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六天玩盡東京、京都

作者: Cat_Cola

導讀 到東京後的第一個驚喜,銀座街頭,海爾巍然傲立,隔壁是迪奧。 右上,著名的“東京樹”,類似“東方之珠”,我只遠觀,未登塔,相信遠觀美於近景。 下,銀座街角一景。 正在銀座漫步,人少,車少,很靜,突然耳邊傳來某東北口音嚷嚷著“愛馬仕呢,愛馬仕在哪”,在國內如是,在國外亦如是。我走。。。 右一,看,有櫻花耶,抱歉,此次東渡只見這一棵 左一 ...



到東京後的第一個驚喜,銀座街頭,海爾巍然傲立,隔壁是迪奧。

右上,著名的“東京樹”,類似“東方之珠”,我只遠觀,未登塔,相信遠觀美於近景。

下,銀座街角一景。

正在銀座漫步,人少,車少,很靜,突然耳邊傳來某東北口音嚷嚷著“愛馬仕呢,愛馬仕在哪”,在國內如是,在國外亦如是。我走。。。



右一,看,有櫻花耶,抱歉,此次東渡只見這一棵

左一,上野公園不忍池,凋落的荷花塘

左二,代代木公園的樹林,春天還未到,我先到了,所以有的是冬天的冷峻。

左三,此山非富士,少了個尖尖頭,在新干線極速飛馳中看到的。



左上,上野公園的鴿子,寧靜美

右上,大忍池端莊的野鴨

左下,圓山公園內鴨子和烏鴉齊聚一湖,烏鴉在日本是神聖的,稱為神鴉,在京都聽到神鴉呱呱的時候,感覺都是祥和和幸運。

右下,我最愛的貓啦,在祗園先鬥町等待藝妓的時候偶然所見,竟是和我很親呢。



遇見藝妓純屬偶然,但如沒遇見會很可惜。正在拍先鬥町的夜景,鏡頭裡走來倆藝妓,看有人拍,走得很快。藝妓是這麼一回事,如果你在上海的夜晚看見你會覺得見鬼了,但你在京都見到,你只會覺得很美,這就是時空。而京都很大程度上還在上千年前。



燈在日本應該算是生活的藝術吧,就像紙、茶、布,甚至花、茶、香。隨處可見,但可以優雅到藝術的程度。這些燈分別來自於公園、神宮、寺廟和店鋪。



德川幕府在京都的行轅,我們看慣了中國宮殿的繁華,相比之下,二條城顯得極為簡樸。但絲毫不影響歷史所攜帶的權利和威嚴。大音希聲,大像希形。

上,天守閣、護城河

中,二之丸御殿

下,俯瞰二條城



實際我們只能看到皇宮外苑,在廣場和門口望一眼感受下歷史。

針葉松、大草坪、石子路、護城河。那橋就是“二重橋”,裕仁天皇在橋上宣布了投降。

外苑和一側的現代建築融合在一起,意義等同於長安街。只是一個靜謐一些,一個更加極權一些。



日本本土宗教是神道教,因此有很多神宮,入口處是一開字形建築,類似中國的牌坊。

右上,那可是明治神宮的入口,我們要洗手漱口才進去,但是那是我在日本所見最簡陋的神宮了。

右中,我印像最深刻的平安神宮,是為紀念遷都京都1100年所建,關鍵是我觀看了一場祭祀,一切如此逼真,我有穿越之感。

左上,北野天滿宮,有個梅花苑,和最多的石燈。

下,最漂亮的神宮,八阪神宮。



一般我不拍寺廟,為敬畏。但這幾個除外。

上為“金閣寺(鹿苑寺)”,看過一休的都知道有個將軍,這就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出家後修禪的地方。

左下“銀閣寺(慈照寺)”,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所建。

右下,淺草寺,整個景點感覺像是南京的夫子廟,但是人家即便所售旅游紀念品,但是環境和禮節不是我們能比的。



最愛祗園,清水寺花燈路。去時正趕上夜之特別參拜,從清水寺到知恩院夜景尤其美麗,但是我未能走完,腿風濕了啊,瘸走三天了。

還有很多街景在別的篇章裡。







在日本的時候喜歡上了他們的房屋和庭院,小巧精致,簡潔自然。無論多舊仍不失風雅,無論多小亦有園藝點綴。總之,禪意濃濃。



老人、小孩、情侶。不多解說。我覺得很美好。



黃包車夫

賣人偶的真人秀

“閨蜜”逛街

老外覺得和服很稀奇

日本的郭德綱和周立波

人和鴿



左上,日本人好用手帕,而我們把手帕都進化成面紙。優雅和速度是成反比的。

左下,著名的清水燒。來源於京都“清水寺”。

右上,只是話梅而已,穿上了華麗的外衣。

右下,扇和傘,真的,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東西吧,可是我後悔沒買一個回來,國內沒有這麼精良的制作。



就是覺得好看。。。



左一,花燈路,當然有花

右一,清水燒的陶器

右二,哲學之道,人家家門口的花

下,閑逛所見夕陽下的梅枝



左一,停車場,大多是實用的小車

右一,原來房子是這麼建起來的

左二,歡迎光臨啦。。。

右二,2012年在日本年份是“平成”,星期都是“金、木、水、火、土”的!


精選遊記: 東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