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我們起了個早,我的早飯是糍飯團,和上海賣的“逮灣”糍飯團還是略有不同:台北的料足,不是那種咬三裡路才咬得到餡的。
我們出了捷運(地鐵),轉汽車。正是早上上班時段,車上還是有座,是因為車多啊。路上有很多學生族,校服很精神,很青春。還看到一對小“情侶”,隔著人行道欄杆深情款款,立刻想起在香港看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尊重他們,也真的喜歡他們的純真,忍著沒拿出照相機。車上也有學生,很乖,很有禮貌。
台北公交車車廂外面的尾巴處,都掛牌標明司機的姓名,有行政職務的還特別注明。
駕駛員的姓名在車廂尾部明示:

8:20,到了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沒有幾個人。
和咱們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比,台北故宮博物院當然小多了,咱是用皇宮改的呀。
台北故宮博物院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才落成,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占地面積只有1.03萬平方米。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著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坊上題有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拾級而上,可見刻有“博愛”二字的銅鼎,很有氣勢。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設有20余間展覽室,現代化的設施,很好地維護著珍貴的文化瑰寶。院內收藏著從北京故宮博物館、沈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台灣的二十四萬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我們正逢100大慶的珍品展,以致我們在裡面從開館一直泡到了下午,才依依不舍幾步一回頭地離開,因為下次再來不知是什麼時候了。哦,票價是160元台幣,還可以租用自助講解器。

精彩100!國寶中的精華



大全景:牌坊、銅鼎、銅獅子、博物院主樓







裡面是絕不許拍照的,可是當我站在西周毛公鼎、翠玉白菜、肉型石、嬰兒枕、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乾隆時的四庫全書面前時——
哦!
啊!
買嘎!
哈嗲!
我的天!
俺的娘!
乖乖隆地冬!
哦喲阿娘!……
冒險心理還是戰勝了理智,就違法亂紀了。
sorry台北故宮博物院,非常非常sorry!

《富春山居圖》流傳示意圖
翠玉白菜
肉型石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
《醉翁亭記》
嬰兒枕
唐三彩
哥窯還是官窯,唉

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我發現了他,他站在台北的冬雨中,衣著倒不算單薄:

在博物院裡,我上上下下地反復跑,按照說明書,先看自以為最好的,然後發現還有好的,後來又發現還有不可不看的,……就這樣,三層展廳跑了三四遍,幸好有電梯啊。印像特別深刻的是,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個個極其專業、認真、敬業、有禮。
內地的旅游團隊南腔北調地像攻打冬宮似的一波接一波地湧來,在導游規定的時間內馳馬看花,又退潮似的離開,奔赴下一個景點,熱鬧極了,工作人員只好舉著“靜”字牌衝他們直晃。這裡記錄個插曲:我看見一個台灣當地導游舉著小旗邊帶他的團隊進入大廳,邊自以為幽默地對團員們說:“共軍弟兄們,大家往前走……”一個館內的工作人員嚴肅而輕輕地對他說:“看,你說什麼呀?什麼共軍弟兄的?”那個導游立刻像癟了氣。呵呵。
從博物院出來,我們搭捷運(地鐵),去海邊小鎮淡水,到那兒時已是黃昏。又是美食多多,又是一邊自責,一邊大吃。

涼拌魚皮

捷運(地鐵)淡水站

傳統風味的雜貨店

賣牛軋糖的店

夜市
淡水海邊

明天,要去中正紀念堂,然後南下高雄了。
(我去掉了一些照片,希望大家都做個規規矩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