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吳哥:雨季的暹粒

作者: yao780615

導讀半年後,再次踏上去吳哥窟的旅程。半年前,是從金邊到暹粒,感覺吳哥窟距離中國很遙遠,這次才發現,原來從廣州到暹粒,只有2個多小時的航程。原來,這個我一直想再去一次的神秘之國離我們是那麼那麼近。僅僅2個小時,兩種氣候,兩個世界。 下了飛機,才意識到忘了柬埔寨和中國有1個小時的時差。預定好的客棧可以提供免費接機,可是我在網上告知他們的接機時間 ...

半年後,再次踏上去吳哥窟的旅程。半年前,是從金邊到暹粒,感覺吳哥窟距離中國很遙遠,這次才發現,原來從廣州到暹粒,只有2個多小時的航程。原來,這個我一直想再去一次的神秘之國離我們是那麼那麼近。僅僅2個小時,兩種氣候,兩個世界。

下了飛機,才意識到忘了柬埔寨和中國有1個小時的時差。預定好的客棧可以提供免費接機,可是我在網上告知他們的接機時間比現在晚了1個半小時,於是搭了出租車。出租車在暹粒是個稀罕物,暹粒市區或吳哥遺跡區是絕對看不見這樣的交通工具的,因為有tuktuk車或摩托車,是非常好的旅游代步車。半年前我在這裡根本沒見到過出租車,原來,它只在機場出現。

車窗外,細雨綿密,夜晚的空氣很濕潤,因為是雨季。可是柬埔寨9月的雨季一點都沒有我想像的可怕,不悶熱,早晚仍是涼爽的。“現在是不是常常下雨?”“這裡天天下雨,但9月份白天溫度最多30度。”司機笑著說。天哪!這麼涼快?出行得匆忙,我沒有仔細查詢暹粒的溫度,准備好了和潮濕悶熱的熱帶雨林雨季“惡劣氣候”交個手的,沒想到,這裡的9月氣候如此美好,除了每天會下大雨,但也就是陣雨。出租車司機在暹粒看來也是個稀罕物,他的英語非常流利,比大部分tuktuk車司機更流利。當我說不出“單程、雙程”這兩個詞並表示柬埔寨人的英語都很棒時,他搖了搖頭:“只有15%的柬埔寨人能說英語。”是的,只有能說英語才能在暹粒這樣的舉世聞名的旅游地生存,但柬埔寨其他的廣大貧窮落後的區域,更多的人住在農田旁草棚內,每天為食物忙碌,不可能會異國語言。

15分鐘就到了客棧,還是由於雨天30碼左右的速度。暹粒機場是我到過的距離市區最近的機場,比起動輒1個多小時車程的中國大城市,這真是太幸福了。

客棧的前台和提行李的小弟,依然是那麼友善的典型柬埔寨人。到的地方多了,就能從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分辨他人的微笑是虛偽的還是真誠的。前台都沒有收我一分錢的房費我就先住進了房間,我想起來才下去付費,房間不需要押金,插座轉換器不需要押金,租自行車1美元一天居然也不需要任何押金!大床房空調、電扇、冰箱都有,房間整潔干淨,才12美元一天,太超值了。小弟提著我的行李走在樓梯上,我感嘆他為什麼不穿鞋子,第二天才發現,他們的鞋子都脫在一樓大門外的,難怪即使這麼潮濕的雨季這個三層樓的客棧小樓仍舊到處都十分干爽潔淨,走道的地磚上見不到一滴水一粒塵土。

一夜好夢,第二天一早,租了自行車,出發。緩緩行進在筆直的通往吳哥遺跡的道路上,tuktuk車、摩托車從身邊馳過,感覺,自己像個柬埔寨人。漸漸地,兩旁的房屋不見了,換為目力無法穿透的密林。熱帶的數異常自由,恣意的不斷不斷向上生長,總有令人驚嘆的高度。道路筆直而長,望不到盡頭。無論是同向的,還是對面而來的,都有當地人報以親切的微笑,有的tuktuk車或摩托司機馳過我身邊,還會回頭給我一個燦爛的微笑。少年或幼童,騎著比他們的身軀大很多的自行車,先是羞澀地看著我,當我向他們微笑時,他們會毫不吝嗇地立刻給我一個無比純真的微笑。這個並不富裕或者說很貧窮國家的人民,卻有著最燦爛的發自內心的微笑。大多數的當地人向你迎面走來都會先向你微笑,如果是你先向他(她)笑,他(她)會在1秒鐘之內回報給你的微笑,並且他(她)的笑容持續時間會遠遠長於你的。我想,對於我而言,“吳哥的微笑”不是指吳哥城門上的四面佛的微笑,也不是巴戎寺那200多張佛面的微笑,而是這個國家每個普通人的微笑。而在我們國家,這樣陌生人之間的微笑是幾乎絕跡的,人人都是一張撲克臉,如果你向陌生人笑,得到微笑回報的比例應該不會超過5%,同樣,平素當有陌生人向我微笑時,我的第一反應更多的會是疑惑,而不是快樂。這與羞澀、內斂、傳統無關,柬埔寨百姓比中國的百姓更羞澀、更保守、更傳統,這也許是天性,是這個國度千百年來的習俗。他們都很貧苦,生活艱難,每日辛勤工作得來的一點點錢只是為了購買食物,但他們仍會對身邊的事物報以發自內心真誠的微笑。

這條直路的盡頭就是吳哥寺的護城河,每次經過這條護城河,總禁不住停下來駐足觀望。稱它為“河”太委屈它了,這是我見過的最寬的護城河,四面環繞這個國家的像征——吳哥寺,任何一處都是將近100米的寬度,某些角度它更像湖,波光粼粼,波瀾不驚。再次看到這座建於900年前的神跡,這座歷史上曾作為印度教、也曾作為佛教神廟的殿宇,以五座玉米型的聳立石塔俯視人間,俯視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這次,我不趕時間,因為我不再需要急著在3天內看完吳哥所有的大小寺廟和遺跡。這次我把時間完全交給自己。所以,我花了整整5個小時在吳哥寺,其中的2個小時是細細看了吳哥寺那舉世聞名的第3層回廊浮雕。對照著書本,一點一點地辨認和欣賞。第3層回廊每一面都是100多米,刻畫了印度教神話中的戰爭、善神惡神一起攪拌乳海、天堂人間地獄、帝王御駕親征等場景,整面整面的牆滿是神仙、人物、動物,重重疊疊、沒有一點留白。戰爭中肢體和肢體纏繞,兵器的交鋒、多頭多臂的神、迎風擺動的豐茂樹木,滿目的動態感。這不是單純的觀賞,這是與充滿想像力、智慧力的900年前古高棉藝術家的交流和對話。每個形像的豐富表情和靈動姿態,細看盯著看,能對於當初創作者的意圖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像。

陽光透過雲層,普照周遭,原來,這裡的雨季也有太陽,雨季的陽光同樣充滿力量和熱量。回旋、溫柔、同樣有力的涼風,充斥於每做殿宇,一陰一陽,又是兩個世界。登至吳哥寺的頂台,直面這五座高塔,觀望、凝視、發呆,不再需要相機,只用自己心的眼睛,任何一個角度,任何一個側面,都是凝聚千年力量的所在。頂台四周的牆上,有眾多阿普沙拉仙女像,這印度教裡為絕色且善舞的仙女,幾乎存在於吳哥遺跡的任何一個角落。但,這裡的阿普沙拉發型、衣飾獨特,各不相同。也是在這裡我找到了我認為的最美麗的阿普沙拉,她靜立於一堵牆的拐角,我想幾百年來很多人與我有同感,因為她曾被被無數雙手撫摩,表面已十分光滑,不像石像、倒像瓷像。站在頂台的任何一扇石窗前舉目四望,四周,沒有山,沒有房屋,這吳哥遺跡本就是孤獨的,獨自矗立於密林中沉睡數百年。護城河之外,是望不到邊的熱帶密林,和布滿天空的翻卷的陰雲。這大概就是熱帶的雨季才特有的雲,層層疊疊,淺灰、灰、深灰、白色的雲,滾滾而來,像那壁畫上的軍隊,無邊無際。我想,熱帶的民眾是喜歡雲的,因為雲預示著雨,雨水代表豐潤和富饒。

離開吳哥寺,已是正午,陽光滿地,刺得真不開眼,但並不是難以忍受的灼熱。還好,吳哥寺到巴戎寺的距離不遠;還好,是雨季,路面沒有揚塵,因為每天晚上都會下雨。此時的我,真的想說,雨季的暹粒,真好。

巴戎寺,這座吳哥遺跡中的經典之作,屹立於吳哥城的中央。26座高塔、位於塔頂的200多張佛面,又是吳哥遺跡的代表。這一次,我更想去看看半年前沒有看的巴戎寺的另一瑰寶:位於東側和南側第一層回廊外牆的浮雕。這次隨身所帶的書本比上回帶的好,才知道有這樣的描繪當時百姓生活的浮雕。這800年前的浮雕,保存完好,和吳哥遺跡其他眾多描繪眾神和君主的浮雕完全不同。眾生百態,盡顯古人的幽默和智慧。我最喜歡裡面的魚,這種魚的造型在其他寺廟從沒有見過。無數的魚,大的,小的,也是層層疊疊,各種方向各種姿態。魚在水裡游,上面是船,穿上居然還有梳著發髻的來自中國的商人。

我在巴戎寺的頂台呆坐了2個小時。再次感嘆,雨季真好,雨季是暹粒的旅游淡季,巴戎寺上游客不多。還記得上次來巴戎寺,天,到處是人,每做塔下坐滿了人,人面遠遠多於佛面。而今天,我可以一圈一圈自由自在徜徉在這座座佛塔之中,真的做到書裡建議的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方位凝望這些世上絕無僅有的巨大佛面像。200多張佛面,各不相同;同樣一張佛面,不同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表情。坐在這裡,四周被佛面環繞,他們的安詳微笑讓我心中無比平靜。我在其中一座十分著名的佛面前坐得時間最長,這面佛保存完好且距離游人很近,游客經過這裡總會留影,在這裡我聽到了將近十種語言在拍照前說“一,二,三”。這個地球上,能聚集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游客的地方,屈指可數,吳哥窟就是其中一個。

午後的陰雲,間歇地遮蔽了驕陽,未曾想,這9月的下午,竟比2月的下午涼爽。像王台前,兩條垂直的筆直大道,一條通往北門,一條往東通往勝利門。站在交叉的路口,都看不到盡頭,看不到立有布滿青苔的四面佛的城門。這吳哥城,現在除了遺跡,就是自由生長的植物。真難想像,這裡曾居住幾十萬居民;也難想像,這交叉的路口、這像王台前,曾有幾百頭大像列隊閱兵。太陽不斷往西移動,透過雲層,隔著樹影,和一千年前一樣俯視著這座城池。

這時,兜裡的手機響了,是半年前在柬埔寨載我履行的tuktuk車司機Engly。我們已成了朋友。“Zoe,你在哪裡?”“我在像王台”“你昨天怎麼不讓我來機場接你呢?”他還在為作為朋友沒能來接我深感懊惱。我覺得既然是朋友,若他來接我,我是給錢還是不給錢呢?再像給陌生tuktuk車司機一樣的車費,總覺得怪怪的?可是不給錢,他來接我也占用他工作掙錢的時間。所以我來之前再三和他說不用他來接我。我解釋這時“different culture”,後來想想,其實這是我自己的想法,就和他說這是“Zoe’s culture”,哈哈。反正他是怎麼都無法理解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奇怪想法。他有個可愛漂亮的4歲女兒,一直想去看看,所以Engly約了我晚上8點到客棧接我去他家。

5點半,滿天陰雲,今天的日落是看不到了。雨季的暹粒,一切都好,就是很難看到日出日落。而且,六點後,天暗得出奇的快,當意識到吳哥寺到市區的這7公裡路,兩側基本沒有路燈時,我開始加快踩單車的速度。回頭望一眼矗立著5顆“玉米石塔”的柬埔寨像征——吳哥寺,沒有陽光的照射它是如此詭異陰森,仿佛隨時會有鬼神飄出。騎著單車,我以20分鐘的速度騎完了這通往市區的7公裡路,還好,一路不時有摩托車或tuktuk車和我同方向載著游客進城。但也有很多當地人,騎著摩托車朝著吳哥寺的方向馳去,奇怪,他們這麼晚去吳哥寺方向干嘛呢?吳哥城裡也米有任何民居啊。暮色四合,狹窄而筆直的路上,除了看到摩托車的前燈一盞盞迎面而來,其他什麼都看不見。但比較安心的是,這條長路上隔一段距離就有一位暹粒的警察叔叔在路旁“坐崗”,身旁也停著警察的摩托車。

在客棧門口的大排檔吃了一美元一碗的noodle soup,超好吃,而且做法配料就像我家鄉的“湯米粉”一模一樣!大米做的細細的米粉條,比粉絲還細,配上蛋皮、芹菜、肉絲,反正就是好吃,也許是我太餓了。總是像鬧鐘一樣准時的Engly,晚上8點再次准時出現在客棧門口。“Nice to meet you again”,他伸出右手,我先是愣了一下,也伸手禮貌地握手。流利的英語,周到的禮貌,謙遜的笑容,坦誠的眼神,說到時間時永遠說“It’ up to you” ,很難相信這樣的禮儀和談吐,出現在這樣一個貧窮並二十多前還充滿著戰亂的國家,出現在一個每日辛勤兜客開tuktuk車就為掙錢買食物養家的柬埔寨青年身上。Engly高中畢業後,由於家裡沒有錢供他讀大學,他只身一人從家鄉來到暹粒,靠開tuktuk車謀生。有了些積蓄後,他現在在讀夜校,不斷努力想取得大學文憑。 但,生活的壓力是那麼大。柬埔寨這樣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每個家庭也一樣更希望家裡有男孩,“因為男孩有更多的力量,”這時Engly的原話。是啊,看到暹粒街邊叫賣的大多數都是女孩子,女性在這樣的國家就業機會少之又少。 他太太11月份就會再次生產,可惜的是,這次還是女孩,而且一對雙胞胎女孩。每當他說到這裡,忍不住流露出遺憾。我現在開始理解,在這樣不富裕的地區,和我們國家的很多地區一樣,家裡有個男孩,可能比女孩有更多地勞動力、有更多地就業機會。

再次 坐上這輛熟悉的tuktuk車,穿梭在暹粒市區的街道。5分鐘就到了他家。一家三口目前租住在一個車庫改建成的15平米房間裡,一個小小的身影出現在門口,那就是4歲的Lina。“Hello, nice to meet you, Lina”,我和彎下腰,和Lina打招呼。Lina小小年齡已在“私塾”學習英語。Lina光著小上身,穿著干淨的黃色花花褲衩,大大的眼睛,立體感強的五官線條,羞澀地笑著,不說話的小美人。“她能聽懂你說的,也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英語”,Engly說著,並用柬埔寨語對Lina說了幾句,估計是讓她和我交談的意思。Lina還是害羞地靠在她媽媽旁邊,不說話。實在也難為她,如果是4歲時的我,面對陌生的“外國人”,也肯定是這樣的表現。Engly的太太,按高棉審美觀,絕對是個美人,因為她的臉和我之後再暹粒博物館看到了一尊古代高棉美女的雕像一模一樣!他太太聽不懂、也不會說英語,現在我相信了,大多數的柬埔寨人不會英語。暹粒這樣的國際性旅游勝地,在客棧、景區、商店,游客能接觸的到的柬埔寨人,都會英語因為他們靠旅游業謀生。在吳哥景區還可以碰到流利說著漢語、日語、韓語、法語的柬埔寨導游。而普通的柬埔寨百姓,大部分不會英語。Engly是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否則不會辛苦地不斷自學;否則,他更不會讓女兒從小受英語教育。只是,生活對於他而言,太辛苦了。

吳哥城周圍有很多值得去的寺廟,如果真的要仔細看,一周的時間差不多。我還只有1個整天,第3天我計劃在暹粒市區逛逛、並參觀暹粒博物館。所以第2天就只去了吳哥城附近2個規模最大的寺廟:北門附近的蔔利坎寺,以及因為“古墓麗影”而聞名世界的塔布隆寺。在吳哥,真的不能趕,要細細看,就得忘了時間。每座寺廟,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有無數的精美浮雕。關鍵是,還得有本好書,書就是最好的導游,一個不會催你的導游。在吳哥,可以看到很多像我這樣拿著本詳細介紹吳哥窟的書,一個人邊看邊找的游客。一個人和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跡對話,是喜歡安靜、喜歡思考的人喜歡做的事。 有時候,一個轉角,或合上書偶一抬頭,會遇見同樣一個孤身女子,手裡也拿著一本書,看著牆上或門楣上的雕塑。隨後,大家相視一笑。

第2天的夜晚,很大的雨,好像下了一整夜。第3天的上午,騎著單車,本想去河邊逛逛,卻發現一夜爆雨後,河水暴漲,整個河邊的商業區全都是積水,深則及膝,淺處也沒腳背。積水深處,有小孩在游泳,有摩托車司機在洗車,來往的人也沒有愁眉苦臉,這是每年雨季的平常。大家依舊笑呵呵地來來往往,空閑的餐館酒吧服務生就站在路邊看來往車輛的熱鬧。我也是不怕水的,雖然積水渾濁,和這裡的孩子一樣,覺得積水很好玩。騎著單車在大街小巷有點艱難的前行,不是有等在路邊拉客的tuktuk車司機笑著好奇地看著我,或說“Koniqiwa”(暹粒有很多日本游客),或說“hi, lady, I can drive you to where you want to, it’s full of water!” 柬埔寨人很淳樸友善,我總在想,是不是和他們90%以上的國民信奉佛教有關?偷盜、欺詐、不守信用,這種問題好像不存在。不坐他們的車,他們仍舊會笑容滿面的和你說再見,仍舊會熱情地給你指路。商店裡,店員不會防賊一樣跟著你,會整個房間就剩下你。這次因為騎單車,我觀察了一下,柬埔寨當地人的自行車,一把鎖都沒有!後輪上空空如也沒有後座鎖,沒有鏈條鎖環形鎖。借給我的自行車,只有一把鏈條鎖。一開始還擔心,自行車會不會被偷,後來發現,根本不用擔心,這裡不是我生活的城市。我在上海的自行車有4把鎖,否則就會再次經歷半年內被偷掉2輛自行車。真是不同世界有大不同,在暹粒,這自行車上的細細一根鏈條鎖,只是裝飾。

我在暹粒博物館度過了第3天的下午,細細看了一整個下午。成百上千年的古物沒有任何遮攔擺放在觀者眼前,和吳哥所有的遺跡一樣。我想這個地球上也很少有吳哥這樣大方的地方,到處是將近1千年、甚至超過1千年的古跡,隨便人穿梭徜徉。特別在吳哥古跡那裡,沒有任何禁止拍照或觸摸的標識,我們可以自由地觸摸那些10個世紀前的文明。進入博物館時是艷陽高照的中午,參觀結束出來時已是大雨傾盆。看來這個城市也舍不得我,知道我晚上得回中國了,哭了啊。

我想,我會再來這個地方的。美妙、善意、神秘、平靜,這都是我所喜歡和向往的。喜歡獨處和獨自思考、獨自發呆的人,應該都會喜歡這裡。我就是屬於喜歡吳哥文明的那類人,我並不那麼熟悉這個曾經強大的文明的歷史和文化,但這裡,於我而言,是一個有著強大精神感召力的所在。我就是莫名地喜歡這裡。在千年歷史之前,人類的短短幾十年壽命實在短暫渺小。站在千年歷史的建築、浮雕前,真正感受到旅行的意義:發現渺小自身之外的廣闊空間,把自己從尋常刻板的生活中暫時抽離。在此,我真的很想引用一個閨蜜最近的一段原創“蠻夷文字”,很能表達我此時的感覺,沒有得到作者版權允許,就先借用一下:

The meaning of travelling, maybe is just in another brand new world,

to feel , to meet with ,to find out the true you,

Let’s forget about everything, forget all these loves & hates, forget all the boring things…..

Let us be ourselves, let us enjoy.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