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原本給我的印像,是小學課本中的攔海造田,是大國崛起裡面的海上馬車夫,是綠茵場上的橙色軍團,是漫天揮灑的郁金香,風車,是木鞋。。。

此行阿姆斯特丹,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荷蘭濃郁的色彩,是安逸快樂的居民。
到阿姆斯特丹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在街上隨意逛了逛,也沒來得及去什麼景點,就直接去吃晚飯了。
荷蘭的大街,非常清潔干淨,兩旁的河水有濃郁的綠色,但也非常干淨。這點很奇怪,咱們的河水一般有這種濃郁綠色,漂滿浮萍的時候,一般都意味著水質已經變差了。
當然,讓國人最為側目的,肯定是荷蘭滿大街的自行車了。尤其大部分的自行車,並不是當前國內尊崇的時尚樣式,反而更接近於咱們八十年代滿大街的鳳凰、飛鴿、永久。。
留個照片,稍微給點懷舊效果,誰能知道這是2011年的荷蘭街頭?

導游很鬼,吃過飯,就將沒有自費增加阿姆斯特丹夜游的游客們送回城區外邊的酒店了。自恃還算走南闖北,沒有自費,到了就去酒店,又在酒店前台叫了輛出租,殺回市區,倒是省了一筆費用。
晚上之所以去也有,主要是去紅燈區,在荷蘭貌似叫花街。再三被警告,紅燈區不可以照相,所以只在街口照了一張。紅燈區離傍晚就餐的地方很近,步行可達。

紅燈區沿著一條小河布局,類似北京的後海,兩岸都是小房屋,大大的櫥窗,各色職業妓女在裡面展示著自己。在荷蘭,妓女是合法職業,也有嚴格的從業資格和體檢,並不被社會鄙視,很多女孩,真的非常非常漂亮,身材也是非常好。當然,也有體態臃腫的,估計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吧。
夜深,回酒店休息了,找到和司機約定好的地點,沒有太多的麻煩。(個人經驗,出行帶著住宿酒店的名片,是非常必須和必要的,否則你很難描述你的住宿地點的)
清晨,天剛剛有些微亮,無論是酒店庭院還是水面都是一片靜謐。仿佛還在沉睡沒有醒來,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微風吹來,浮雲飄過。

小港裡面,收起帆的泊船,高低勾勒出小港的心跳。

回到酒店,才剛剛有些人生喧嘩。

到酒店裡面明顯海港風格的餐廳用過早餐。

上午乘車前往荷蘭的風情小鎮,小鎮應該是專門面向游客的,並沒有居民。首先看到的,就是荷蘭的特色建築—風車。

大大小小的風車,稀稀疏疏的散落在綠地上,一般風車周圍都會有覆這紅磚瓦的小屋,倒影掩映在河水上,濃郁而悠閑的田園意境。

大片的草地,讓荷蘭的綿羊住宿和餐飲情況極為優越:)做為游客,不禁感慨一句:荷蘭綿羊胖過豬。

走過草地,到一座很大木屋中,觀賞荷蘭齊名風車的另一特色—木鞋的制作。直接看圖吧,不再多加描述,感覺就類似於國內配鑰匙,選好木坯後,就把方木塊和一個已經成型的木鞋一起放在車床上,電鈕一按,削、刨、磨依次流水作業,很快一個木鞋制作完成。

木屋內還有很多的工藝品。不貴,可買來作為禮物回國送朋友。

離開小鎮了,再次回頭看,濃郁的色彩,讓你不由得把一切的景物濃縮成了一幅油畫,至今回憶那個上午,還是如此的油畫回憶。

直奔阿姆斯特丹非常有名的小鎮—海港小鎮,最體現荷蘭攔海造田味道的海邊小鎮。
沿著還開車行駛,最先看到的是海堤和船帆。

步行走在海港上,多是私家的游船停靠。

先去吃一頓有名的荷蘭鯡魚大餐。個人感覺,這個“大”字有點名不副實,除了一整條烤鯡魚之外,就是大盆的胡蘿蔔,土豆,生菜等配菜了。不過,魚倒是挺大,也很嫩,很香。

海港小鎮,地如其名,就是海港邊上的一座小城鎮。居民和游客都非常多,從海港的步道上走下來,就是當地的民居。

兩側,出了餐館,酒吧,還有很多的工藝品店。

一側,就是海風、船鐘的堤岸渡口。

一側,就是楊柳、小溪的田園村莊。

離開人群,在海港的盡頭,靜靜的一個人走,一個人笑。

下午,去的鑽石工廠。以鑽石作為此行的結尾吧,雖然突兀,但也算像征著此行在心中的珍貴和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