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像麗江:day4 行走在懸崖邊緣——徒步之旅 虎跳峽
虎跳峽 納西古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歷經三個半小時,在徒步穿越了虎跳峽之中虎跳後,我終於明白了這才是爬山,而以往我經歷的種種爬山只能被稱作為游山。回味整個徒步的過程,真是令人記憶深刻啊!
冬季並不是游玩虎跳峽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是麗江的旱季。麗江雖然分四季,但氣溫比較怡人。夏天的最氣溫為30度,而一月份則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最低氣溫大約為零下2攝氏度。6月—10月為麗江的雨季,相對濕度會高些,這時候去虎跳峽看水更合適。因此,虎跳峽之行原本不在我們的計劃中。但對於這空出來的一天感覺過於空閑,因此我們還是決定去虎跳峽。所有人都對我們說:中虎跳以徒步為主,道路非常崎嶇,整個旅程會比較艱辛,對於老人和孩子不太合適,建議我們報上虎跳的團。但是在老公的堅持下,我們最終還是報了中虎跳的行程。因為根據以往的旅游經驗,我們對小悠子和婆婆的體力還是有信心的,畢竟中虎跳的景色可是比上虎跳吸引人多了。
虎跳峽是世界第三大峽谷,它位於麗江與香格裡拉的中間,以金沙江(長江)為界限。我們游玩的虎跳峽之中虎跳位於香格裡拉的境內。從大研古鎮開車至虎跳峽鎮將近有兩個半小時的車程。整個行程的路況以山路為主,特別是路過的滇藏公路,是一段砂石的路面,非常難走,顛簸異常,被導游戲稱為“把五髒六腑都顛出來的公路。”虎跳峽鎮是上中虎跳的必經之站,所以我們的午餐是在那邊用的。由於是大年初三,飯店只提供蛋炒飯(15元一大盤),雖然很簡單,但為了體力我們還是吃了。
用完午餐後,旅游大巴繼續前行,我們走的是比這之前更為恐怖的盤山公路,道路蜿蜒異常,往往是180度的大轉彎。有時候車子拐彎的時候,感覺已經行走在了懸崖邊緣,而底下就是萬丈深淵。雖然驚險,但景色卻美不勝收。整個峽谷縱深很長,清澈的金沙江宛如一條碧綠色的玉帶,在山谷間穿越,時而奔騰,時而舒緩。
旅游大巴把我們送至中虎跳峽的公路段,接下去的行程則需要我們徒步完成:從高高的路邊,徒步穿越到深深的谷底再回來。這是一條沒有台階的路,非常的原生態,以沙土和石塊為主要路面,而周圍則是雜草和各種植物。小心翼翼得下行了一段後,路面變得更崎嶇了,我們幾乎算是行走在懸崖的邊緣,需要緊緊抓住一邊的鐵絲才能通過。道路的難行程度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但是婆婆和小悠子還是跟上了。在行至半山腰處,我們聽到了“咩咩”的叫聲,原來是一大群山羊,它們正靈巧的在山坡上跳躍進食呢!原來,山羊真的是住在山上的!
歷經一個小時的徒步冒險,我們終於接近了谷底。到達簡易的休息站,我們已經能看到奔騰的白色激流了。導游說,下面的路會更難走。於是,讓悠悠和婆婆留在此處欣賞水流,而我和老公則繼續前行,向那更美的景色以及更難走的路挑戰。手腳並用、半走半爬,我們終於到達了谷底。果然,堅持到底才能欣賞到真正的美景。相比於藍月谷的優雅靜謐,虎跳峽的水則是壯觀、極富生命力的。坐在巨大的岩石上,我近身感受到了它的通透和它的節奏。 水流不止,生命不息!
返程的路更難走,因為我們將要面對的是體力和地勢兩方面的挑戰。上行需要更大的體力,對於城市裡來的我們,平視鮮少有這樣的高強度運動。幾乎所有的人的體力都已經支撐不住了,都是走一段休息一段。幸好一路上有幾個簡陋的休息站,能夠供我們小憩一會,補充一下體力。上行的途中還有兩架天梯,都是90度的垂直角度。導游對我說,5歲的孩子肯定爬不上去,你可以叫當地的居民把他背上去。到達第一個天梯後,我突然發現有兩條指示:右手邊寫著“天梯”,而左手邊則標著“便道”。詢問了休息站的老婆婆後得知:兩條路都能通行,並且路程是差不多的。於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便道,畢竟帶著老人和孩子,安全為主。第二架天梯則好走多了,只有5米高,悠悠不費勁的就爬上去了。當我們好不容易上行至三分之二的路途中,所有人的體力已經達到了極限。一直堅持著的悠悠小臉變得通紅,也走不動了。突然出現的馬夫成了我們的救星,於是最後的三分之一回程,悠悠是騎馬上去的。
下午3:30,山上的風開始大了起來,風卷著塵土向我們襲來,讓原本就體力衰弱的我們更搖搖欲墜起來。這時候,不管有多髒也顧不著了,扶著再說。我用圍巾把整個臉包得嚴嚴實實的,最終一步三喘的回到了路面上。看到向我招手的導游,我長長的噓了一口氣。
悠悠是整個旅途中最小的徒步者。在整個徒步過程中,他表現的非常勇敢、堅強、獨立,大家都非常佩服這位小小的徒步者,每一位路過的叔叔和阿姨都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雖然沒有完整的走完整個行程,但他的表現讓我感動,我深深的以他為豪。小悠子,你真棒!
回到大研古城已是晚上7點,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在古城口的肯德基用了餐。我定了晚上8點的納西古樂的票。納西古樂比譽為“音樂的活化石”。我一直對中國古老的文化所好奇,當我看到一群身著傳統納西服飾的花甲老人們淡定的坐在舞台上時,真的被他們感動了。整場樂會主要向我們展示了唐宋元代時期的一些古樂曲及吟唱。納西古樂會被稱為“三老”,演員的年紀老、演奏的樂曲古老、使用的樂器古老。最讓我印像深刻的是納西古樂會的創辦者——宣科老師,他已經82歲了,雖然一生經歷坎坷,但他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深深得感動了我們,激勵著我們。
這一天,雖然疲憊不堪,但是極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