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之三:寧夏之二:踏破賀蘭山闕

作者: 意識流的貓

導讀走出200年的西夏歷史,路過西部影視城。 鎮北堡西部影城距銀川市35公裡,被譽為“東方好萊塢”,是在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的基礎上修建的。這裡保持並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渾、蒼涼、悲壯、殘舊、衰而不敗的景像,突出了 它的荒涼感、黃土味及原始化、民間化的審美內涵,盡可能地保留了它特殊的審美價值,讓電影藝術家們在這一片西部風光中心情盡興地發揮他們 ...

走出200年的西夏歷史,路過西部影視城。

鎮北堡西部影城距銀川市35公裡,被譽為“東方好萊塢”,是在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的基礎上修建的。這裡保持並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渾、蒼涼、悲壯、殘舊、衰而不敗的景像,突出了 它的荒涼感、黃土味及原始化、民間化的審美內涵,盡可能地保留了它特殊的審美價值,讓電影藝術家們在這一片西部風光中心情盡興地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迄今為止,這裡已拍攝了獲得國際國內大獎的《牧馬人》、《紅高粱》、《黃河謠》、《黃河絕戀》、《老人與狗》以及著名影視片《大話西游》、《新龍門客棧》、《逆水寒》《獨行侍衛》、《大敦煌》、《火舞黃沙》、《喬家大院》《老柿子樹》等近百部影視劇。

在西部影視城親眼目睹了“紅高粱”中的月亮門。在古城牆旁休息進餐別有一番風味。

出了影視城,再行十幾公裡,便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一首“滿江紅”,讓人蕩氣回腸的賀蘭山,今天,終於可以一親芳澤了,一路上,我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雄渾,蒼涼的賀蘭山,在藍天白雲下,歷史和現實重疊了。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裡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岩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岩畫。

賀蘭口距銀川城50余公裡,位於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境內,山勢高峻,海拔1448米,俗稱“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余幅個體圖形的岩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

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岩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發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像。

動物圖形構圖粗獷,形像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突出的岩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像,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

根據岩畫圖形和西夏刻記分析,賀蘭口岩畫是不同時期先後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時期的畫像。刻制方法有鑿刻和磨制兩種:鑿刻痕跡清晰,較淺;磨制法是先鑿後磨,線條較粗深,凹槽光潔。賀蘭口岩畫的題材、內容與表現手法都十分廣泛,富有想像力,給人一種真實、親切、肅穆和純真的感受。眾多岩畫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狀況、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堪稱是一處珍貴的民族藝術畫廊。



雄渾、蒼涼的賀蘭山。































“紅高粱”中著名的月亮門。







古城牆,戰車,午餐也有了一點古韻。



沙漠也能行舟。


精選遊記: 銀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