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阿尼瑪卿助學記

作者: wawwa

導讀阿尼瑪卿雪山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位於青海省果洛州花石峽的下大武鄉。在雪山腳下一片空曠的河谷地帶,當地寺院的才仁拉加活佛歷時十年,終於建成了集寺院、學校於一體的“阿尼瑪卿藏族文化中心”。雪山腳下海拔4000米,在這裡看不到高大的植被,所以含氧量也是比一般高原要低些。 借著十一長假,我和旻方提前背起行囊出發了,去阿尼瑪卿做一名不清楚教學 ...

阿尼瑪卿雪山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位於青海省果洛州花石峽的下大武鄉。在雪山腳下一片空曠的河谷地帶,當地寺院的才仁拉加活佛歷時十年,終於建成了集寺院、學校於一體的“阿尼瑪卿藏族文化中心”。雪山腳下海拔4000米,在這裡看不到高大的植被,所以含氧量也是比一般高原要低些。

借著十一長假,我和旻方提前背起行囊出發了,去阿尼瑪卿做一名不清楚教學目的的老師。由於和當地喇嘛電話溝通存在一些語言和理解上的障礙,在出發前並不清楚當地30名學生的情況,只是根據要求采購了《學前漢語拼音》《初一語文》《初一數學》《初一地理》《初一歷史》和《成語詞典》《新華字典》及當當訂購的一些少兒百科類書籍。相信只要懷著一顆平常心,焦點放在當地人的學習提升上,到了那裡自然就會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教書了。

頭一天晚上晚班飛機讓我們凌晨一點才抵達了西寧,第二天上午9點可愛的南泰師傅帶著一位藏族司機拉上我們和沉甸甸的書籍及一些生活物資開始向阿尼瑪卿雪山駛去。一路上四周連綿起伏的山巒伴隨著我們不斷地升高,大約到了傍晚7點鐘左右我們接近花石峽,離開了214國道駛入了前往下大武鄉的小路(泥路)。此時天空中已經是大雪紛飛,我們的視線中除了白色就是黑色,我的人生第一次真正在非黑即白中體驗著……小路的顛簸讓我感嘆藏族司機山路的駕駛技術!過了晚間8點,車外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在車燈的照耀下淌過溪水終於來到了阿尼瑪卿藏族文化中心,下車時發現雪已經有30CM厚了。

當晚匆匆用餐後和南泰師傅就在教室調試起我們攜帶的投影儀、音箱和電腦設備。當地是沒有電網的,夜間所有照明是靠自己建造的太陽能發電設備解決的,因此電壓等問題考驗著我們的設備,而新落成的教室電源插座也從未接受過檢驗。最終在唯一一間插座有電的房間接了一個很長的接線板到授課教室解決了投影設備的使用問題。

愛在授課

第二天清晨盥洗完畢走出房間,瞬間被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所震撼,地是白色的,山是白色的,房子也是白色的,而此時的日期是9月28日。

9點整走進教室,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最小的學生10歲(看上去只有6歲左右),最大的大概50歲了,有的是普通的牧民,有的卻是穿著袈裟的喇嘛,還有些連我說的普通話也一個字都聽不懂。南泰師傅也只是樂著坐在了第一排,沒有人來介紹我們是誰,來自哪裡,來干什麼,或許大家心裡都明白。習慣的開場白程序在這裡換成了30來張憨憨的笑臉看著你,站慣講台的我此時也有些尷尬,顛三倒四地做個簡單的介紹,簡單到我們的姓名也沒有告訴大家。在內地重要的姓名來到這裡是那麼的無所謂了,我們是誰其實在這一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那份暖暖的愛,愛這群不能稱之為孩子的學生,愛這一雙雙熱切的目光……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家見了我們都會帶著點害羞地喊聲“老師好!”。

這次來阿尼瑪卿授課的目的有四點,第一點是教會學生漢語拼音和部首查字典,便於今後自學漢語;第二點是讓當地學生了解地理歷史的基本常識,激發對世界探索的興趣;第三點是傳授《弟子規》的教導,樹立規範的行為舉止和價值觀;第四點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避免當地環境污染。

每天上午我們將學生分成二個班級,一個班級是接受過9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由旻方老師教授歷史地理;另一個班級是不懂漢語的學生,由我帶領學習漢語拼音。下午是集體課程,主要以《弟子規》為主,有時穿插講解環保或去戶外上堂體育課。每天晚上,大家一起觀看電影一部。

教授這樣的學生確實有些難度,他們生長的環境和對事物理解都和我們認為的常規有偏差,可是這裡學生對學習的高度專注讓我感動。每天早晨9點開始上課,每當課中我問同學們要不要休息時,每個人都是搖著頭示意不要下課,那期盼的眼神告訴你抓緊時間學習吧!因此上午3個小時的課程,中間只有一次10分鐘的休息,也正是因為這些學生們的用功,讓我僅僅用了4個上午的時間就教會了大家漢語拼音的拼讀及用部首查字典學漢字,同時在這四個上午的時間裡大家還學會了上百個漢字,了解了人類的起源和炎黃子孫的來源。所有這一切學習的溝通我們除了靠讀、說就是依靠畫畫和手勢,我真正體會到用心溝通的力量!當你全然用心去支持對方的時候,所有的障礙都會迎刃而解,生命內在的潛能是如此之強大,強大到你自己都不曾想像過,說者、聽者都是如此,語言在這樣的交流中已經是無足輕重的了……謝謝你們對學習的這份熱愛,謝謝你們給予我這份體驗和收獲,謝謝!

樂在環保

第一天下午花了一個半小時向大家講解了何為“白色污染”,對環境破壞的後果,我們要如何行動愛護家園。在阿尼瑪卿主要的污染是食品包裝袋和飲料瓶。面對環保的第一課就是撿垃圾,下午下課後我們全體人員分工開始清理“阿尼瑪卿藏族文化中心”院子裡的垃圾。感嘆喇嘛們的超強行動力,從老師到小活佛,從廚師到學生都認真仔細地發現每一個垃圾,小到一個礦泉水瓶蓋都不放過,人人干得不亦樂乎,熱火朝天,有的邊干還邊哼著歌曲……一片快樂的景像。

文化中心外的河谷旁是這裡垃圾的堆放點,我們當天將集中的垃圾同樣一車車的運送到河谷邊,可是來到河谷邊我們發現這裡的垃圾太多了,100米左右的河谷邊零星堆滿了垃圾,讓美麗的河谷變的破敗不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恢復原有的美麗成為我們必須立刻思考解決的頭等大事。

經過旻方大腦的快速綜合分析,決定采用焚燒法,這樣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垃圾,無法焚燒的就采用填埋法。旻方從這一刻起成為了雪山腳下的“垃圾指揮家”,帶領著喇嘛工作團商討方案,尋找廢棄的汽油桶,自制垃圾桶,確定垃圾桶擺放位置,勘探填埋垃圾地點,制定垃圾和垃圾桶管理辦法,落實垃圾值日生和垃圾處理負責人等一系列事物。

在我們即將離開的前一天旻方和南泰共制作了5個垃圾桶,分別放在宿舍、食堂、大殿、教室和院門口,並且建立了一個“垃圾中心”,是河谷邊一條隱蔽的深溝,非常便於填埋(由於這裡的土質是凍土,很難挖大坑)。與此同時西仁丹巴老師帶著班長等排出了《垃圾值日生表》,每天3名學生負責,10天一輪。



雖然撿垃圾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海拔4000米撿垃圾常常是讓我頭昏眼花。當面對最後一刻的成果和一張張的笑臉時,什麼都值得了。南泰師傅主動承諾在明年開春的時候將河谷邊所有的垃圾處理干淨,還阿尼瑪卿一片純淨的土地!謝謝你們有這麼強的接受能力,謝謝你們為這個地球所做的一份貢獻!

苦在生活

9月底阿尼瑪卿的氣候說變就變,有時看著暖暖的太陽就帶著學生們出去踢球,可是踢了一會就下起了大雪,風也呼呼的叫,或許這就是高原!27日早晨在西寧還穿著T恤,可是過了中午就將棉襖穿在了身,到了阿尼瑪卿是將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了,估計多數時候氣溫在0度以下了。好在我們住的學生宿舍裡生了爐子,房間裡還是很暖和。質樸的2位小喇嘛每天都為我們添煤生火,端茶送水,照顧的特別周到細致。

由於高原缺氧,每日夜裡都會覺得睡不踏實,凌晨5點左右就會醒過來,然後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著那寂靜中突然響起的鑼聲,由慢到快催促著學生們起床了。我特別喜歡這個鑼聲,敲鑼者的節奏把握的非常到位,完全符合人體生理接受程度,而且這是我的催眠曲。聽到這鑼鳴後,我會很安詳的再睡上1小時,而且是睡得特別舒服的1個小時。(鑼聲會在6點50響起,每天我們8點起床。)

在這裡買不到任何東西,因為沒有商店超市,所以我在阿尼瑪卿也沒有用過一分錢。每天的早餐都是稀飯和榨菜,感覺還不錯吧?可是高原沒有煮熟的稀飯還是非常難喝的,我幾乎就沒有吃過一頓早餐。每天的12點和18點30分是午餐和晚餐時間,我們會去食堂用餐。每餐基本有2到4個菜,辣椒絲、西葫蘆片、白菜、土豆,聽著也算豐盛,但是當每天、每頓內容和味道都完全一致的時候,心裡會有些抓狂。在吃上唯一享受就是衝上一杯自帶的立頓奶茶,真是美味至極啊,那淡淡的茶香包裹著奶味簡直是完美的無可挑剔!不過,數量有限,每天只能1杯,省下的要分給大家喝。有一天早晨起床後,旻方說:“我想起一部電影。”我問:“什麼?”答:“《甲方乙方》”我笑了:“這裡連雞也沒得偷!”。學生和喇嘛們其實吃的比我們還要差的多,每頓只有一個菜,拌點米飯或面湯什麼的就吃了,我從來沒有聽到一句抱怨的話,每個人都洋溢著張張笑臉。才仁拉加活佛提供著所有人的吃住。

貴在情意

在這裡看不倒熱情的握手,激情澎湃的介紹,說不盡的感激,在這裡也聽不到一句贊美之詞,在這裡有的是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個用心的點頭,一次樓梯上友善的讓道,一聲羞澀的“老師好”……在這裡所有的一切都變得簡單而質樸、真實而直接,沒有雕琢的修飾,只有真情的笑聲!

在離開的前一天下午,所有的人聚到了河谷邊地草甸子上,孩子們為我們獻上了美麗動聽的歌謠,歡快奔放的舞蹈……我們盡情的玩耍,為的只是這一刻的釋懷!我們的脖子上被含蓄的學生們掛上了30多條哈達,雪白的、金黃的堆滿一身,也將他們無聲的愛填滿了我們的心。那一瞬間,這些天以來的所有辛苦都一一拋在了腦後,和這濃濃的情誼相比,吃的、住的、寒冷和高原反應也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生命如斯,值矣!!此刻我想說:“我愛你,阿尼瑪卿!”。

“也喜愛著丹增的雪蓮花!”

丹增是這裡一位18歲的小喇嘛,在他身上洋溢著青春的喜悅,大雪紛飛的時候還光著膀子玩球,無論草地是多麼千瘡百孔,不管籃球架常常會掉下來,他總是玩的那麼認真開心。同時他被我們稱為“學習狂人”,這是一個對知識充滿熱情的小喇嘛,每天有許多問不完地問題,電腦的、文字的、歷史的等等,而且有時還會拿藏漢文化進行比較,著實讓人歡喜!臨別前夜,他將自己爬了一整天山而采摘到的雪蓮花送給了我們。我知道這不只是幾朵雪蓮花,而是一顆對知識喜愛的心!同時在我心中也許下了一個承諾:“我將一直支持著丹增的學習!”。

寫給西仁丹巴

(西仁丹巴是當地的藏文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喇嘛,大家都尊稱他為堪布,看上去有50歲的年紀了。)

西仁丹巴老師,您好!

非常高興能在阿尼瑪卿與您相識!第一眼看到您就讓我的心有剎那間的停滯,這種感覺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這一刻的停滯是您的安定、您的從容、您的慈悲、您無比寬廣的愛深深地把我包裹住了,我頭腦中一切的思維在這一刻停止,只有心靜靜地感受著、欣賞著……

接下來每天的上課您總是坐在第一排——我的對面,用熱忱、探究而專注的眼神看著黑板,認真地跟著我讀啊、寫啊……我感受到您是漢語拼音學的最快最好的學生,我也深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您已經可以通過字典完成中文的自學了。您對學習的執著、認真和嚴謹的態度也將鞭策著我,在今後的日子裡更加努力地探索……謝謝您!

我知道您聽不懂漢語,可是每天下午的《弟子規》您總是聚精會神地看著、聽著、讀著,那幾天我非常的好奇,很想問問您到底在聽什麼呢?能聽懂嗎?可是每當看到您時,我話到嘴邊卻又不自主的咽了回去,您那慈祥的眼睛告訴我您心裡都明白,您用了另一種方式在聽……其實《弟子規》所講對於一位堪布來說已經都已做到了,何必再如此簡單地學習呢?但是您依然像小學生一樣聆聽,在您身上我看到了當下的力量,沒有比較的無分別心。與其說是我在講《弟子規》,不如說是西仁丹巴老師在為我演示生命幸福的真諦!謝謝您!

當我說要撿垃圾時,您又是默默無聞地去行動,您沒有像一般的老師那樣指手畫腳地指揮著學生,而是低著頭認真的撿著垃圾,哪怕是被壓在建材下面的垃圾,您也是仔細的把那些木板水管搬去,把垃圾清掃干淨,所有的人在您的影響下都認真地清掃、推運垃圾……您讓我看到“言傳不如身教”的魅力!謝謝您!

當我說集體做游戲的時候,您又沒有絲毫猶豫地欣然接受,和其他喇嘛、孩子一塊的玩耍、嬉笑,沒有老師們常有的拘謹和所謂的架子,您是如此自然地存在著,您的威儀不需要靠名牌服裝和特殊頭銜等的支撐,您的威儀是由流淌在您血液中的尊重、信任和愛滋養而成的,是生命中真正不倒的威儀!謝謝您!

在阿尼瑪卿的日子裡雖然我沒有和您正式地說過一句話,每次路過總是彼此點點頭,交換一個微笑,擦肩而過……可是在我心中您也是我的老師,我敬重的好老師!短短的一周時間裡,您在無聲無息中教會了我許許多多……正是因為有了您的出現,相信我的人生從此會多了一份光彩,謝謝您,敬愛的西仁丹巴老師!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跟隨您學習藏文,有機會聆聽您對佛經的闡釋。

寫給我的思考

在阿尼瑪卿的每天都覺得很苦很苦,可是細細的想來,雖然天冷但有爐子生火取暖;雖然物資缺乏沒有商店但每日還是有3種蔬菜食用;雖然沒有可口的肉食但我有自帶的金槍魚罐頭;雖然沒有高床軟枕但也有整潔有序的宿舍;雖然不能洗澡但也有熱水洗漱;沒有電網卻每晚7點到11點提供太陽能電力……其實一切真的都很好,至少在沒有電網、沒有移動的地方有這些已經是非常的奢侈了,可是我們為什麼覺得苦呢?或許是生活習慣的變化無法適應?缺乏物資娛樂的無所適從?其實是我們的心無法安住在當下,對過去的粘連,對未來的期盼,讓我們多了份分別心,於是錯過了感受當下的寧靜與美麗,不安與煩悶油然而生,變得好苦好苦啊!謝謝阿尼瑪卿讓我進一步看到了真實的我,謝謝!

在阿尼瑪卿還有一位老師就是南泰師傅,他每天下午為大家教授故事。和藹可親的南泰師傅30出頭,整天笑眯眯的,他告訴我們他戶口本學歷一欄上寫著“文盲”,可是在我眼裡他是這裡懂的最多的人,會看書、寫字、記賬,還會打字上網,用QQ接收文件,建立空間等等,然而這裡有許多學生是玉樹的初中、甚至高中畢業生,他們連乘法口訣也背不完整,“文盲”教著高中生,學習究竟是為文憑還是學問呢?中國教育何去何從真的值得思考了!

2001年開始,才仁拉加活佛開始為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學校而奔波。10年來終於完成了心願,從最初設想的一個愛心小學到如今落成的文化中心及已經被教委批准的阿尼瑪卿職業學校,這其中靠的是信心、專注和堅持,更離不開對使命的追逐!試問現在浮躁的我們又有什麼樣的使命感呢?有多少人可以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堅持的往前行動著?我們追求的往往是一份高薪而清閑的工作,攀比著更高的物質奢華享受,推卸著本該承擔的責任與使命,馬馬虎虎差不多的做著日常的事情……這樣的狀態究竟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生命質量?活著我們將何去何從呢?

……

回到上海後,阿尼瑪卿的一張張笑臉常常浮現在我眼前!在自然條件和物質條件都如此惡劣的地方,還有著那麼多充滿著渴望和期盼並快樂著的眼神,我想說:“珍惜眼前所擁有的!珍惜上蒼給予我們富足的條件並因此而認真工作學習吧!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而讓其活出價值吧!”

謹以此文感召更多的人走進阿尼瑪卿藏族文化中心!!!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