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一
此刻,我想起了大龍湫,黃果樹,諾日朗,珍珠灘,莫干山劍池瀑......,借用了一句廣告語,我一聲嘆息:人生在世,慎言最美,只有更美。
題記二
古人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想改一改:晚境之樂悲痛出,老梅之香苦寒來。
----------------------------------------------
2011年10月21日,美加之行的重要一日.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加拿大的多倫多,親眼看一看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今生有幸觀賞過不少天下名瀑。但到過尼亞加拉大瀑布,我仰嘆:天下無瀑矣!
雁蕩山,是我和夫人的旅行結婚之山。那一年,我27歲。大龍湫,名聞天下,高度雖然很高,但是,那涓涓細流般的瀑布,美中不足也;郭沫若寫歌頌雁蕩:
奇峰傳百二,大小有龍湫。
我愛中折瀑,珠簾掩翠樓。
新松待千尺,水量當更遒。
煌煌烈士墓,風光第一流。
詩句難掩大文豪對大龍湫的失望 -- “水量當更遒”!

來到廬山香爐峰,那一年,我36歲。遙望香爐峰,我心失落,甚至後悔 -- 不應有此行。為啥來此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在我心營造的詩情畫意被損了!

三疊瀑,廬山的另一名瀑。那一年,我38歲,正當壯年,為了觀瀑,走下深谷,又攀高嶺,爬下登上之苦之累超過了觀瀑之樂之喜。
轉瞬便是2007年,61歲,我退休的次年,來到了九寨溝,見到了兩個著名瀑布 - 諾日朗瀑布、珍珠灘瀑布。這是我迄今見到過的第一大瀑。久久觀之,我心激蕩如水,有一瀉千裡之快,有酣暢淋漓之樂。
諾日朗瀑布

珍珠灘瀑布

退休即“解放人生”,馬不停蹄,每月出游,2007年的年底,我從九寨溝來到黃果樹。
初聞黃果樹大名,還是在小學地理課上。翻開地理書,扉頁有彩照,其中一幅就是黃果樹瀑布。12月12日,興衝衝來到了貴州黃果樹大瀑布,我驚喜,我驚嘆!留影如下。

徘徊黃果樹,體驗“如願以償”,體驗“夢想成真”。
清清楚楚,小學地理課本上黃果樹大瀑布的彩照,還有老師還說過一句充滿詩意的話:“瀑布之水天上來”!
彩照和老師的話,木刻般地印在我心。站在黃果樹瀑布前,因眼熟而生幾分親切,因氣勢而生幾分敬畏,因壯麗而生贊嘆。黃果樹,你令我今生所見的所有瀑布,頓時失色。
-- 黃果樹是很壯觀,不過......。(正當我沉湎於贊嘆之中,一位北京游客在我身邊輕輕地說)
-- 不過什麼?你說啥?(沒聽清楚,我問)
-- 和尼亞加拉大瀑布相比,黃果樹只是那瀑布的一只角!(北京游客說)
-- 你去過加拿大了?(我問)
-- 去年出差時去過。
-- 哦!
-- 山外青山樓外樓哦。(我心想)
“一只角”!聞之,我砰然心動。此生有緣見到尼亞加拉大瀑布嗎?
曾對中越邊境地方跨國大瀑布 -- 德天瀑布充滿過憧憬。2009年1月7日,千裡迢迢南下,來到德天瀑布,我心生疑:如此高度,能稱得上嚴格意義上的瀑布嗎?

今年(2011年)避暑來到莫干山,我65歲。莫干山的劍池瀑布,也名聞遐邇。見過黃果樹,老實說,對劍池瀑布已不抱希望。果然!深圳世界之窗有一個人造瀑布,似乎也能與之比肩呀!

2011年,時年65周歲。退休五載,決定上演一部大片:重游美國。年初,決定出游美國,還要搭上了加拿大。為啥?去看尼亞加拉大瀑布呀。不是說,黃果樹只是尼瀑的“一只角”嗎?
-- 在美國的邊境,也同樣能看到尼亞加拉大瀑布嘛。(夫人勸我)
-- 不行,那只能看到一半,且不能登塔觀瀑。(我答)
時間定在金秋10月。除了觀瀑,加拿大的紅楓聞名於世。他們的國旗不就是一篇紅楓葉嗎?
好事多磨。
美國簽證,還要面簽,9月7日來到美領館,雖然目前美國的簽證成功率高達90%,但心裡還是有點忐忑。不料,僅僅一分鐘,簽證官便微笑示意:你成功了,歡迎你重訪美國!
加拿大的簽證,就不那麼容易了,需要的個人材料超過美國。加拿大領館國慶不放長假,因此,雙休日(10月8日和9日),他們照常休息。滿以為周一(10月10日)加領館上班後,簽證會出來。結果,10月10號,仍不見動靜。收到旅行社短信:加拿大簽證未出,故10月13日的美加行將延期!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哦。
此行團友23人,原來應該有28人,其中5人以為美加之行要延期,耐不住拖延,決定到巴釐島去了。
柳暗花明。
2011年10月11日上午10時30分,正在柳岸健身,手機驟響。
-- 毛先生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加拿大簽證下來了,按時發團!
雲開霧釋,天光一亮。
可是,只有一天半准備的時間了,要去銀行取出美元,還要准備16天長旅的行裝,還要提前完成北京的文債(原來每月20日交稿),還要......。
10月13日,天晴。
在去浦東機場的路上,想得很多,重訪美國,要看的很多,初到加拿大,最想看尼亞加拉大瀑布。此次美加疊行 -- 2011年的一部大片,也是我晚年的一部大片哦。
在游覽了美國的夏威夷、洛杉磯、拉斯維加斯之後,直飛布法羅(經停芝加哥),2011年10月21日,乘坐大巴,從布法羅北行,入境加拿大。
才入境,導游說:你們看!
只見遠方的霧氣升天,一片白茫茫。
-- 咋的?
-- 那就是尼亞加拉大瀑布呀,飛流直下,濺起的水汽呀。(導游文縐縐地答)
在電視上曾經多次見到過到尼亞加拉大瀑布,也有點兒眼熟,但是,真的來到它的跟前,恍然而生夢感。隔岸觀之,頓覺天高地遠,從遠方伊利湖滾滾而來的尼亞加拉河水,浩浩蕩蕩,一路奔來,突然大河流到一個地質斷崖,垂直落差達百米之高!斷崖中間有一個島嶼(高特島/Goat Island),島嶼將瀑布分成兩個,一左一右,左小右大,大的是霍斯舒(Horseshoe)瀑布,靠近左(加拿大)岸;小的是亞美利加瀑布接鄰右(美國)岸。巨大的水流以銀河傾倒之勢衝下斷崖,轟轟然,浩浩然,聲及數裡之外,瀑布底下,不滿巨岩,瀑布激起千堆雪。場景之震人心魄,氣勢之磅礡宏偉,非目擊不能想像,非親臨不能相信也。

被譽為“乾隆三大家”的袁枚(1716-1797),在其游記《峽江寺飛泉亭記》中就談到了審美環境情況對看景觀瀑的作用。袁枚寫道: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
他指出“天台”、“雁蕩”、“匡廬”、“青田之石”,這些瀑布未嘗不奇,但“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雖歡易別”。接著他又從正面舉了粵東峽江寺瀑布的例子,指出:“惟粵東峽山,高不過裡許,而蹬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縱橫丈余,八窗明淨,閉窗瀑聞,開窗瀑至。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於是水聲,松聲,鳥聲,參錯並奏”,詩興大發,“於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他認為“觀瀑之娛,一至於斯,亭之功大矣。”
這段文字集敘事與哲理於一身,融寫景與議論於一體。幾可“一讀三唱”。不知“粵東峽江寺瀑布”現在的命運如何,在百度搜索,已無其蹤影。但從袁枚所列舉的諸多瀑布,如“天台”、“雁蕩”、 “匡廬”、“青田之石”,等等,皆不如“粵東峽江寺瀑布”也,袁枚沒有正面寫此瀑之壯觀,而是輕輕一點,筆鋒一拐,寫道:“瀑旁有室”,此室乃“飛泉亭”也。用現在流行表達,那就是有了一個“觀景平台”。
袁枚認為:天下名瀑所以讓游人“不得從容以觀”,而“雖歡易別”,皆因“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由此,讓我聯想起游玩廬山三疊泉一類的瀑布時,那“暴日”之曬,那“危崖”之苦,那“不得從容以觀”之憾。
一曬,一苦,一累,觀瀑之樂,玩水之趣,則大半去矣。
最讓我佩服,且值得咀嚼再三的是袁枚此言:“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
應該承認,袁枚乃超大玩家也。
國內的名瀑,幾乎皆不以“游客”為本,且以“門票”為本。殊不知“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根本不知如何使招,取悅游客,引來更多的觀瀑客。
若在瀑布旁,搭建一“觀瀑平台”,讓游客“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可瀹茗置飲”,豈非一樁美事兒?游客悅,商家亦悅也。
啰啰嗦嗦,寫到這兒,我想告訴看官們,尼亞加拉大瀑布,一個天賜資源,而加拿大人對此資源的開發,令人叫絕,叫人慨嘆。
首先,當你來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站在護欄旁,隔岸觀看如夢、如幻、如吼、如咆、如煙、如畫的大瀑布,尚未進入乏味之際,請君登船。啥船?一艘有觀景平台的游船,名叫 Maid of the Mist,譯成漢語便是嗲兮兮的“霧中少女”號。登船前,一人發一件藍色的雨衣。


-- 哎喲喲,乘船危險嗎?(同團女孩突然嗲聲嗲氣,喊道)
-- 啥危險?
-- 我的意思是我的新相機可不能穿雨衣呀!
女孩的擔憂,博得眾團友一笑。
現在,在此景點大多數游客皆來自中國大陸哦。
-- 你們來的正巧,再過兩天,也就是10月23號,“霧中少女”因天氣寒冷,就停駛了!(導游忽然大聲對大家說)
聞此,團友居然熱烈鼓掌。
-- 有啥好鼓掌的呀?(那位女孩又悻悻然發問)
-- 我們來得巧呀。
-- 巧什麼呀!我的幾個朋友過幾天才來這兒呢!(看來此女孩頗重友情)
-- 沒啥,你剛才不是說“乘船危險”嗎?
-- 哈哈哈。
游船在團友的笑聲和期盼中漸漸西行,朝西首的霍斯舒瀑布駛去。
聲音越來越響,彼此見的交談漸漸聽不清楚了;
霧氣越來越濃,游客紛紛收起了相機;
-- 你還在拍照?(我問剛才說“危險”的女孩)
-- 不,我在拍攝視頻,我在拍攝視頻哦!(女孩朝我大喊兩遍,我才勉強聽見)
-- 你不覺得危險了?(我大聲反問)
-- 這麼精彩的畫面,難得,怕啥?(女孩的答話,“大丈夫”也)

深受感染,重新取出相機,冒著濃霧,頂著雨滴,我既拍照片,又拍視頻。於是,就有了以下的照片。


霧中少女”,似乎非常體諒游客的心理,它停泊在“最危險”的現場好幾分鐘,且越來越靠緊大瀑布的落點。
-- 哎呀呀,怎麼朝瀑布底下鑽了呢?(忽聞一位帥哥大叫,叫聲有點兒凄厲)
-- 你怎麼蹲在地上了,不看大瀑布啦?(那位開始說“危險”的女孩提高嗓門問)
-- 哈哈哈!(眾團友見小帥哥的“熊樣”,大笑不止)
雨點越來越大,濃霧越來越濃,此刻,很無奈,我收起了相機。
那位女孩,仍然我行我素,堅持拍攝,簡直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哦!
越是接近大瀑布的落點,雨衣需裹得越緊。半眯著眼,緊閉著嘴,我漸漸進入一種狀態,啥狀態?-- 感受啥叫排山倒海,啥叫雷霆萬鈞,啥叫萬馬奔騰,啥叫洶湧澎湃,啥叫翻江倒海,啥叫......;
幾分鐘後,雨點變小了,聲響變輕了,濃霧便淡了。
下蹲的小帥哥終於起立,我看他長長地舒了一口。
-- 你說你像個男人嗎?(女孩瞪了他一眼,扔出一句)


個人,在大自然的神力面前是何等渺小;
個人,在大自然的神力面前的性格差異多麼巨大;
漸漸地,濃霧趨淡,聲響趨輕,雨點趨若,海鷗趨多,雨衣趨松,游客趨於活躍......。
此刻,我又想起袁枚,如果他也在“霧中少女”,如果也有如此如夢如幻的經歷,他的筆端不知會流淌更加精彩的文字哦!
此刻,我又想起李白,如果也在“霧中少女”,如果也有如此如夢如幻的經歷,他也許會唏噓不已,“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佳句,是否落筆太早?
此刻,我想起了大龍湫,黃果樹,諾日朗,珍珠灘,莫干山劍池瀑......,借用了一句廣告語,我一聲嘆息:人生在世,慎言最美,只有更美。
此刻的“霧中少女”,變成了一個小小的黑點,漂浮在大瀑布下的寬闊的河道裡。請看以下照片。

咋的?咋變的?
因為登岸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已經登上了百米高的觀瀑塔。英文叫Skylon,譯成漢語叫“空中沙龍”。觀瀑塔的最上端,是一個旋轉餐廳,轉一周,一個小時的時間。


剛才還在“霧中少女”的平台上仰視尼亞加拉大瀑布,現在端坐在觀瀑塔頂端的旋轉餐廳俯瞰尼亞加拉大瀑布了。


俯視尼亞加拉大瀑布,它更像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卷,隨著餐廳的旋轉,角度不同,感受不同。更重要的是,俯視尼亞加拉大瀑布,你才能對大瀑布的“前世今生”有一個形像的認識:浩浩蕩蕩的安大略湖,流淌到一處近百米高的“斷崖”,突然轟然躍下,在新的河道激起“千堆雪”,濺起萬丈水霧,水霧竟超過瀑布本身的高度,引來無數海鷗。


旋轉餐廳供應的是全加拿大最好的牛排,各式佳肴和美酒,擺滿一桌,邊吃邊看,邊看邊吃。緩緩地,從東瀑布移動到西瀑布,從多倫多的郊區到多倫多的市區。名噪一時的多倫多電視台也能收入眼底。


此刻,我又想起袁枚,想起李白,想起大龍湫,黃果樹,諾日朗,珍珠灘,劍池瀑布......;
遠望安大略湖的盡頭,我思緒翻滾。
面對大自然驚天動地的傑作,胸中平添幾分天地正氣,銳減幾許塵寰猥瑣。
往事悠悠,並不如煙。
1953年的鎮江,餓飯三日之後,母親拉住我的小手,說:我們出門討飯去吧。我答:好的,走得遠一點。
1961年的上海,正值暑假,午飯後到漕河涇康健園外的河裡去游泳,還沒學會游泳的我,一腳踏空,沉浮在河道中央,心中叨念:完了,我就是這麼死的!
1966年10月的復旦大學。走出7號樓的東門,端著碗,我去食堂。剛走出10米光景,忽然,身後“撲”
的一聲巨響,非常沉悶。急步回頭,見一男生躺在地上,眼睛圓睜,鮮血卻從顫抖的嘴唇裡湧出。我系三年級的楊雷生跳樓自殺了。瞬間,現場擠滿了人。擠出人群,我後怕:假如,我遲出七號樓東門兩三秒鐘,我被砸中,則此生休矣!
1974年的浙江玉環坎門鎮,武鬥正在慘烈進行。家中沒菜,我入市場,正行走街角,“砰”的一聲,一粒步槍子彈從我耳邊呼嘯擦過,射中牆壁,牆磚被射掉一塊;
1976年的浙江玉環坎門,我因收聽VOA的English 900,校革委會許主任對我嚴加訓斥,並喝令:准備接受“隔離審查”;
2005年5月5日的上海交通大學,帶博士、帶碩士、還帶本科生,還任《科技英語學習》(月刊)主編,夜間起床,突發暈眩,無法站穩,不能行走,急送醫院,經搶救,撿回老命一條。
步入老境之後,對現在發生的事兒,記性越來越差了;對陳年往事,記性卻越來越好了。
在旋轉餐廳,面對一桌佳肴,面對窗外尼亞加拉大瀑布的畫卷。-- 人生難得有此享受哦。
默默地,靜靜地,我想得很多,想得很遠。
古人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時此刻,我想改一改:
晚境樂從悲苦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心酸往事,竟讓我淚眼迷離,耳畔卻響起了李白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2011年12月24日黎明時分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