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2月自由行三-夜市和懷舊

作者: m蟲

導讀第一次去台灣夜市是兩年前,寧夏夜市。 除了人人稱好的食物之外,最深的印像是整潔干淨的攤子後面寧靜的面容: 中年人面容富態,年輕人自然放松。 中年人是我在年紀小些的時候在內地景點看到的“微胖富態,面色紅潤”的港台游客。何曾想到他們是夜市攤後人。在內地夜市攤後人多是為生活所累,面容辛苦的人。“微胖富態,面色紅潤”只屬於生活優越的少部分人 ...

第一次去台灣夜市是兩年前,寧夏夜市。

除了人人稱好的食物之外,最深的印像是整潔干淨的攤子後面寧靜的面容:

中年人面容富態,年輕人自然放松。

中年人是我在年紀小些的時候在內地景點看到的“微胖富態,面色紅潤”的港台游客。何曾想到他們是夜市攤後人。在內地夜市攤後人多是為生活所累,面容辛苦的人。“微胖富態,面色紅潤”只屬於生活優越的少部分人。

年輕的擺攤人中有一個頭發染得五顏六色,卻逍遙自在的在攤後自得其樂。兩年前的他強烈地抓住了我的視線。這樣一個“時髦青年”那時是不會站在北京攤子後面的。可是變化快是我們的時代,北京自由市場菜攤後著裝現代,化妝清爽的“時髦女郎”已經讓我吃驚過一回了。這些攤子後面開始站的不再是衣著沒有特征的中年農村人。

兩年前吸引我的還有夜市的干淨和安靜。台灣的城市規模是內地的中小城市水平,可是人的素養卻是可比歐洲。夜市裡有各種聲音,卻沒有喧鬧。熱門的攤子前排起長隊,卻沒有擠塞。有的攤子不賣酒精飲料,這在內地是不可想像的…

兩年後夜市沒有變,好吃的moji攤子還在那, 女兒興奮地說:“媽媽,我還記得它的味道!”二年之後,尤有余香!

***
台北是個讓我懷舊的城市。 那些正街沿路的小店小鋪熱鬧的擁塞在一起,在內地他們的同類卻被“現代化”到了寬闊的步行街裡,大同小異的被“現代”裝修成了千人一面,城城如此。我們毫不吝嗇的抹掉曾經,窄的林蔭小路,街角的小店鋪…

我一個人走過台北的小街小店時,心裡充滿的就是遭遇過往的歡喜和憂愁。

耳邊回旋起了張國榮:

我尋找尋找了多年

卻再也不能找回我失散的影子

那是我是我的從前

失散在無意之間慢慢的變成一種想念

那影子曾經在我的左右

擁抱著我的歡喜悲愁

那影子有些真實有些虛無

我並不了解我對他有多少依戀

當年離散的時候 我已忘記用了什麼藉口

把他留在黑暗中 我想得到更多的自由

當年離散的時候 我的心中沒有太多不舍

我的世界將改變 我對我的影子已厭倦

很久以後當我回頭一瞥 只有他讓我想念

。。。。。。另1:有關moji (mo字寫成“米+麻”,ji字寫成 “米+暑”,是大糯米丸子,煮好了用芝麻或花生末蘸著吃,伴著紅豆或花生湯。) .夜市上吃的為現做新鮮,花生湯紅豆湯極上口。連鎖店裡的是有餡的糯米丸子也不錯,但總比不上新鮮現做,沒放防腐劑的。
另2: 驢評網上看到一篇關於台灣的游記,值得閱讀: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60-r1258025-detail.html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