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峪風景名勝區位於大連地區莊河市北40余公裡的仙人洞鎮北部。這裡風光旖旎,景色秀麗。既有雲南石林的奇特,又有桂林山水的清雋,融山、水、林、溪、
泉勝景於一體,集奇、險、雄、秀、野於一身。挺拔崢嶸中含有清秀,粗獷雄
奇中寓有嫵媚,濃彩重墨中透出淡雅,清新豪放中顯得莊重。一年四季,景色
各異:春天山花爛漫,夏季溪水潺潺,秋季霜染楓葉,冬季雪野冰川。
冰峪風景區由龍華山、小峪河谷和英納河谷構成,中心景區47平方公裡,
保護帶64平方公裡,規劃總面積100多平方公裡,風景區內有景點30多處,景
觀數百個,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龍華山,又叫天台山,古稱小華山,位於景區南部,海拔561.2米。山
勢峭麗,峰巒疊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古松競奇。在龍華山
天台峰前,半山腰懸崖間有一大洞,傳說早先洞口石壁上刻有“藏君洞”三
個大字,石壁上還刻有:“薛仁貴征遼東,因一時失利,曾藏身於此洞。故
名。”明初高僧宏真來到這裡,改“藏君洞”為“般若洞”。因宏真在此修
煉成仙,所以當地人又把般若洞改稱仙人洞。洞有上口和下口,下口處有兩
眼“龍泉”,常年不枯,泉邊有一棵400多年的銀杏樹,至今仍枝繁葉茂。
上洞口內地面較寬闊,東西長約25米,南北寬約25米,高約20米。天元二十
年(公元1397年),宏真用多年化緣積攢的錢在般若洞上洞口內建了一座廟。
三間大佛殿,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間是寶幢王佛,西間是彌勒尊佛。兩側
是十八羅漢。東廂房三間,是禪堂。門東修了一座鐘樓,門西台上修了一座
望海樓,這座望海樓是宏真懷念師父的地方。從上洞門外往前走幾步就是懸
崖峭壁,為了防止意外,砌了一道石牆。因廟宇建在仙人洞上洞口內,所以
當地人又稱其為仙人洞上廟。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間,上廟內的文化古
跡遭到了嚴重破壞。仙人洞下廟,原名“聖水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
(公觀院內建了一處碑林院,彙集了歷代重修廟宇的石碑和為歷代貞婦烈女
所立的貞節碑數十座。1985年又整修了仙人洞。
由仙人洞向東去,登高數十米,便是天台峰的“天上天”。立足山巔,
縱目遠眺,近山遠峰、淺灘深壑,盡收眼底。日出時,只見水氣氤氳,蒸騰
回旋,座座峰頂的孤島岩礁,飄浮於雲海雪浪之中。日落時,雲蒸霞蔚,綿
綿群山,溢金流彩,分外妖嬈。
走下天台峰,越過一塊塊荒棄的梯田——當年仙人洞僧道的口糧田,便
進入了東西與南北交叉的蜿蜒的峽谷。陡峻的山崖上宛如神工斧鑿般的嶙峋
怪石,姿態各異,猶如一幅幅丹青國畫。仙人洞一帶的奇峰勝景大都薈萃於
此。“猛虎聽經”形像逼真;“塔石雄獅”高大雄偉;“龍泉飛瀑”滌濾清
心;“石林峪”玲瓏剔透。有一塊斜立於水面的石壁,仿佛一葉逆流而進的
孤帆;有一怪石似秀才捧書看榜,觀而不語;有的如頂盔披甲的古代將軍,
正在指揮士兵爬山攻堅。至於有的似毛牛趕像,有的像立馬騰空,有的如猛
虎過崗,形似雄鷹、猿猴、駱駝等飛禽走獸模樣的奇石不勝枚舉。沿谷而行,
邊走邊看,突然有一座陡峭的石壁迎面擋住雲路,可是順著水流繞過去,面
前頓時開闊,另一奇峰佳景又呈現在眼前,真個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小峪河谷位於龍華山北。河谷狹長幽深曲折,河水清柔平靜而湍急;兩
岸峭壁綿亙秀絕,奇峰怪石聳峙嶙峋;崖上岩松多姿,崖下碧潭珠聯。藤葛
攀援纏繞,處處野趣橫生。邃谷重重,景點繁多。“蒼天舒”天光水色交相
輝映;“宏真塋”古風尚存雅氣猶在;“虎回頭”居高臨下氣勢逼人;“朝
天闕”神蛙拜天神態自然;“別有天”巨獒守靈岩,雄獅望日月驚險雄奇;
“醉佛”形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世界殊”、“母子情峰”、“神女峰”、
“靈秀峰”、“女媧峰”、“靈隱洞”妙境無窮;“大觀門”自然造型宏偉,
氣勢磅礡;“群仙居”、“羅漢聚會”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小峪河谷以小峪
河彎曲潺潺和溝谷挺拔巍然而著稱。一水相間,奇峰連綿富有黃山之奇,路
傳山深,青松怪石布於其間,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小峪河水,忽而湧起
朵朵白浪,忽而蕩起層層漣漪,忽而流入碧潭天地,忽而飛瀉峭壁夾岸。小
峪河谷,溝溝相連溝溝奇,石石競秀石石怪。
英納河谷位於景區北端,是冰峪風景區最雄偉壯觀之處。英納河源遠流長貫
穿其中。河谷縈繞回環,潺流不絕的河水,清澈見底的碧潭,飄飄灑灑淌銀
瀉玉。綠樹掩映著村舍茅屋,山間禽飛鳥唱,蛙鼓蟬鳴,恰如絕妙的山水畫,
動人的田園詩。
英納河谷的東端,奇峰碧水風景如畫,這裡叫“雲水渡”。傳說早先有
兩條龍因犯天條,玉皇大帝派楊二郎趕山將它們壓在這裡,後來劫數屆滿,
玉皇大帝命巨靈神來開山,把它們救出,但罰其在這裡衝刷河道。成功之後,
在大水傾瀉於東南,雲霧潮湧向西北的巨靈神帶它們從這裡升天,所以,這
裡叫“雲水渡”。
由“雲水渡”沿英納河谷西行,在英納河與小峪河彙合處,便是“雙龍
會”。人們說在“雲水渡”升天的兩條龍在這裡相會,“雙龍會”由此得名。
這裡景觀眾多傳說優美。“月劍潭”、“日槊潭”、“中流砥柱”、“龍門
潭”、“萬壽葉石”、“鎮山老石人”、“碑石” (又叫銀汞洞)等,雄奇
多姿。
由“雙龍會”沿英納河谷西行不遠,便到了被譽為“遼南小桂林”的冰
峪溝。據傳說,唐朝李世民東征遼東時路過此地,時值陽春三月,溝外青山
吐翠春光艷,溝裡冰封雪飄徹骨寒。溝口狹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太宗
見此奇景大喜,即興命名此地為“冰峪”,又稱“兵御溝”。冰峪溝是整個
冰峪風景區的中心,這裡九曲十八彎的小河流水分外清澈,這裡的山峰千姿
百態各具豐姿,這裡的岩溶景觀姿態各異:有的似神翁騎鶴,有的似虎非虎,
有的似玉女騰雲,有的似臥獅長嘯。
沿著英納河谷繼續西行,奇觀美景目不暇接。“樂游源”、“攔馬牆”、
“天然大盆景”、“金雕石”、“豬馱龜”、“九疊飛瀑”、“鐵壁清流”、
“天壁峰”、“騰龍澗”、“靜心湖”、“雲盤谷”、“漁樵石”,真是無
處不奇美不勝收。
景區內的山屬千山余脈,石英岩結構,是黃河以北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喀
斯特地貌。經地質專家的多次考察,初步斷定,這裡的地質是第四紀冰川期
形成的,並在這裡發現了多處冰川遺跡。
景區內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在1,740公頃原生型生態森林
裡不僅有高寒山區植物和暖溫帶植物,而且還有亞熱帶植物。從植物種類上
看,木本植物150余種,草本植物500余種。這裡還生長著珍貴的三椏藥樟、
海州常杉、蘭果紫珠、燈台樹等10余處亞熱帶植物,這裡不僅被定為遼寧
省自然保護區,1992年7月25日,又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