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2月23日,今天上午我們最後看一次梯田就要離開元陽了,早上司機帶我們來到黃草嶺。這裡不售票,人也不多,觀景台中有一棵梨花樹開得正茂盛,初升的陽光照在梯田旁邊的小村莊顯得溫暖寧靜。
出來後我們就在路邊等車,約八點半從嘎娘鄉開往個舊的車就來了,還是我乘來的那車那司機,車上還遇上同來時杭州的兩人。車到個舊,我的計劃是往彌勒看祭火節再到羅平,葉姐樓姐就直接到羅平。於是我們坐上往師宗的車,經過彌勒時我先下,車票40元,到達時間4點半。雲南的路實在不好走,短短兩三百公裡幾乎花了一天時間。路上看到彌勒周邊也是紅土地,剛翻過的土顯得更艷一些,等種上農作物時紅綠相間一定更好看。
下車地是彌勒汽車西站,離湖泉不遠,不過我等了很久才來一部公交車。湖泉生態園是紅河集團投資的,包括一座五星的湖泉酒店,一個半山溫泉,幾片人工湖,湖邊上種了許多熱帶植物,有一種我從未見過的叫陽棕,這是我後來問人知道的。下車先找住宿的地方,溫泉後有一條街,有好幾家溫泉小旅館,我隨便找了家,五十元一間。放下行李後就先出去吃東西,找了旁邊一家小飯店叫了涼米線,斬了只彌勒鹵雞腿,炒了個金針菇才二十不到。涼米線味道不錯,有些像朝鮮冷面,雞腿有點干了發硬。
吃完飯在湖邊逛了一圈就來到溫泉,周一到周四門票四十元,周五到周日六十元,住湖泉酒店的憑浴衣免門票。湖泉生態園地熱溫泉裡面設施很新也很干淨,自己只需帶上泳衣其他裡面都有。因為彌勒干旱少雨,池子沒有全開,溫泉是露天的,大小十幾個池錯落有致地分布小山坡上,掩映在花木之中,環境十分優雅。最妙的是人流相當的少,有時一個池子只有我一人,比起蘇浙幾個如同下餃子的溫泉地這裡無疑更能享受到泡溫泉的舒適愜意。溫泉溫度還是挺熱的,我半身坐在裡面還額頭冒汗,就起來欣賞一番周圍景致。行到幽靜處忽然聽到《我的名字叫伊蓮》的歌聲,尋聲過去見到有個叫天籟池的,低回婉轉的歌聲,清幽寂靜的環境,周圍只有我一人,這是我聽到過最撥動心弦的一次伊蓮。等到再晚些時候,靜靜坐在池中,仰望穿過樹葉叢中點點星光,心也完全沉靜了。
第六天2月24日二月初三,先到彌勒汽車東客運站買好明天去羅平的車票,原想在東客運站周圍住的,沒想到已近郊區周圍很荒涼,只好回到新瓦房客運站旁找好住宿的地方,小旅館很多,都是四十元左右。放好行李後在新瓦房客運站坐車,直接到西一鎮紅萬村,車票12元。車上只我一個游客,都是當地人,一人穿著非常有特色,黃色綢緞無袖衫,像是表演服裝。車行約一個小時,彌勒確是少雨,路邊行道樹上許多都是棕櫚樹,積了厚厚一層灰。沿途有段正在修路的,旁邊草木一片白,已經辨不出原本的綠色了。
車到我們幾乎都下了車,看路邊提示是9號停車場,於是隨著大家一起向前。這時還沒看到多少游客,都是當地居民身著盛裝成群結隊彙成一股股人流。路邊許多賣小吃水果飲料遮陽帽等等,還有做好的熟肉熟菜。等來到一處有檢票的地方,買票入內,票價100元。
進去看到一條長長鋪滿松針的石板路,旁邊許多游客和穿著當地服飾的人們分別坐在地上,以四到六人為單位,以松針為席,松針上放五六個菜,不管認識與否,不管來自何方,大家如同一家人一起圍坐在一起吃喝起來,這就是所謂的長街宴。吃飯時還有一群姑娘前來為大家敬酒,唱祝酒歌,引來歡聲笑語不斷。長街宴結束,我再往裡去看到一個已經布置完的場地,擺放座椅的地方已經沒有後來者的位置了,於是在旁邊空地先占個地方。
阿細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傳說遠古的阿細部落沒有火,阿細的祖先過著沒有光明的生活,不僅吃的是生肉,還時常遭受野獸的侵襲。一次水災過後,一位名叫木鄧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鑽又磨,漸漸地,終於在農歷二月初三這天鑽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種。自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莽荒時代,五色土地上的莊稼才得以熟食,火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阿細人把傳說中鑽木取火的發明者“木鄧賽魯”當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襲了下來。
隨著人群越來越擁擠,武警也開始來維持秩序。在這裡竟又巧遇到前天在多依樹碰到的那個台灣游客,最終他也放棄建水來到彌勒。突聽到一陣鼓樂齊鳴,一群赤身裸體的男人僅棕葉麻面圍住下身,渾身塗滿各色顏料,手裡拿著木刀木槍,拎著野兔兀鷹等,和著樂聲呼喝跳躍著進場。還有些完全光裸著的小孩子,渾身塗滿了顏色,興奮得蹦來跳去。隊伍繞了高大蒼老的神樹一圈,村裡的老畢摩燒香敬酒,然後就開始鑽木取火。當一陣清煙升起意味著取火成功了,這時推出一個威風凜凜的扎制的火神,在火神手上的火把點上新取的火種,人們抬著火神歡呼喊叫著大部隊浩浩蕩蕩穿街走巷,為村中人家送上新的火種,意味著污穢邪魔已被火燒盡,“火神”會保佑來年收成有余、人壽年豐。
這時村中路邊搭了許多帳蓬,裡面擺滿各類吃食,許多當地人在裡面點幾個菜,一家人樂樂呵呵地吃喝起來。整個村子到處人頭湧動,熱鬧非凡。沿著村中小路漫步前行,來到一座小山坡,路上有武警把守,需要通行證才可進入。趕緊拿出100元買的記者證才得以前行。裡面是一大片空地,綠草茵茵,除了主席台外人們都是席地而坐,旁邊山坡上更是滿山遍野坐滿了人,山坡上是不要票的,只要趁早爬上去。
場地裡正舉行阿細摔跤比賽,從初賽復賽到決賽,分輕量級和重量級,每場比賽10分鐘,只要將對手三次雙肩按地就算勝,可以進入下一輪比賽。場上十來對選手抱腰的倒提的對峙的各種姿式都有,看到滑稽的場景人們哈哈大笑,更為比賽增添了不少趣味。每輪摔跤比賽中是阿細跳月舞蹈比賽,各村派出年輕的姑娘小伙,整齊漂亮的民族服飾,伴隨著鏗鏘有力的大三弦樂聲,歡樂的舞步引得大家快門頻閃。
等到摔跤和跳月比賽結束,才是最激動人心的篝火晚會。火神重新現身,這次人們不光抬著火神,有抬著個磨磨的孩子,有抬個織布的婦女,還有兩個頭頂牛角模仿犁地的老牛,後面跟著揮鞭的農夫。人們身上的顏料已被濕泥掩蓋,還有幾個拎著拌好泥的水桶作勢往人群中衝去,惹來驚叫笑聲一片,這時候可要保護好自己的相機鏡頭,不然就被爛泥飛濺。我看到一個女游客身上臉上都被抹滿了泥,可這時全都不以為意,縱情歡樂。還有許多當地婦女圍成圈跳舞,不時有游人一起加入進去。人們在場地中間點起了篝火,有人像雜耍似的把兩頭著火的木棒飛舞旋轉,更有人者赤腳飛躍火塘。我看到一個三歲左右的男孩可能是場中最小的一個,全身彩繪吃著奶奶給他剝好的雞蛋,模樣可愛極了。這是祭火活動最高潮的部份,我貧乏的語言無法描述,但那場景襯著音樂真讓人覺得充斥著一種野性的活力,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的聯接。最終人們把火神及“兵器”“道具”一一投入篝火,結束這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出來後我點檢身上,只是褲子上潑了一攤泥,這也是彌勒祭火的紀念品啊。再回到停車場車子很少了,幸虧我一人還能擠上一輛回彌勒的車,回程價就漲到15元了,車上有人說昨天來時才10元的車票。彌勒的太陽很毒,我早上擦了防曬霜第二天還是曬了許多紅疹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