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難行--武威、敦煌、嘉峪關、張掖、蘭州8日游

作者: pingyy1982

導讀8月13-14日北京-武威(雷台漢墓、西夏博物館、涼州市場) 終於踏上西行列車K43,不說一年前的計劃夭折,不說臥鋪車票的頭破血流,不說路途的日夜兼程,不說行程排列組合的糾結…窗外景物飛逝,銀川站的三個“洋蔥頭”已經建好,10點多途經沙坡頭,困倦的我開始還對景區東門辨認不決,直到看見黃河、快艇、駱駝、飛索、大門口及停車場…在包蘭鐵路上看南區,沙坡更 ...

8月13-14日北京-武威(雷台漢墓、西夏博物館、涼州市場)

終於踏上西行列車K43,不說一年前的計劃夭折,不說臥鋪車票的頭破血流,不說路途的日夜兼程,不說行程排列組合的糾結…窗外景物飛逝,銀川站的三個“洋蔥頭”已經建好,10點多途經沙坡頭,困倦的我開始還對景區東門辨認不決,直到看見黃河、快艇、駱駝、飛索、大門口及停車場…在包蘭鐵路上看南區,沙坡更陡;黃河大拐彎兒一覽無余--全景模式神馬的都是浮雲;我激動地趴在窗前,各種指認聚集了車廂裡很多人,邊講著去年的快樂時光,邊憶起鐵路涵洞下南區北區的穿行,這是一個時間空間的十字交叉,在這個路口,我對火車即將帶我到達的西部無比憧憬。是涼甘二州,還是肅州沙州;是漢藏回蒙,還是東鄉裕固;是無垠戈壁、還是沙漠綠洲;是烈日高懸,還是海市蜃樓;是茂密紅柳,還是不朽胡楊;是東西千佛,還是莫高榆林;是驢肉黃面、還是李廣甜杏…那一切因神秘而誘人,因好奇而前往。

“…我們出發時是5個人,游了山西後,現在就剩三個在路上,其他人都累得不行要回家嘍…這次我們走的山西,內蒙,現在在甘肅境內,然後還要去新疆看老戰友…”這是車廂裡一對面色紅潤、皮膚緊實的70多歲四川夫婦在說話,大爺激動、驕傲的捧著記事本,第一頁的中國地圖,各個省份分別被他用紅、黑、藍色鋼筆或圓珠筆連接,每一個始於四川、終於四川的環線,就是他們的一次旅行,“…我們這次走完,中國就差台灣沒去過嘍…”他指指老婆說,“那年我們去廣西,她還專門去找黃婉秋(60年版劉三姐主演)拍合影。”期間,爸爸和老大爺說了些抗戰、解放的歷史,我不懂,復述不來;但我聽過一句話叫“少不入川,恐為粉子纏足,荒廢志向。老不離蜀,難免風物掛懷,心境落拓。”13:30我們要在武威站跟這個“不安分”的四川老頭兒告別了。



8月14日 武威(雷台漢墓、西夏博物館、涼州市場)

出車站就能看到前主席題寫的“銀武威”,到路口坐12路(1元/人)菜市場站下車,右拐進雷台西路,走到與北關中路的十字路口,可見雷台東路熱鬧非凡,馬路北面即是雷台漢墓,共步行約10分鐘。14:30買好門票,行李免費寄存售票處;景區內有數不清的小蛤蟆活蹦亂跳;趕巧兒人大領導也來參觀,我們便蹭聽景區委派的最專業講解。至於“馬踏飛燕”、“銅奔馬”、甚至“飛燕騮”的叫法,都是“揚鞭只共鳥爭飛”的真實體現!不管是橫行天下的涼州大馬,還是少數民族像征的風神龍雀,又一次展現了中國歷史的悠久和民族融合的進程。而讓我感到有趣的是,古文字學家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趾”和命名的“馬踏飛燕”,都引人爭議,是不是又說明了漢語言學的博大精深!而我,也只好看之,聽之,學之,用之



看完復制車馬陣往裡走,十米余高的雷台下便是出土國家旅游標志的漢墓。墓道入口有眼漢井,據考證,目前全國發現的保持如此原貌的東漢古井僅此一眼;更奇怪的是落在井底的東西會比原物放大一倍。窺探井底,滿眼人民紙,遂錢沉廣大之願。在墓室裡聽講解,便完成了一次對盜墓小說中各種描寫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不得不佩服我國盜墓歷史之悠久





講解說當天是當地信徒的集會日,為更好的保護出土文物,出於各方考慮陳列館暫停開放;講解也到此結束,我們便登上雷台,看到三五成群的信徒圍坐,用方言進行著我不得而知的“會議”;還有一中年男子邊唱邊轉,圍觀者眾多







15:40從雷台出來,街邊市場熱鬧依舊,卻遭遇拒載出租。好不容易在南北向馬路上打到車,司機不錯,5分鐘即到西夏博物館。不管是之前看攻略,還是火車上的乘客,游覽武威的並不多。而我執意要來武威的目的,不是衝著“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這些名頭…而是一塊西夏石碑原件。2010年游寧夏,讓我對這片“塞上江南”情有獨鐘,對神秘的大夏王國痴迷不已。參觀西夏王陵博物館時,講解說到一塊石碑原件現存於武威市的西夏博物館,於是“武威”這個名字便刻在了心中

西夏碑,原名《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碑身正反兩面分別用漢字和西夏文撰寫碑文,是迄今所見漢文和西夏文對照字數最多的西夏碑刻。西夏滅亡於成吉思汗的進攻,西夏文也於明代後成為一種死文字。如今,曾經的“天書”隨著這塊石碑和一系列出土文物,逐漸成為一門專學;而成吉思汗的下葬地點至今卻還是個迷。目前國內懂西夏文的不過十幾人,我當然不在其中之列,對著這方極其罕見的文物,我不能體會歷史學家、考古學者或金石專家的心境,我多麼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文化的旅游者啊





大概16:30轉完博物館,順著小步行街想找餐館和鐘點房,途中隨便在一家店要了涼皮和杏皮水。出了小步行街就能看到“涼州”城樓,在陰沉的天色中與城樓合影,不知道此次甘肅之行是否會有霧霾…順著南大街邊走邊打聽,才知道17:00後賓館就不再提供鐘點房了。走著走著就到了市中心廣場,市民三五成群的在下棋、玩牌、唱花兒…



向西進入步行街,站在涼州市場前電話如家鐘點房事宜(60元/4小時),被告知鐘點房不預定、不積分、不打折;再問打車過去要多少錢,前台驚訝到“過十字路口就到啦”。轉身回眸,一幢黃樓映入眼簾,當即決定先去賓館放下東西再去覓食。

17:40來到如家,簡單整理後准備去涼州市場吃東西。走到市場中後部,左拐,發現一家叫於老二撥魚子的人最多,進去跟一大哥拼桌,後廚就在過道兒對面。話說工作人員服飾都不太整潔,但我怎麼調整快門速度,都照不清她們削面的動作。三人分一大碗撥魚兒,聊天得知此店是當地有名的老字號;吃畢,又到大哥推薦的兄弟烤肉,點了羊肚、羊排、羊肉串和啤酒,等待期間雨下大了,再好的生意也顯得不特別火熱。沒有心思找火車上老鄉說的豬蹄兒了,趕緊回去洗澡收拾。

三人都整理完基本20:30,21:00退房,4個小時剛剛好;出門順利打到車,5分鐘後到火車站。K591武威到敦煌的三張臥鋪還是在北京托人買的,話說去年研究攻略時決定由新絲路票務代訂甘肅境內全部車票,誰知今年8月,網站公告“為保障暑期學生和棉農購票,暫停代訂業務”,更悲催的是鐵老大於8月中旬把火車票預售時間調整為提前五天…於是非常難買的張掖-蘭州臥鋪和蘭州-北京臥鋪就徹底沒著落了[[[%]]]>
_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