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旅游日記——新疆篇(三)

作者: youyou友友

導讀西北旅游日記——新疆篇(三) 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 晴 回到烏魯木齊市,我們在新疆的行程完成過半(北線和西線)。 今天休息,吃好早飯,幾個人都在洗衣服。因為從烏市到敦煌的火車票沒有買到,用老Z的筆記本電腦,上攜程網訂了四張20日中午去敦煌的飛機票(690元/張)。 十二點左右,我們又出發了,去天山天池。天山天池在新疆自治區的阜康縣境內,距離烏市東北 ...

西北旅游日記——新疆篇(三)

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 晴

回到烏魯木齊市,我們在新疆的行程完成過半(北線和西線)。

今天休息,吃好早飯,幾個人都在洗衣服。因為從烏市到敦煌的火車票沒有買到,用老Z的筆記本電腦,上攜程網訂了四張20日中午去敦煌的飛機票(690元/張)。

十二點左右,我們又出發了,去天山天池。天山天池在新疆自治區的阜康縣境內,距離烏市東北100千米左右的路程,又是高速路,從博格達賓館出來拐兩個彎就上了河灘快速路,小鬧鬧指路,走上高速路,很快就到了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是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位於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的山腰上,海拔1928米,兩岸為草場、森林,從天池岸邊往南可仰視到博格達峰的積雪。我們乘園內交通車到湖邊,又乘游船游覽了天池,在游船往回返時,我們下了船,沿岸邊的棧道慢慢往回走。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千米,湖水系高山溶雪彙集而成,水深近百米,清純怡人。四周的山腰上,有許多深綠的雲杉林,雲杉形如寶塔,挺拔、整齊,很有氣勢,顯示出一種高山風景區特有的景色。清澈湖水,皚皚雪峰和挺拔的雲杉林,構成了天池的迷人景色。



回到烏魯木齊市天色還早,烏市的公職人員還都沒有下班。全天行程200千米。

晚上,軍區的李參謀和雷參謀請我們到一家陝西餐館用餐,油潑扯面、羊肉泡饃、陝西面皮等等,又吃了個肚歪。

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晴

今天計劃去東線,烏魯木齊→吐魯番→鄯善,想去的景點:古代遺留下來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陸路海拔最低點艾丁湖,夏季最炎熱的地方火焰山。

早上又是迎著太陽開車,烏魯木齊到吐魯番都是高速路,兩個多小時就到達吐魯番游客服務中心,咨詢了服務人員,買了可以游覽葡萄溝、坎兒井、交河故城、維吾爾古村、火焰山五個景點的通票,可以使用兩天。艾丁湖需要單獨購票。

先去坎兒井民俗園。坎兒井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是人工挖掘、開鑿的以縱向的井與橫向的渠巧妙結合而形成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余年前。在干燥、炎熱的吐魯番地區有坎兒井數千條,全長約5000千米,它是綠洲的生命之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古代人創造了坎兒井,根據吐魯番盆地的地理條件及水量蒸發特點,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農田,它由明渠、暗渠、豎井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個部分組成,並不因為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農田的灌溉。



在坎兒井還發生了一件事。老S同志為了讓大家喝上坎兒井的水,主動拿礦泉水瓶去盛水,不料把自己的墨鏡掉在井裡,老L動作快,趕緊用相機拍下了一組鏡頭。

順著旅游路線,我們接著去了維吾爾古村。維吾爾古村是展示濃郁民俗風情和以交河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立體地展示了維吾爾人歷史變遷、生產勞動、民居建築、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風貌,其中不少是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原生態文化展示。景區位於交河故城腳下現有古老維吾爾自然村落之一的亞爾果勒村,距著名的交河故城不足一千米。



接下來去交河故城。交河故城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2000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西13千米的一座島形台地上,因為兩條河水繞城在城南交彙,故名交河。據資料介紹,這裡最早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都城,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13世紀下半葉以後,交河古城屢受戰亂禍害,破壞嚴重,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該城已廢。吐魯番的干旱少雨,使交河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築全部由夯土版築而成,全城像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



游覽完交河故城,我們把車開進吐魯番市裡用膳。老S不吃午飯,在餐館外打聽去艾丁湖的路線。我們三人吃飯也沒閑著,向周圍的人詢問去艾丁湖有多遠路程,往哪個方向走。吃完飯做出一個決定,下午去艾丁湖,然後到鄯善住宿,第二天再去其他兩個景點。

從書上和地圖上看,艾丁湖在吐魯番市區往南40千米左右的地方。去艾丁湖的路可不順利,盡管問了路,還是繞了道,好像到艾丁湖的湖區,很多人都不知道,此時的小鬧鬧也不管事了,找不到路,老S說“回去該給它辦學習班了”。這回是老S開車,一路上走走停停,下來問路不下八次,先到了艾丁湖鄉,再往前都是村莊,什麼紅旗公社等等,路上人煙稀少,有時連找個問路的人都沒有。開了一個多小時,按說40千米早該到了,還是沒有路標(一般快到景區時都有褐色的指路牌子),連一向堅定的老S也含糊了,說再找不到就往回返了。正在這時,老L看到了一塊豎在地上的指路牌“艾丁湖”,大家松了一口氣。沿著路牌繼續往裡開,終於在下午四點鐘到了艾丁湖景區。

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的“盆底兒”,是世界上陸路海拔最低處,-154.31米,我們帶著的海拔表也顯示了-150多米。艾丁湖景區真是荒涼,我們開車進去,看到的是大片開裂的、皺褶的干涸湖底,植被很少,只有一種叫不出名字的灌木,在一低窪處,有一窪水,這就是“湖水”?我們只看到這點水。據說,西南部還殘存很淺的湖水,但要經過一片沼澤地,沒有路,我們不准備再往裡開了。



游完艾丁湖,老Z開車,沿著一條公路,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到了吐魯番。之後沿G30國道往東開,到鄯善縣住宿,路的左側(北邊)路過了火焰山,右側(南邊)看到了很美的像沙畫一樣的沙山,原來是庫木塔格沙漠,中國的第三大沙漠,這是世界上唯一與城市相連的沙漠,有“城中的沙漠”之稱,因千百年來風向交彙點始終在鄯善老城南端,從未向北移動,故未把鄯善城淹埋。我們沒有去景區,只是沿路觀看。

到鄯善天色還早,安排好住處,標准間150元/間,找個飯店,踏踏實實吃晚飯。

今天一天,連找艾丁湖,一共行駛500千米。

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 晴

今天的行程應該是很輕松的,可以晚點出發,盡管我們認為很晚了,鎮子上可吃早餐的小飯館開門的還是很少,找了一家包子鋪吃了早餐。據說鄯善原來是水果之鄉,買個哈密瓜吧。今天早上可是沿著G30國道往西開,不會被太陽光晃著眼睛。不到十點鐘已經了火焰山,游客很少,我們還是早班的游客。

火焰山為天山支脈之一,呈東西走向,長約100千米,南北寬7~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輕褶皺低山。山體受古代水流的衝刷,山坡上布滿道道衝溝,在盛夏灼熱陽光照射下,紅色山岩熱浪滾滾,絳紅色煙雲蒸騰繚繞,熱氣流不斷上升,褐紅色砂岩熠熠發光,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火焰山”因此而得名。這裡是我國最炎熱的區域,據說夏天的最高溫度可達47℃,山頂氣溫達80℃。火焰山景區修建了一個金箍棒的大溫度計,我們在時,溫度顯示30℃。景區還根據《西游記》修建了一些雕塑。火焰山重山禿嶺,寸草不生,砂岩的紅顏色隨溫度的升高而加深,我們頭天下午路過時的顏色就比今天的深。



游覽完火焰山,繼續駕車向西行駛,沒多遠就到了葡萄溝。

葡萄溝位於火焰山的西端,是火焰山峽谷中的七條溝之一,全長8千米。別看火焰山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溝裡因為有水,一片綠油油的,葡萄架下,不同品種的葡萄掛滿枝頭。我們去時正是葡萄收獲的季節,在農戶家裡可以自己摘葡萄吃。據書上介紹,現在的葡萄溝是由新葡萄溝和老葡萄溝組成的葡萄溝游樂園,多數游客跟著導游都是去新葡萄溝,我們想體驗純正的葡萄風情,開車進了大門,順著道路一直往裡開就到了老葡萄溝。



老葡萄溝游覽的人不多,我們在葡萄架下悠閑地行走,來到葡萄溝深處的西部酒城,這是一個小博物館,介紹了傳統的葡萄酒釀制工藝,我們粗略的轉了一圈。

在葡萄溝內的道路旁邊有許多民居,修建的都很漂亮。老葡萄溝景區外有許多維吾爾族老鄉的農家樂,我們選了一家吃中午飯,在葡萄架下,坐在維吾爾族的“炕”上吃飯,別有一番滋味。維吾爾族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們用膳的這家,一個三、四歲的女孩子,聽到音樂就跳舞,還引來了周圍的小朋友。主人很好客,在我們吃飯前,端上了西瓜、葡萄、磚茶、自己炸的馓子給我們吃,不過飯的價格可不便宜。

今天的活動結束了,開車順吐烏大高速公路回到烏魯木齊,全天行駛400千米。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