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 古城牆 燈會60/人 平日40/人
坐游5從兵馬俑博物館回到火車站,直接去和平門那兒取城牆燈會的票。這票是在未出發前一天在淘寶上購的,是當地的一家旅行社,原價60的燈會票賣48一張,另外還購了兩張大唐芙蓉園的套票(芙蓉園景觀之後詳說),因為小朋友1米2還差點,所以這次行程中的所有票,除飛機票外都不用花費。(省了一筆,好歹體會了一下矮個子的好處)
拿完票,我們就去了西安飯店吃了當地特色菜(日後詳解)。西安的城牆保護得很好,平日裡上城牆門票是40元的,一般早上9點開,晚上18:00點關門,若夏季去的話,城牆上有租自行車,可以圍著城牆騎,因為要沿著城牆走一圈那是要花上蠻長時間的。我們這次去已經沒有租車了。
16號正逢城牆燈會開展,在淘寶上打聽說“和平門—南門”這一段的燈最漂亮,其實也就這一段有燈,其他段是沒有燈的。我們從和平門上的城牆,看了下演出公告,皮影,秦腔,舞龍,聯體人偶等表演挺多,一路看看等,看看夜景,有表演的則停下來看一段,還是很不錯的。南門是集中地,相當於主會場,有穿著武士衣的士兵們巡邏,個頭都有180以上,當詢問可否合影的時候,還是很親切的,並停下所有活計認真配合。到達主會場廣場沒多久就趕上表演,人不多,表演得還不錯。
出南門城牆,好不容易打到車回賓館休息。
第四站 碑林 票價50/人
原本第三天的行程是打算去法門寺—乾陵的,後來發現原本一條游3可以解決的線路,現在改成2條線路才能走完,顯然我們的時間不夠,在賓館裡上網又查了下評論,法門寺的評論實在不咋樣,乾陵也就一般,但耗時太長,索性兩頭都不去,改去碑林了。這是計劃外的一站,因為說是搞書法的人去更有意義。但去了卻成了我這次行程中最喜歡的一個點。
從賓館出發打車去碑林,下了車,感覺就來了。碑林後門外的一條街上滿是小攤,最讓我激動的是那些當場寫春聯的攤兒,各式各樣的春聯掛著,過年的氣氛十足。我家每年都貼春聯,喜歡那種喜氣洋洋的氛圍,所以做功略時就打算在西安買個春聯,窗花啥的,還想著去哪兒買呢,誰知道就碰上了。想著參觀完碑林出來好好逛逛,於是繼續向前。
碑林邊上的一條街很安靜,和剛才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大門外的拴馬樁很有特色,樁子上的頭像每個都是不一樣的。 碑林全稱是碑林博物館,原先名為西安歷史博物館,看字面意思就知道裡面收藏了諸多的石碑,當然重點是石碑上的文字,到裡面之後才知道,還收藏了諸多的牌樓,石雕像等等很多東西。
說來也巧,去碑林的那天正趕上碑林書法家舉辦義寫活動,老公領了紅紙來等著書法家賜字,雖然人不多,但因為每個人都要寫好幾幅對聯,所以也排了蠻長的隊,到後面連紙都沒了。好不容易等快結束時,又蹭到一套印著龍文底的紅紙,所以就寫了兩幅,一幅貼在自家大門上,一幅貼到老爸老媽家的門上了。
碑林出來打消寫春聯的念頭,改看皮影,皮影是那邊的特色,也想著要帶一個回家做個紀念。在街上找了家批發皮影的鋪子,店家挺熱情,說她家的皮影,機器刻的都是進貨的,但手工的就都是自家工人刻的。也讓她介紹了下手工和機器的區別,還是很好辨認的。手工刻的皮影,圖案上的圈阿,弧阿都不規則,機器的就大小規則,機器的皮影上還有黃漬,那是機器溫度高把皮給燙焦的痕跡。店家說現在的皮影大多是牛皮的,我估摸著豬皮還差不多,驢皮的是很少的。女兒看中一幅龍的皮影,配上框30,我看中一幅手工的皮影,而且是沒有著色的,配上框80,買了樂滋滋的找地方吃飯去了。
第五站 鐘鼓樓 聯票40/人
從碑林出來,看地圖走到鐘鼓樓,到回民街找吃食(有關吃食以後作介紹)。吃完直奔鼓樓,回民街口就是鼓樓,鐘鼓樓聯票40。
鐘鼓樓兩處其實沒啥特別的玩意兒,登樓可以看到整個西安繁華地段的容貌,但因為天氣霧霾比較嚴重,所以也看不到啥。只是衝它離回民街,碑林比較近所以跑一次而已。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