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到大都會已近黃昏。走進大廳裡是一片金碧輝煌,人群那個攢動。這裡倒沒有安排安檢。衣帽間裡熱氣騰騰,這景像幾十年未見了,人們排長隊准備輕衣薄衫後開始參觀。博物館的屬性是文化,所以會包含了歷史、藝術諸元素,也同時每一項都不會很精透。因此,要想集中看畫的想法會落空的。這參觀的線路很多,且平行不交叉,於是也就是東衝西突地,看了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廟,波斯和非洲一塊穿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盤恆了很久。現代美國一塊也很耐看,一些雕塑和繪畫很合自己的審美。裡面有些個展示方式很特別,比如會移來一面美國建築的正面牆,然後走進其中,詳盡介紹從客廳、書房直至寢室各處的陳設。對於歐洲建築內部的介紹也如此,華貴歸華貴,占了太多空間。還有,那些出土的古典雕像,,一尊維納斯會驚住全室,幾十座放一起,又都有些缺損,就很難談得上美感了。館裡有好多處餐廳就設在展覽區間,與展區互相開放,在宮殿般的環境中用餐,還有樂音繚繞,彼此會覺得很相融,很愉悅。這方面是國內曾嘗試過但還沒有做好的。這裡的工作人員眾多,兼負導覽和保安的工作,友好,且專業,當我為與女兒走散又沒有電話信號(與這裡的地鐵裡一樣)無法聯絡焦急時,他們會上前來寬慰你,並負責地指點迷津,態度比上博那批專職的保安好多了。 最後是只找到雷諾阿一人的一些畫集中展示,但不是很喜歡。畢加索有幾件寫實的草稿,對我而言,比起他那些完成的作品,似乎還容易接受點。那幅《守夜敲更人》是始終沒找見。有幾幅覺得很不錯的畫,但無法對其作者和背景做多一點的了解。
就這樣,參觀也花了數小時。出來時,站在博物館門前的台階上,望著第五大道街對面連片的豪華公寓樓,我心想,紐約,你的承載量很大啊,無論是現實的物質生活,還是在歷史文化的保存方面。我們的上博要想做成同樣的規模,缺乏歷史條件是明擺著的。但是我覺得完全不必自慚,做好自己的本色,就是一種特色,做好自己這斑斕的一朵,國際交流沒問題。
回家要乘地鐵轉火車。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車站很遠,要過第五大道,再向東走過麥迪遜大道、派克大道至列克星敦大道,還要走不短一段路才有。但走在列克星敦這條筆直、深邃的馬路上,看兩旁似繁星點點的小商店櫥窗,心裡真是很溫暖。這溫暖,還因為這一天愉快的參觀。
12月17日寫。

中央公園東面第五大道上的公寓樓..........


入晚時公園的天際線。

街口。

大都會博物館位於中央公園的東沿。

博物館門前台階。

台階下。

博物館大廳。

衣帽間。

開始參觀。

古埃及。

現代美國部分........


現代美國建築前的這柱燈,一百年前立在大都會博物館的門前。

現代建築室內。

正逢聖誕時節。

文藝復興後的歐洲..........




現代法國建築。

現代法國雕塑。

(災難來臨時)龐貝城裡的姑娘。

古籍。

雷諾阿的畫........


很喜歡這幾張畫............




古代希腊。

結束時候的大廳。

列克星敦大道上........


l路邊的酒鋪。

照相館裡的黑白照。

路邊免費報紙扎堆。

孩子們湧出一家玩具店。

玩具狗和貓咪在酣睡,身子隨著呼吸在起伏。

家家戶戶靜待聖誕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