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北京之十三(北京天文館)

作者: 韓聞

導讀哎呀!小時候對天文館是多麼的向往,六歲來到北京多麼想到天文館看看太陽,可是未能如願,多年過去了,那個小小的願望早已經淡忘了,倒有機會來到了北京天文館。 改革開放三十年,多數“單位”都已經改換門庭,天文館也一樣,上圖是老館,下圖是新館。 要說新館有什麼特別,我看就是新館主要是為了賺錢設計的。因為這個館主要是放電影的,各種電影,什麼3D ...

哎呀!小時候對天文館是多麼的向往,六歲來到北京多麼想到天文館看看太陽,可是未能如願,多年過去了,那個小小的願望早已經淡忘了,倒有機會來到了北京天文館。



改革開放三十年,多數“單位”都已經改換門庭,天文館也一樣,上圖是老館,下圖是新館。



要說新館有什麼特別,我看就是新館主要是為了賺錢設計的。因為這個館主要是放電影的,各種電影,什麼3D,什麼4D等等了。都是天文學方面的。每個電影的票價都不菲啊!



建設天文館的錢是納稅人的錢,建好了納稅人繼續拿錢去看。好啊!



新館內景倒也算是空間感科技感十足吧!



從小時候就向往來天文館看太陽,就是想親眼看看火紅的太陽是個什麼樣子。可是見上圖,實際上,這就是在天文館你能看到的太陽,白紙一張,上面有幾個黑點(黑子),雖然是實時的圖像,但這有什麼意思呢!人家一邊解說的不美其名曰呢,說是直接看太陽太刺眼,只能通過屏幕打到這張紙上來看。聽得好像還很有道理一樣,我感覺這話說得與“中國的汽油價格與美國一樣”具有一樣深刻的道理!



我倒是想,陰天能不能看到這個圖像,如果能,我想聽聽那時解說員如何解說……



下圖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陽的圖像,但是,呵呵,照相能照成這樣,就是實時不能看成這樣,中國的科技可真發達。



這就是朝鮮最近要發的東西!







下圖是銀河系,你能找到地球在什麼地方嗎?可能你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小時候,舅舅家的一本《通俗天文學》啟蒙了我對宇宙的興趣。



現在,60多歲的舅舅仍然每期都要看《天文學》雜志,我想他的內心是無比強大的。













館裡有許多可以由觀眾參與的體驗項目。



下圖中間飄起的圓盤,裡面裝的氫氣,所以可以飄浮在空中。



























我覺得心理不強大的人也不必深入了解天文學,否則有可能會陷入一種生存的思考,而這種思考是沒有答案的,思考者會形成不能自拔的境地。



不過學好天文學的人一般不會自殺,因為自殺者有很強烈的存在感,而天文學家對自己的生命基本是客觀的漠視!



這是一個會懸浮的陀螺。當陀螺旋轉到一定速度的時候,它就會懸起來,原理是異性相斥的道理。



這個劇場好不好,真好,一看就想進去,拿錢吧!



這個傅科擺,是由固定在天棚的一個鐘錘,由於地球的自轉,球會以一定的規律擺動,你能想像出它擺的曲線是什麼樣子嗎?



天棚上畫著古代與天與關系的神話。



下圖是北京中小學生天文攝影大賽作品。這個照片也不難拍,就是長時間曝光的結果。



我也該露露臉了!





直到最近的幾年前,我才從理性上明白,地球為什麼會有四季,根本原因不是與太陽的距離,而是地球的自轉軸與公轉軸相比是斜的。如果我小時候就能看到這個模形,立刻我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了,可是小時候只有書本的理論,沒有模型這樣直觀的教具。





這個小伙子是天文館的自願者,當然也是天文愛好者,他為大家講解天文學知識。









我建議,成人如果對天文學不感興趣,可以不來此參觀,但是孩子應該來此參觀,對孩子的教育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如果想觀測月亮和星星的話,又如果周五是天晴的話,當晚可以到天文館用天文望遠鏡觀測。

下一篇游記將帶大家到“北京音樂廳”聽一場交響音樂會。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