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行走在廈門(看吃貨是怎麼練成的)下

作者: 帶刺玫瑰花

導讀在大德記浴場旁吃到一家號稱最好吃的香煎豆腐。雖是誇張,但的確比後來吃到的若干次都好吃。做法貌似很簡單,我決定自己也試一試:一塊白豆腐,放在平煎鍋上,邊煎邊用鏟子割成小塊,順便撒上鹽啊等調料,擱點香蔥,講究的可以再加入豆芽、胡蘿蔔絲,甚至魷魚一起煎炒: 逛完了商鋪逛別墅。擁有許多老別墅的鼓浪嶼小巷很有味道,全島只能步行,連自行車都不 ...

在大德記浴場旁吃到一家號稱最好吃的香煎豆腐。雖是誇張,但的確比後來吃到的若干次都好吃。做法貌似很簡單,我決定自己也試一試:一塊白豆腐,放在平煎鍋上,邊煎邊用鏟子割成小塊,順便撒上鹽啊等調料,擱點香蔥,講究的可以再加入豆芽、胡蘿蔔絲,甚至魷魚一起煎炒:


逛完了商鋪逛別墅。擁有許多老別墅的鼓浪嶼小巷很有味道,全島只能步行,連自行車都不可以使用。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電瓶車和拉板車(這個只能運貨)。

偶的奶茶和廢棄的老別墅:


此處為婚紗照長年取景點:




再到海邊坐坐,和鄭成功像打打招呼:


第五天

早上坐船,去廈門吃早餐。

從開元路走起,原打算找那家地瓜粥配海魚的店,但莫有找到,倒是看到了扁食嫂,它家的拌面據說很好吃。一瞧,才3元。拌面的醬料有花生醬(廈門人民真的很喜歡花生啊),很香,很好吃。旁邊一晚是上錯的扁食,我也將錯就錯了,原來就是不咋好吃的餛飩。


不過廈門的面啊、小吃啊,都很小份的,所以我就又去吃了著名的新廈蝦面。著名的往往比較悲劇,比之前的蝦面弟差很多喲:


我發現自己來廈門後,行程漸漸變成吃程。是城市特點所致還是個人愛好所致,不得而知。總之,愛吃的童鞋有福了,今天又是吃得愉快的一天。

中午回到華新路(依舊走著,我腳的廈門之行很費鞋,還好穿了雙地攤買的39元黑色帆布鞋,耐水耐髒耐打磨,很推薦哦!),去吃朝歌夜弦,據說是家私房菜。

送的蘿蔔條特別好吃,貌似我老爸自己的作品,但味道高出好幾個段位哦!還有特別的“茶”。我大大咧咧地問服務生,這是綠豆水嗎?服務生吃驚地說,這是黨參巴拉巴拉若干的補湯,總之是好物


點了麻雀飯、炸魷魚、蔬菜煲!原諒我吧,人家原來的菜名比我寫得好聽多了,當然我這個更直觀:),看圖片吧:


這頓飯是在廈門吃的為數不多的正經飯菜之一,味道非常棒,吃得相當HAPPY,而且最後沒有怎麼浪費喲:)。

繼續走回到中山路,逛了逛小店,看中一包包,一翻價簽:800多。呃,廈門人民好有錢哦!接著。又跑去巴黎春天轉了一圈,發現這裡的kip

ng比北京的樣式好看太多了,當然,還是以飽眼福為主。

逛了幾天,也逛了不少店,島上島下地逛,發現一個特點:廈門的美女非常多,普遍都比北京的女孩會打扮,但是捏,幾乎清一水的長發、草帽、碎花長裙(到腳踝)、厚底鞋、復古風。這導致幾乎所有小店也都是同一風格,說復古包都是復古包,說圓點都是圓點,說彼得潘領都是彼得潘領,不如北京街頭那麼豐富多彩。埋沒個性之下,看得人審美疲勞。所以,廈門其實不是一個逛街的好地方。

於是,我早早地回到了鼓浪嶼,繼續俺在小巷裡東家吃點西家拿點。

這是著名的BABYCAT家的餡餅,綠茶餡最好吃,味道終於與傳說中的江湖地位匹配上了:


繼續喝馬拉桑,這回換楊桃汁和百香果汁(反正挑沒喝過的稀有品種就對了)。然後恰巧來了場小雨,恰巧俺走累了,恰巧電瓶車有空位。於是坐著電瓶車環島游,一些很美的地方記在心裡,便於日後走著。還看到了比大德記更棒的沙灘和周圍便宜又大碗的海鮮大排檔,也記在心裡。

最後,電瓶車停在了菽莊花園的門口。那就去看一看老別墅吧。這個可是需要買門票的喲。菽莊花園的背景不多做介紹,只要知道主人是很有錢很有錢的人就對了。然後這個花園據說是島上最美的。據說。然後裡面有個鋼琴博物館。等到進去後才發現,廈門的觀復博物館也在此處,只是規模比北京小很多。


比較有趣的是花園裡這個假山一樣的構造,是很有意趣的:像迷宮一樣的假山山洞,每一個山洞口都雕刻著一個十二生肖的頭像,專為小朋友迷路用的:)。我也去迷了好半天的路。


鋼琴博物館禁止拍照,所以無有圖片留存。但鼓浪嶼真的是個音樂島,自己住在一個音樂主題酒店裡,到處可以免費聽CD,周末還有鋼琴演奏會;附近就是全國頂尖的廈門音樂學校(據說全國每年才招60個);島上的音樂廳每晚7點半也都有免費的音樂會;再加上難得的鋼琴博物館和風琴博物館。置身此地,感覺腦袋裡從來沒響過的音樂弦,似乎也動了那麼一下下。總之,古老的鋼琴和介紹看著還是有一些些感覺的。尤其再想像一下奧斯汀時代於燭光中彈奏那種鋼琴的場景,不錯。

出了菽莊花園,人多的地方已經不想去了,就找了海灘坐著。買了一個海蠣煎,樹下隨便一坐,邊吃邊看海,超舒服!海蠣煎看著不錯,但是這一家的味道很一般,之後也沒有再嘗試:



看完了海景,慢慢往音樂廳的方向走,不過時間還尚早。走到街心花園,忽然發現多了好多賣“西施豆腐”的攤子,湊過去一瞧,這不就是香煎豆腐嗎?(廈門人民好愛吃豆腐和魷魚哦!)那一天的好滋味不禁又湧上心頭,干脆買了一份,坐在街心公園的木桌木椅上開吃。角度極好,直面張三瘋奶茶,故而帥哥美女烏央烏央,於是對老外喜坐室外咖啡館看路人的癖好深以為然。


意猶未盡,但已到7點半的音樂會時間,俺去也。

這一晚很湊巧,有場鋼琴專場演奏會,演奏者原來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後來到廈門音樂學院讀碩,是為優秀生。踏著木棉花進入會場,還有正式的曲目單可以隨便取閱。於是坐下來開始聆聽。古典音樂不是很懂,但有一段雙人演奏相當默契,以致演奏者敲完最後一個琴鍵,彼此興奮地會心一笑,很是滿意。這種情緒投入的真誠演奏還是很有愛的。


因為有音樂,這個夜晚顯得無比美好。雨水又帶來了清涼的空氣,一夜安眠無夢。第六天

安安心心在酒店慢慢用了自助早餐(免費),發現營養全面且很好吃,就沒有再換過地方。有各種蔬菜和水果(有楊桃哦,正是季節),好好補充了下VC,還有煮蛋或煎蛋,火腿或香腸,花生湯或玉米牛奶,白粥或黑米粥,還有蛋糕、小面包,以及我最愛的烤面包,就是少了黃油,嘻嘻。

今天去看八卦樓,風琴博物館就在裡面。這個景點也是要票的。八卦樓據說是島上的標志性建築,那個紅色的屋頂的確很醒目,只要看到,就知道是鼓浪嶼。


剛進景點,就見一個穿風衣的老外快步穿越小道去工作。嗯,風琴的確需要外援。不過後來發現,人家那身不是風衣,是工作服!為啥我們的工作人員怎麼穿怎麼像工作服,外援卻能把工作服穿成風衣吶?!八卦完畢,風琴博物館也是不能拍照的,但好像無人阻攔,只是偶也沒有提起興致照風琴,幾乎都很龐大,對演奏原理更是一竅不通,現場也沒個人講解啊、演示啊,所以隨便逛了下就出來了。照照樓、照照花園。花園裡一個人都沒有,只有蝴蝶,植物瘋長,居然有種荒涼感。



接著向島內深處挺進,路過了著名的船屋,很慶幸沒有選擇這裡住宿,太遙遠了!


這裡多信奉基督教,也信奉保生大帝(第一眼以為是主管生育的神,囧!原諒我吧):


正好趕上金蘭餅家剛出爐的新鮮椰子餅,熱著吃還不錯,最有愛的是,可以論個買,而不像babycat、南普陀等,搶錢般地論盒賣,還不能自己搭配口味!


還去糖貓看了一眼,它家的牛軋糖非常好吃。不過店主的生活很奢侈,居然下午才開店。後來又折回去買了手信回家。最愛抹茶杏仁味道的牛軋糖。



路上吃了個鼓浪嶼小吃金包銀,這個滿島都是,味道應該都差不多,還不錯,裡面有香菇什麼的,是鹹味的喲:


這家餐廳路過無數回,傍晚和雨天最有感覺,特別適合拍驚悚片:


雞山路——據說是最幽靜的一條路(因為有墓地),不過與拉板車同行,倒也沒有體會到幽靜。話說這種拉板車看起來真的特別辛苦,每次看都糾結,是這樣用人力還是該引進車輛:




貓科動物:


正看到《夜航西飛》中作者寫道小時候遭遇了獅子襲擊,心緒還沉浸在那種忐忑之中。但沒有想到,走進下面這家養老院,忐忑竟然變成某種現實。

養老院門口寫著“歡迎參觀”,大門敞開,所以偶就堂而皇之地逛進去了。


覺得樓不錯,決定繞一圈。等繞到樓的後面,發現是個無人的花園。但走進去一步,就踱出來一條狗。島上的貓啊狗啊看多了,沒覺得,繼續繞著樓走。沒想到,身後開始傳來低沉的嗚嗚聲。扭頭一瞧,不知何時,那條狗喚出了另外兩個同伴,體型都不小。突然覺得有種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感覺,再加上書中內容殘留的心理影響力,隨著三條狗吠聲大大升級,開始感到大事不妙,腦袋沒來得及開動,身體已經撒開兩腿狂奔。沒有勇氣也沒有時間扭頭看,只覺得叫聲和腳步聲越來越近。很運氣的是,樓後有個後門,一推即開,於是狂奔入內。生怕狗也奔進來,腳步不停,右拐湊巧是一個衛生間。衝進去,大口喘氣。這時再探頭瞧,原來三只狗都不敢進樓,只在樓外狂吠。奇怪的是,至始至終,樓裡都沒有半個人影出來看一看,只聽到不間歇的鋼琴曲。過了一會兒,推門出來,從正門走了出去。惡犬倒也不曾繞著樓追我。

繼續朝前走,剛才的驚魂在心裡倒變得有趣起來。




走到珍珍海鮮排擋,坐下來,要了一份辣炒蟶子,一個花蛤豆腐湯,一碗米飯,安享一下。菜上來後,發現都好大份。我都結巴了,老板笑說:一個人也要給夠量!頓時對這家店有了好感。




不是用餐高峰,只有我一個人開動,所以把椅子挪一挪,就真的面朝大海了。

同樣面朝大海的還有旁邊的一只白貓,一直在做自我清潔,真是超愛干淨啊。


店家還養了一條狗,一直乖乖地睡在凳子下。我問它叫什麼名字,老板答曰“浩呆”,它就是前面提到的“浩呆”喲。與“浩呆”相比,老板一點也不呆,一直在試圖讓它動一動,敬個禮什麼的。“浩呆”就任由折騰,它自巋然不動。

吃吃喝喝了很久,結賬時發現才45元。這家店真的很不錯t第七天

幾天來屢屢路過一家菲律賓燒烤和一家名為“褚家園”的咖啡館,看網上評論還不錯,決定試一試。菲律賓燒烤中午才開,決定先去溜達。

盛開的木棉花非常漂亮,而且很有禪意:


還有這種大角豆一樣的植物,也算一種景觀吧。在鼓浪嶼走路,特別希望自己是個植物學家。也許回去補課還不算晚:


注意這家店:


充滿悲喜劇的獅子:


忘了這家客棧的名字,門口有家香草小鋪,客棧牆頭窗頭種植了滿滿的薰衣草,配上海藍的窗子,讓我想起“瑪塔”中的雷諾島。



一家專賣胡桃夾子的店鋪,也可以喝東西。但更多的人像我一樣,像照片中的女孩一樣,拍拍拍:


這家的包裝很奢華:


記得大德記浴場有個望海聽濤,當時看到它家的烤魷魚超有感覺,於是走過去看一看。一看不要緊,就又來了份“魷魚豆腐”……還不好吃。

在海邊看書,被海浪聲催眠,特別容易進入書中的情境,《夜航西飛》進展神速,堪稱妙境。

中午去吃菲律賓燒烤,一盤菲律賓炒面,一份烤秋刀魚。老板娘很有意思,外表與島上的大嬸阿姨無異,但不大會說中文,只聽英文張口就來,還特別正,應該是菲律賓華僑。總是叼著一根煙,卻一聽到別人舉報自己的女兒抽煙,就很擔心地查看。一開始,弄錯了秋刀魚,等到烤好時已經比較久,她邊上邊說“waitingforyou”。

秋刀魚味道一般,炒面不錯:


吃完飯,正值周五的下午,路上的游人越來越多,決定避開。走進褚家園咖啡館。

這家咖啡館門前有個影壁一樣的東西,模糊了門口好奇的目光,再加上一塊“謝絕參觀”的牌子,有種疏離卻不冷漠的獨立。直走進去,發現一個好大的庭院,服務生後來告訴我,這是島上最大的花園咖啡館,我很相信。



擁有這幢別墅的人很有想法和堅持,將別墅辟出來,一層是工作間,二三層供員工住宿,花園才是咖啡館核心地帶。看上去一簇簇的桌椅散放,實際上很花了番心思,每一桌都是一個私密空間,之間雜以花草間隔,保持若即若離。


到了黃昏,又有雨水造訪。我挪了個稍微遮蔽的位置,打個傘,繼續安坐,因為不舍得馬上離開。客人們陸續受不了漸大的雨,紛紛離去,最後只剩我一個讀《夜航西飛》,服務生還非常貼心地給續了熱水。忽然,兩只小貓溜進庭院,看了我的雨傘好一會兒,才不舍地走到鄰座桌下躲雨,呵呵,大概它們很糾結,覺得我這裡看起來比較好躲雨。於是六目相對,你看我我看你。

買單的時候,服務生大概實在清閑,就主動聊起大天。原來,島上從事旅游服務者多是漳州等廈門周邊的外來人員,鼓浪嶼本地居民漸漸已是老人和孩子,而且,富人來此購買別墅度假的也是越來越多。可以想見,將來這裡一定是富人驅逐窮人、旅館遍地,有一天徹底變成一個旅游勝地,像我這樣閑坐咖啡館將變成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服務生之前也在公司做事,但習慣了鼓浪嶼的節奏,似乎就很難適應都市的壓力,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到褚家園咖啡館。他還推薦了當地人比較喜歡的海鮮大排擋,在人和路,靠近輪渡台灣小吃街,叫芋如,比141等等游人如織、炒作起來的地方要好,再去的童鞋可以參考。我沒能有機會去,留待下次吧。

是的,這家咖啡館給了我一個再次登上鼓浪嶼的理由。

第八天

起個大早,揀清晨裡喜歡的景致留了下來:
















11點結賬,離島,坐機場專線前往機場。機場專線只要1元錢,沿路的車站也都修得很豪華,只是停靠點似乎都與旅游區無關,而且起點鷺江道沒有任何機場專線的標志,我還是跟好幾個當地人確認過才半忐忑地等下去,12點剛過,果然出現了一輛。然後我發現,上座率很低,基本都是沿途居民,只有我一個是到機場的旅客。到站後,才發現,此專線停靠的是公交站,而非航站樓,還要拉著行李走上一段……

在機場讀完了《夜航西飛》的最後一段。

總結

最愛的景致與活動(排序不分先後):

1清晨中的南普陀寺。

2廈大上弦場。

3環島南路珍珠灘,一定要邊吃魷魚邊看海景。

4清晨筼筜湖徒步。

5鼓浪嶼海邊閑坐,看海、讀書、吃東西,皆可。

6鼓浪嶼街心花園閑坐,看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游人。

7褚家園咖啡館閑坐,讀書、喝茶、吃東西、聊天,皆可。

最愛的美食(不分先後):

1大方素食館的炒面線

2珍珠灘烤魷魚

3麻糍(哪裡都行)

4曾厝垵的泰之家

5朝思夜弦

6土筍凍

7蝦面弟

8老別墅的芝士蛋糕

9大德記的香煎豆腐

10大同鴨肉粥

11扁食嫂的拌面

12babycat綠茶餡餅

13糖貓的抹茶杏仁味牛軋糖

旅行最值得的投資:

1地圖

2一張好床,一個安靜的環境

最大的收獲:

1計劃性與非計劃性的平衡

2重要的不是人在哪裡,而是心作何想

3《夜航西飛》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