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在賭場門前的奔馳跑車。在這兒一般的奔馳車已經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了,只有樣子新穎、形狀奇特的車才能引來圍觀的人。
奔馳,世界上著名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屬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公司,是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旗下的成員之一。
埃米爾.耶裡內克(Emil Jellinek Mercedes,1853-1918年),德國著名企業家,1926年將卡爾.弗裡德利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1929年)1883年在曼海姆創立的Benz & Cie.車廠和威廉.戴姆勒(Gottlieb Wilhelm Daimler,1834-1900年)1890年創立的戴姆勒發動機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即DMG)合並,更名為戴姆勒.奔馳(Daimler-Benz AG)。
1900年埃米爾在銷售DMG產品時,和DMG協商用他女兒的名字梅賽德斯(Mercedes)作為一個新產品的品牌。同年12月由當時DMG的首席工程師、邁巴赫公司的創始人威廉.邁巴赫(Wilhelm Maybach,1846-1929年)設計的第一輛懸掛梅賽德斯品牌的35匹馬力的賽車登場,該車產品性能優越,很快就銷量大增,使梅賽德斯品牌名聲大振。1903年他特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Jellinek Mercedes,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以自己女兒的名字命名的大人物。
世界上第一輛防彈車就是戴姆勒-奔馳公司為希特勒設計生產的。1998年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合並,2007年又拆分。

奔馳雙門跑車
1900年老戴姆勒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保羅.戴姆勒(Paul Daimler,1869-1945年)與阿道夫.戴姆勒(Adolf Daimler)接管了公司。1909年的一天他們無意翻出父親1870年在另一家德國著名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制造廠道依茨(Deutz)擔任技術總監的期間寄給他們母親Emma Kunz的一張明信片,明信片正面是一顆三叉星的圖案,背面寫著“總有一天這顆星會照耀在我們凱旋勝利的公司上”。於是他們草擬了以這顆三叉星作為公司徽標的提案送交給車廠的董事會,很快就予以了采納。從1910年起三叉星標徽出現在了毎一輛Mercedes新車的水箱罩上。
公司董事會將老戴姆勒的三叉星含義延伸為陸地、天空和海洋,像征著公司的業務將全方位的發展。1921年11月戴姆勒公司正式申請了圓環內嵌立體三星這一商標設計的著作權,並且在1923年8月時正式成為一個注冊商標。

Smart,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公司旗下的一款微型轎車。最早近距離仔細“觀賞”這款車是在2007年的羅馬街頭,當時看到這麼“緊湊”的車覺得非常新奇,扒在窗戶旁使勁向裡張望。
停車場上的Smart。現在北京街頭時不常能見到這款車了,特別是望京的奔馳公司附近更是一堆一堆的,據說2010年年底奔馳公司職工團購了一把,一次團了100多輛,團購價再加上職工內部價算下來每輛車大概只要11萬多,比外面便宜了2-3萬。
早在1980年瑞士著名鐘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集團的CEO尼古拉斯.喬治.海耶克(Nicolas George Hayek,1928-2010年)就打算推出一款精致、時尚、緊湊型的城市用車,但直到1994年才找到合作方-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公司,由斯沃琪和奔馳各投資項目總額5千萬瑞士法郎的49%和51%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海耶克起初提出新款車型的名字是“Swatch mobile”或“Swatch Car”,但都被奔馳公司否決了,協商最後命名為“SMART”,意為“Swatch Mercedes Art”,取了兩個公司的首字母S和M,再加上ART。

無意間掀起中國慈善行業改革大潮的“功臣”郭美美在網上曬的車-意大利知名品牌瑪莎拉蒂(Maserati)。1914年是由瑪莎拉蒂哥兒七個中的三個在意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成立的公司,它以生產賽車和跑車為主,1997年曾由法拉利控股50%,現由意大利汽車巨人菲亞特全權擁有。

七兄弟中的老六Mario Maserati是位藝術家,他設計了公司的徽章:一支三叉戟,其構思源自博洛尼亞海神噴泉(Fountain of Neptune)中的海神尼普頓手上的三齒鋼叉。

樣式前衛的英菲尼迪(Infiniti)跑車
英菲尼迪是1989年日產汽車(Nissan,僅次於豐田的日本第二大汽車公司)推出來的一款豪華轎車和跑車,它的橢圓形標志表現的是一條無限延伸的道路。橢圓曲線代表無限擴張之意,像征著整個世界;兩條直線代表通往巔峰的道路,像征無盡的發展空間。
二戰期間,日產汽車是日本軍方重要的軍車的供應商。
2011年5月9日凌晨5點半,在北京長安街路口撞向停在路口等紅綠燈的菲亞特汽車,造成2死1重傷的就是英菲尼迪,但不是這款,駕駛員屬酒後駕車,肇事後逃逸,被判無期。

我們圍著這輛樣子時尚的跑車轉了好幾圈,也沒看清它是什麼牌子的。

英國豪華轎車-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在國內很少見到這款車。
阿斯頓.馬丁公司由賽車手萊昂內爾.馬丁(Lionel Martin)和工程師羅伯特.班姆福德(Robert Bamford)創建於1913年,最初公司總部位於英格蘭的戈頓,靠近阿斯頓山丘(Aston Hill),以生產敞篷車、跑車和賽車為主。後經多次停產、破產、注資,1947年還整合了另一家英國汽車公司-拉貢達(Lagonda)。1987-1993年逐漸被美國福特公司控股,2007年又被以9.25億美元賣給了科威特商人。
阿斯頓.馬丁的多款車曾在007中成為詹姆斯.邦德的坐騎,從1964年開始的《金手指》、《女王密使》、《黎明殺機》,到1995年的《黃金眼》、《明日帝國》、《擇日而亡》,再到2006年的《皇家賭場》。2010年阿斯頓.馬丁的新車One 77全球限量發行僅77輛,中國獲得5輛配額,售價4000多萬。
阿斯頓.馬丁汽車標志為一只展翅飛翔的大鵬,喻示著公司像大鵬一樣,具有從天而降的衝刺速度和遠大的志向,標上寫有阿斯頓和馬丁的英文字母。

阿爾法.羅密歐2門跑車,公司由意大利設計師扎卡圖(Ugo Zagato,1890-1956年)創建於1910年,總部在米蘭,以生產跑車和轎車為主。公司原名ALFA(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倫巴第汽車制造廠),1915年,那不勒斯的實業家尼古拉.羅密歐(Nicola Romeo)入主該廠,並將自己的家族姓氏融入到車廠名稱中,改名為“阿爾法.羅密歐”。1986年公司被菲亞特FIAT集團收購。
1910年阿爾法•羅密歐創立時,公司的徽章由意大利設計師Romano Cattaneo設計,它綜合了兩款米蘭古老的盾徽,左邊白底紅十字為米蘭的市徽,它懸掛在米蘭斯福爾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的門上;右邊的蛇(Biscoine)是在中世紀曾經統治米蘭近200年的古老貴族維斯康提家族(House of Visconti)的家徽,據說是來自在十字軍東征期間被維斯康提擊敗的撒拉遜人的徽章-一個人將要被一條巨蛇吞噬。最後一款是現在阿爾法.羅密歐的車標。
在1922年意大利強人墨索裡尼獨霸政壇後,阿爾法.羅密歐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政要座車。
1929-1936年法拉利公司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Enzo Anselmo Ferrari,1898-1988年)代表阿爾法.羅密歐公司參加了39場大獎賽,獲得了11場冠軍,為阿爾法.羅密歐公司榮登世界跑車行業頭把交椅,立下了汗馬功勞。1937年阿爾法.羅密歐公司更是購買了法拉利車隊80%的股份將其納入旗下。
由阿爾法.羅密歐公司158/159型跑車組成的阿爾法.羅米歐車隊,自1946年至1948年,及1950年至1951間,共出賽GP35場,抱回了31座冠軍獎杯,其中還包括最新的F1大獎賽前兩屆總冠軍。
1970年的電影《畢業生》中,達斯汀霍夫曼在片中開的就是阿爾法.羅密歐Duetto Spider款,該車在1994年停產,現已成為世界各地收藏家的收藏珍品。

賓利。1919年由賓利(Walter Owen Bentley,1888-1971年)創辦於英格蘭。1931年由於瀕臨破產而並入勞斯萊斯公司,1998年又被德國“大眾公司”買走。
車標是以公司名的第一個字母“B”為主體,生出一對翅膀,似凌空翱翔的雄鷹。

櫥窗裡的蓮花Lotus Evora,售價5萬5千歐元。蓮花汽車公司成立於1952年的英國,由柯林.查普曼(Colin Bruce Chapman,1928-1982年)創立,是世界上著名的運動汽車生產廠家,與法拉利、保時捷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跑車制造商。公司1986年被美國通用公司收購,1993年又以3億歐元賣給盧森堡的A.C.B.N. Holdings S.A公司,1996年它的大部分股份再次被賣給馬來西亞的寶騰公司。
蓮花汽車公司的標志是由幾個英文字母重疊在一起組成的,分解開是CABC,這是公司創始人查普曼(Colin Anthony Bruce Chapman)名字的縮寫。

賭場門前緩緩開過的叫不上名的跑車

街上,疾駛而過的加長????車。
更多游記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