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清晨的斯特拉斯堡已經下起了小雨,我按照昨天朋友指點,步行到輕軌車站,准備前往市中心。車站沒有專用的售票處,軌道的兩側月台上都設有兩部自動售票機,接受硬幣和信用卡。
列車非常干淨,外觀也很美觀,這些都遠勝首都的巴黎,行駛過程非常的安靜。
在市中心下車後就開始閑逛,我喜歡水,所以每到一個城市喜歡直奔河邊,然後沿著河畔慢慢的觀賞兩岸的人文和景色。
蘇州,號稱東方威尼斯,其實我感覺和斯特拉斯堡到有點相像,市中心,也就是老城區都被一條河所環繞,周邊也都有縱橫交錯的河道。
不同的是,數百年前的建築群依然佇立在斯特拉斯堡的城區,而古老蘇州的建築群,絕大多數早已成了加官晉爵的犧牲品。
因昨晚的酒店不包早餐,所以我就隨便進了河邊的一家餐館,餐館不大,似乎是一家人在經營,我要了一個牛角包和一杯cappuccino。
離開餐廳,出門就有一華人留學生跟我打招呼,簡單聊天後得知他是相約了幾個同學一起來這裡旅游的。
在歐洲的這段時間,見到的中國人無數,主動相互招呼的除了留學生,就只有一對老年的北京夫婦,另外還有日本和韓國的。內地出來旅游觀光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幾乎不會主動招呼不相識的,即使我主動招呼,能得到回應的,感覺也是非常勉強,也有的則不理不睬。
市中心的街道一如歐洲其他城市,都非常的狹窄,但規劃卻非常好,部分十字交叉路口,輕軌列車直接轉如地下。即使已經很窄的道路,有的一邊還停滿了車,絕大多數都是單方向行駛,類似國內的堵車這裡根本就沒有。
這裡也有老佛爺百貨公司,進去轉了一圈,發現歐洲本土的產品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但本土以外的,包括美國和日本品牌的售價則遠超香港。
老佛爺的對面,還有一家電器連鎖店,我也比較了一下我所知道價格的,蘋果筆記本比香港還貴,我用的佳能專業相機這裡沒有,所以無從比較,但相同的鏡頭,比如第二代防抖70-200mm,光圈2.8的,卻比香港貴了超過1100歐元,16-35mm,光圈2.8的,也比香港貴了約300多歐元。
在市中心廣場及附近街道也有很多臨時搭建的小商店和攤位,其中有家專售服裝的,還接受信用卡付款,這讓我覺得很新奇,試想,或許走遍全國的地攤,我們都幾乎不可能發現能夠刷卡消費的。
廣場小商店的商品則主要跟即將到來的聖誕假期有關的,吃喝裝飾等都有。攤主們也非常熱情,這點和去之前得到的信息是不相符的,之前聽說他們即使會也不願意講英語,對待講英語的比較冷淡。
而事實上,別說法語,我講英語都是極其有限的,但法國人也非常的熱情,能幫則幫,整個行程中沒有遇到一個冷漠的法國人。



中午1點半,朋友一家開車接我在附近的一家中餐館吃了午飯,餐館不大,但覺得廚師手藝比我在香榭麗大街旁的岔道裡吃的還好。一如法式大餐,即使是中餐,在這裡是看不見浪費的,吃多少點多少。如果用今天部分國人的說法,或許要覺得請客請飯的很小氣了,他們請客,桌上的菜如果不剩一些,似乎覺得難受!
午餐結束後,連續下了幾個小時的小雨也已經停了,朋友再開車帶我穿越了萊茵河,進入斯特拉斯堡對面的德國城鎮——凱爾。如飛友人解說,我肯定不會知道,穿越國境線就如同國內穿越一個城市,應該說比進城還簡單,國內沒進入一個城市,你幾乎躲不過收費站。
而這裡,相像中的邊防警察、海關是不存在的,連交巡警都沒見到一個,收費站也是沒有的。
凱爾的萊茵河畔,到處都是別墅,但並非像國內那樣全封閉的,家家戶戶也沒有見到有按防盜窗的,這才像一個真正的和諧社會!
沿河全部鋪滿了草坪,現代風格的德法友誼大橋橫跨萊茵河兩岸,不過,卻幾乎見不到行人,或許是冬天和即將天黑的緣故吧!


河水非常干淨,就如同我們長江黃河的中上游,泥水般的長江黃河中下游,在整個歐洲大陸恐怕也難覓!
雖然近在咫尺,但德國這邊的物價要低於法國,就如同今天的深圳市民,到了香港總得買點什麼回去一樣,很多法國人也會在凱爾買些自己需要的回去。
雖然整天沒有見過一縷陽光,但感覺斯特拉斯堡還是不錯的,相比巴黎,我更喜歡這裡。我沒有種族歧視傾向,不過巴黎的非洲黑人真沒給我留下什麼好印像,反而看到跳過地鐵收費站的,亂仍垃圾的。
當然,我也不能說黑人都不好,但至少在巴黎會有些不安全感。而在斯特拉斯堡,有始至終,我沒有見到一個黑人,整個城市給人一種祥和的感覺!任何時間段和地點,似乎都不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