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彩雲之滇——辛亥百年雲南紀行(三)

作者: 知足常樂的行行攝攝

導讀第七天——大理到騰衝 過了國慶假日的旅游高峰,游客漸稀,住的旅館只有我們一檔客人,80元的標間,樓頂有露台可觀景。一早起床,上露台看日出。 古城晨曦: 洱海日出: 吃罷早餐,去三塔倒影公園。 三塔始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尋塔”,為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6層。稍後又建了南、北小塔,為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三塔渾 ...

第七天——大理到騰衝

過了國慶假日的旅游高峰,游客漸稀,住的旅館只有我們一檔客人,80元的標間,樓頂有露台可觀景。一早起床,上露台看日出。

古城晨曦:



洱海日出:



吃罷早餐,去三塔倒影公園。

三塔始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尋塔”,為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6層。稍後又建了南、北小塔,為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三塔渾然一體,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修建三塔後,又建了規模弘大的崇聖寺。經歷代的擴建,到宋代大理國時期達到鼎盛巔峰。然世事滄桑,崇聖寺毀於清鹹豐年間,而三塔卻巍然屹立至今,成為大理的標志性像征:



三塔倒影公園由積水潭衍生而來。以園內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是拍攝三塔最佳場所。倒影公園離三塔有一公裡之遙,可謂借景成園,原來只收4元門票,如今已被“捆綁銷售”成121元了:



拍這張照片代價不菲,看來“捕風捉影”也能掙大錢啊!2005年竣工的崇聖寺就不去了,留給子孫後代當文物看吧。

從公園出來是214國道,行20公裡到下關,上G56杭瑞高速,看到一座清真寺:



據史料記載,雲南的清真寺是在元朝(公元1274年)由忽必烈委派入滇的行政官賽典赤.贍思丁首建的。賽典赤.贍思丁原是中亞布哈拉人(今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教徒。成吉思汗西征時受到招安,此後跟隨蒙古人南征北戰打天下,並被委以重任。他在滇主政五年,為民生作了不少貢獻,死在任上。至今還受到人民的稱頌和紀念。一個異國異族異教徒的才華能得到認可並委以重任,單憑這一點,就當對蒙古人刮目相看;同樣,一個遠道而來的外族統治者,能在短短的任期內作出澤被至今的民生政績,也不是僅僅為了向上司交差吧?我國有不少的多民族多文化聚集地區,面對紛繁復雜、日益尖銳的民族矛盾和文化衝突,當政者有沒有借鑒一下歷史的經驗呢?

大理下關到潞江壩出口225公裡,下了高速再行96公裡317省道,翻過高黎貢山,就是騰衝。

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中最西部的山脈,山勢陡峭,峰谷南北相間排列,有著極典型的高山峽谷自然地理垂直帶景觀和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它巨大的山體阻擋了西北寒流的侵襲,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在這裡形成了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所以在翻越高黎貢山時,明顯感受到了氣候和景色的變化。午餐在路邊傣家風味餐館用過,水果攤上賣的也是南方果品。96公裡的盤山道翻過兩個埡口,騰衝在望了。

騰衝縣城規模不小,街道整潔。找了家冠名翡翠的別墅酒店住下,稍事休整後,便溜達著逛街找飯折去了。

騰衝是我國最靠近緬甸翡翠原產地的地區。騰衝人最先發現了翡翠的商業價值,並首開翡翠加工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加工歷史,是東南亞重要的翡翠加工貿易集散地。所以滿大街玉石鋪星羅棋布,還有好幾個玉石鋪集中的“翡翠玉石城”,令人目不暇接。隨便逛了幾家,便看花了眼,各式玉器五彩斑斕晶瑩剔透,只敢隔著玻璃看,置店主的殷勤於不顧,怕的是一旦拿到手中便再也放不下。晚餐找了一家當地風味的餐館,口味和價格都令人滿意。回到酒店沏上釅釅的滇紅,幾天來的辛勞一掃而光。

第八天——騰衝

早起用過自助餐,退房上車,直奔火山地質公園。

騰衝火山地質公園是我國四大火山群之一,共有九十多座距今六億三千六百萬年以來形成的火山堆,直至三千八百年前還在噴發。特殊的地質結構,形成了奇異的火山地貌:火山錐、火山熔洞、熔岩石地、火山湖、堰塞瀑布、柱狀節理等,類型多樣,保存完整。這是大空山,典型的火山錐:



一公裡長的通道和568級登山石階都用就地取材的火山石砌成,很有特色。爬上山頂,中間是個大凹坑,放眼四周,還有不少類似的山頭。然後又去了龍江峽谷看柱狀節理:



這種形態是熔岩迅速冷卻造成的,但不知為什麼是方柱形呢?正因為搞不清楚所以稱之為鬼斧神工吧!

回程路過北海濕地,它屬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態系統,有大片漂浮於水面的草甸,花開季節猶如五彩繽紛的巨型花毯。如今正在修築圍牆,一來保護,二來收費。由於不當季,就沒停留,相同的還有櫻花谷、銀杏村等,留給下回吧。

回到縣城,去瞻仰國殤墓園。墓園為滇西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騰衝收復戰陣亡將士而建。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先生取楚辭“國殤”之篇名,題為“國殤墓園”。進大門有百米林蔭甬道,兩側巨松垂蓋,芳草如茵,循石級而上至第一台階,大門牌樓式,門牆八字形,再循石級而上,至第二級台階擋土牆,牆嵌石碑為蔣中正題李根源書之“碧血千秋”刻石,第二台階上建有莊嚴肅穆的忠烈祠:



祠後有於右任手書石刻:



忠烈祠後為烈士墓塚,頂端矗立著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烈士墓塚繞塔而建,以塔為園心,呈輻射狀縱隊列葬於緩坡周圍,計3646塚。小碑林立自上而下按軍階高低排列,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

一縷陽光照射在墓碑上:



頂端的紀念塔鐫有霍揆彰題寫的“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歲在乙酉季夏 立”和第二十集團軍總部所撰《騰衝會戰概要》。此塔是1982年9月14日重建的:



為了表達對抗日先烈們的崇敬和緬懷,我在此深深行鞠躬禮。

“青山有幸埋忠骨”,忠骨亦有幸埋青山。倘若將士們未在此役戰歿,或深入緬甸,無論存亡都難歸祖國;即使歸來,在隨後三年的內戰中亦難幸免,且死無葬身之地;再有逃命至孤島的,那也只能客死它鄉,永作望鄉之鬼;如不識時務留在本土,就一定會過上生不如死的日子。何得樹碑立傳至此?正所謂死得其時、死得其所,嗚乎哀哉!其實乃國之殤也!

祭畢,回到忠烈祠。凝望總理遺像:



今恰逢辛亥百年,革命尚未成功,總理在天之靈當作何感慨?一百年前推翻帝制,卻不能動搖專制。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主張“國家主權屬於全體國民”,而中國特色的民主是“為民作主”,兩者不共戴天。“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國要走自己的路。。......(此處略去76字)......民智混沌,肉食鄙薄,此乃民之殤也!

步出墓園,驅車去和順鄉。和順位於縣城西3公裡,村子坐落在坡地上,很遠就能看到。到了村口大牌坊,被告之門票80大洋。走過石橋,朱镕基題字撲面而來:



和順鄉歷史文化內蘊豐厚,有“華僑之鄉”、“書香名裡”之稱。這裡擁有中國鄉村第一座圖書館,還誕生了一大批出類拔萃的濟世之才。2005年獲央視評選“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現已被旅游集團開發。沿河建起了一溜仿古景點,展示民俗民風,給人感覺是掛羊頭賣狗肉。趕緊脫身,找到一家院門口掛有飲食招牌的進去,果然是做本地小吃的,於是把各色都嘗了個遍。點心風味獨到,尤其是蘸料做工精細,令人難舍,記得下次帶個瓶子來買些回家用。食罷,去和順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始建於1928年,由本鄉旅緬華僑捐資興辦。經歷年擴建,今有5500平方米規模。現藏書8萬余冊,分古籍、民國、現代三庫,典藏文獻圖書較為豐富。當地能湧現出眾多濟世英才,與此不無關系。而至今中國最廣大的農村,教育力量仍然薄弱,這不是缺少經費之類的借口可以搪塞得過去的。......(此處略去56字)......

“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和順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的滄桑歷史記錄下中國近代民眾啟蒙覺醒的腳步。只可惜陽春白雪和之者寡。民眾需要正確的教化和引導,才能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德國的法西斯、日本的軍國主義、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都得到當時當地民眾狂熱的支持,最終自食其果。誰都不是天生聖賢,走不上正確的體制軌道,遭罪的只能是勞苦大眾啊!

走出圖書館,已無意再游其他景點,一心想找到能洗溫泉的旅館,於是向熱海景區進發。

雲南地熱資源相當豐富,占全國已知溫泉數的1/4,以騰衝縣最為集中。騰衝是我國三大地熱區之一,約有80多個溫泉、沸泉遍布各地,其中尤以熱海最有代表性。此前在攻略上查得,熱海景區內有溫泉賓館,180元一晚,可泡溫泉數星星,十分誘人。興衝衝趕到景區門口一問,說現已漲價為1800元一晚,淡季打折最低為1280元。真有些超出想像,無奈繼續上山。至一叉路口,見標有“黃瓜箐溫泉”指示牌,距離一公裡,心想去砍砍價吧。轉彎上坡即到,黃瓜箐溫泉就在路邊,兩層的小院落,規模不大。前去一問價格:標房200元一天,溫泉免費隨意泡,還包含雙人三餐。間距一公裡,價差咋就這麼大那?沒說的,就住這兒啦!(待續)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