河的大橋———桂河大橋,折射了二戰期間的一段歷史:當年日軍占領泰境期間,強迫盟軍戰俘建造鐵路連接緬甸及暹羅,這條鐵路在犧牲了無數寶貴性命後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鐵路”之稱。桂河大橋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稱為“死亡鐵路”的咽喉。大橋的一邊地勢較為平緩,但一過河便是險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開鑿在懸崖絕壁之上。當年,很多勞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橋時,變成孤魂野鬼的。

折射歷史泰國桂河大橋 桂河大橋
堪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之一的《桂河大橋》,大衛·裡恩執導的反戰電影經典作讓那座二戰中的桂河大橋聞名。 在1945年間,桂河大橋是盟軍經常空襲的目標,時至今日,該橋不但幸存且仍在使用中,每年12月的桂河橋周,均有燈光及音響表演配合重演區內有關的事跡,以志紀念。 橋的南段有日本戰爭紀念碑,在三公裡外,接近火車站的地方就是北碧府戰士墓地,此為盟軍殉難戰士的最大墓地,埋葬了近7千名軍士的骸骨。

桂河大橋原為木橋,幾經飛機轟炸,早已毀壞,只有在河水很淺時才能看到殘跡,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後來修建的鐵橋,它今天還在通車。重建後的桂河大橋,在原來橋的兩側圓弧鐵架多出了兩段不協調的方形鐵架,沒有原先圓弧鐵架的優美,很多看過的人覺得不倫不類、不搭調。桂河大橋大約10分鐘就可以走完,過了橋就是一般的死亡鐵路,一直前行可以通到緬甸。站在桂河大橋的橋頭,看著夕陽下靜靜流淌的美麗桂河,使人難以想像這裡發生過的悲慘故事,只有安放在橋頭的美軍投下未爆炸的炸彈提示著我們當年那場慘烈的戰爭。

現在的桂河大橋,沒有什麼肅殺之氣了,與電影中的蠻荒世界全然不同,倒是附近商店林立,兩旁河岸多出許多水上餐廳,這些餐廳的布置與景觀都十分優美,地道的泰國菜也十分迷人。過橋後不久就有一面中文告示牌,告訴大家從旁邊的鐵樓梯下去,就會有一大堆緬甸商品攤販。

本游記純屬真實,如有雷同,實屬正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