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2月自由行四-台東海岸自駕

作者: m蟲

導讀在台北站乘火車“自強”號南下往花蓮,火車很舒適,一路安靜得很,只是我們得不停的提醒兩個按捺不住興奮情緒的孩子安靜下來。三個小時到花蓮出花蓮車站,門口沒有幾個人。幾輛出租車懶懶的排著隊。下午四點多,卻給人有點荒涼的感覺。 找了個出租車開往預定的賓館,短短的路途中看到和內地縣城街道類似的景像,開了一會兒到了。出租為100台幣(20多元人民幣) ...

在台北站乘火車“自強”號南下往花蓮,火車很舒適,一路安靜得很,只是我們得不停的提醒兩個按捺不住興奮情緒的孩子安靜下來。三個小時到花蓮出花蓮車站,門口沒有幾個人。幾輛出租車懶懶的排著隊。下午四點多,卻給人有點荒涼的感覺。

找了個出租車開往預定的賓館,短短的路途中看到和內地縣城街道類似的景像,開了一會兒到了。出租為100台幣(20多元人民幣),比北京的出租貴些。網上訂的“漂亮生活館”/beauty stay,這個飯店名字怪特別的。3400台幣(700多人民幣)/晚,不便宜。但是因為是個四人房,平均一下就還能接受了。

在花蓮找了“格上”租車,計劃一路沿東海岸線台11公路南下。租車和在內地中小城市價格差不多,約300或400元人民幣/天。車型多為日本車。手續和內地大租車公司神州租車什麼的一樣,很方便:(國際)駕照,信用卡,身份證件(護照)就行了。
知本

隔天我們就一路南下,沒有制訂詳細的行程,計劃走到哪裡再看。只是第一晚選擇了“知本“,電話訂了”知本統茂溫泉酒店“,後來證明是此行選擇裡欠滿意的一次。

往南走雖然只有200公裡不到,可是限速往往60公裡/小時。我們只看到別的車飛速而過,我們很守規矩的一路爬行。沿海公路不錯,如內地國道,車流也不是太過,一路太平洋看過來,還挺養眼,只是慢慢的五點天就黑了,什麼也看不見,也沒什麼路燈,到了知本,人已經很疲乏了。

功課沒做好,原來統茂是個接旅游團的大樓酒店,進門看見男男女女披著浴巾從大門裡進進出出,不甚美觀。進了大廳,前台忙碌,好幾個人在問這個問那個,仿佛回到了內地三星酒店,原來台灣也有同類酒店。四人房合600多人民幣(2880台幣),物非所值。

孩子們要去泡溫泉,原來得出賓館大門,到隔壁去,泡了一會,覺得沒趣味。他們在北京泡過“春暉園”,在台灣西線泡過小旅館後的家庭式溫泉,知本的這個就沒有趣味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酒店完全是給游人的,不能有好的體會。有趣的是第二天離開的時候,發現街邊的店鋪到中午都是關的,荒蕪得很。大概旅游巴士都是下午傍晚到,店鋪才開門生意。

我們在知本森林公園消磨了半天,陽光第一次露臉,很愜意。碰見了幾個國小老師,同他們聊天挺開心。她們是所在學校的語言老師,有教國語,原住民方言,客家話的。對各族語言和文化的發揚我們討論了一番。我感嘆說,希望什麼時候內地小學學生也能選擇學習各地方言(上海方言,四川方言,粵語等等,)方言的魅力無窮,這方面的工作還沒有開始,大家只是忙著學英語。
都蘭村

離開知本,我們又沿東線北上,傍晚時分在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處停留,從主道西進山裡,循著好看的路牌找到了“月光小棧”,真是個好去處。

汽車在蜿蜒的山道和綠色中慢行,海景風光轉眼就轉成山林景致,空氣清新,令人心寧氣爽。兩點五公裡後,到達山中一平地處,有一辟好的停車處,登上石頭階梯,一幢二層樓前鋪著整齊的草皮,還有木板鋪就的地台。草地上擺著幾張桌子,寥寥幾人在樓左側標著“女妖”二字的咖啡屋裡。

站在草皮上放眼望去,太平洋在不遠處鋪開,有了眼下的山林的距離,顯得更美了。“在這住一晚!多美啊”!去女妖問小吧台後的女子,回答說我們這裡不住的。“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住人?”

回答是:我們不想太累了。

這幢樓是開放式的,一樓牆上掛了一些大幅畫,入口處也有不少海報,表明在月亮小棧舉辦過不少藝術活動,畫展,音樂會。咖啡屋連著的小屋也賣各類手工藝品。好讓人留戀的地方。原來這個地方在某部電影裡出現過,在台灣是個有些名氣的地方。我們毫不知情,撞上了。能想像出來在木地台上舉辦音樂會的情景,山水相望。可惜不能留宿。

戀戀不舍,從小棧拿到一張卡片找到了我們晚上露宿的海濱之屋民宿。300台幣/晚,合60元/人,好便宜,正好可以平衡一下這幾個晚上的不菲的旅館費用。聽台灣的朋友講到過台灣民宿很不錯,在網上也看到了各種類型的,而我們體驗到的這個的確很特別,很個性。

沒人帶領根本找不到,離海不遠的幾堵牆上面搭上了厚鐵皮。正如女主人的介紹,是給背包客的住處, 雖小,居家的東西基本齊全。地上鋪著竹席或布毯,牆上掛了些布飾物,木制掛件,地面的小書架上有西藏生死書等書籍和小屋主人原住民作家的書籍。

裡面的布置有其風味,頗有些佛教,地中海風味的混合體,給人溫馨寧靜的感覺。

小臥室裡就只有鋪在地上的厚墊子,蓋在身上的是毯子,沒有床單,沒有被套。孩子們在小臥室裡發現了一只雞蛋那麼大的蜘蛛,折騰興奮了半天,才能躺下睡覺。海浪的聲音陣陣襲來。

聽女主人說這本是作家靜心工作的處所,後來變成民宿,以口碑的方式迎客入住。向女主人詢問她對龍應台的看法,她說龍應台說的話不是真的,她是權貴。她還說台北不是真的台灣。從我的耳朵裡聽起來像有些類似聽過的話:北京上海不是真的中國一樣。

台東一線下來,沿路店鋪關門,人口稀少,年輕人少見,很像大陸鄉下一樣,年輕人去大城市了,只有老人留下。沒有想到台東鄉下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破舊,不富裕的。沿海一線下來那麼美麗的自然海景和山景,不知道為什麼當地政府沒有在旅游這一塊做得更好。

在都蘭的晚餐是在一家叫“湘娟”的牛肉面店吃的,是住處附近公路邊唯一在7點還能吃到飯的地方。像內地小地方的餐館一樣,門面裡擺了幾張圓桌子,笑容可掬的一個小伙子從電腦游戲桌邊站起來給我們准備面。電視裡放著劉德華的“孤男寡女”。

一會有個80來歲的老人家從裡面出來,和他聊了句,問他哪裡人,不知怎麼搞的,把他的湖南口音誤讀成了江浙口音。本該從餐館的名字就可以聽出來的嘛。我還錯誤的把他的太太當成了他的女兒。他的太太一看是當地人,皮膚黑黑的,比他年輕很多。看上去真的和他兒子的年齡更接近。

他果真是榮民。他說我38年來的,我還在想怎麼會那麼早?馬上明白他說的是民國38年,也就是1949年。真是那個翻山倒海的年代來的。他從此沒有回過大陸。說是在可以和大陸聯系的時候,給妹妹寄過400美元,她的第一封回信很熱情,第二封語氣就變了,替叔叔要這個,替表弟要那個,後來就沒有聯系了。他們就是要錢,你沒有錢回去干什麼,他們還會瞧不起你。現在父母妹妹也都不在了,回去干什麼… 他先在台北,後來在花蓮呆了五年,最後定在台東的東河鄉,賣了30年的牛肉面。我說你的牛肉面很好吃,他豪爽地說:好吃談不上,能填飽肚子。

我邊吃面條邊看老人,他的面容和內地同齡的老人很相似。他雖然沒有回過老家,可是他用“湘”來紀念老家,“娟”不知道是誰的名字,我沒有問。 還好他娶了年輕的妻子(五十來歲的時候),現在有個面容和善的兒子一起經營牛肉面店。現在大陸經濟好多了,他老家妹妹的孩子們會有條件好的,來想到來看看這位老人嗎?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