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都算機緣巧合,也算水到渠成。一個傳說中的“逍遙自在”之所,一個久未蒙面的老朋友,在3月底的春風中向我招手。早晨的浦東機場,凄風慘雨,推推拖拖的終於登了機。翻完《桃之夭夭》的尾巴,再回味一會兒,時間剛剛好,就站在了這“天府之國”的小巧而雜亂的機場。
這裡果真是一片“桃之夭夭”,粉的桃花白的玉蘭黃的迎春,爭相怒放,花期相比上海整整早了兩周。我對接機的蔣師傅說,你說話,就好像吐出一個個花苞,卷卷的,還有一點甜。——蔣師傅哈哈笑了,說“我這可是普通話兒哩——成都普通話~”
然後的半個小時,蔣師傅從歷史到交通,從氣候到火鍋,口吐飛沫的介紹了一遍家鄉。我被感染了,也附和到“恩恩,其實除了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就屬成都了。”“哪裡?”蔣師傅顯然不認同,“廣州算什麼,北京、上海和成都,這才叫一線城市。”額。。。。
D1
武侯祠
下午約莫3點,來到武侯祠。我仗著有朋友在,竟未曾做過攻略,親見了才知道是劉備諸葛的遺留,罪過。春季大約是到訪武侯祠最適宜的季節了,新綠淺紅,古閣白祠,掩映之間一片生機盎然。只是池子裡的荷依舊殘敗。



一處曲徑通幽的紅牆墨瓦,牆外是密密的青竹,夕陽穿枝插葉的斜照進來,十分唯美。老田說,這是當地人派婚紗照的熱門地點。我們卻發現,瓦片之上的臉譜,略帶凶煞之像。“像不像奧利奧?”我一說出口,便再次覺得,罪過。


武侯祠甚小,因此60元的門票有點兒浪費,但並不能阻攔門外鋪天蓋地的游覽車隊,因此最好不要偏趕上午9、10點的入園高峰。三義廟前香火頗旺,旁門一邁出去,就到了錦裡,門票就算廢了,大概會有許多游客走快了路,虧了一半武侯祠沒逛。
錦裡
在我看來,錦裡之於成都,類似城隍廟之於上海,細街細巷,特產小吃,也有星巴克和糖葫蘆,活色生香,不亦樂乎。不過,這裡多了一份西蜀古都的儒雅之氣,蜀繡精美艷麗,還端著高高在上的價格。小吃都是紅果果的麻辣味,也有香甜過頭的芝麻花生糖(貌似叫糖不甩之類,和糖稀一樣要用勺子吃的一種)。


張飛和關羽都很high!

阿熱藏餐
錦裡之外的街上,排一長溜店鋪過去,7分藏飾藏餐,3分戶外運動,老田說,這裡是很多走川藏線者的休整之地。我這才意識到,課本上的“橫斷山脈”就在不遠處。旋即進了“阿熱藏餐”,一樓前台,二樓包間,三樓散座,一水兒原木的地板桌凳,吊著暗暗地藏族燈飾,木窗斜斜的開著,沒有玻璃,錦裡的喧鬧猶在耳邊。服務生都是著花邊藏裙的藏族姑娘,臉蛋紅紅的,不會甜甜的笑,酥油茶卻添的很及時。顧客也隔三差五的披著藏袍。老田一激動,叫多了菜,犛牛肉著實“硬貨”,吃了幾口就塞住了。酥油茶太大壺,舍不得丟,於是倒進礦泉水瓶裡抱走。


春熙路
想去哪兒?都江堰,青城山。老田瞅一眼我的厚底+坡跟鞋,十二分不屑的說:就這鞋,你還想爬青城山?做夢去吧。額。。。
於是去“著名的”春熙路。商場內一片人聲鼎沸,爭搶不及。不知道為什麼打折,只知道所有人都滿腹熱情。好歹搶了一雙出來,走在街頭攔車,不禁想起有人說過,哪一個城市不都一樣?是啊,一樣的商場,一樣的鞋款,一樣高樓林立的街頭,洪流一般的人群四處湧動。
D2
臨近30的文藝女,寫毛筆字,練手鼓,用自己組裝的宜家貨,還鑽研社會學,儂是想鬧哪樣?結婚?再說吧,我們還是聊聊李健,玄彬?Sorry,我真的對棒子沒興趣。於是一大清早,兩個懶人靠在沙發上看李健的演唱會光盤,說《向往》好聽還是《想念你》好聽。其實吧,《心升明月》才是治愈系。跑題了,出門吧咱們。

青羊宮
青羊宮是道家的“聖地”。我以為青羊宮比武侯祠“正點”,就建築之久遠和精美。過了門廳,就有幾名掛著講解員肩帶的學生候著,可以免費講,但是經不住問。我們一發問,小姑娘就支支吾吾了,臉也憋紅了。可見也只是背熟了導游詞。
滿腹好奇的抽了一簽,道士先生毛發橫飛,看著卦紙,說你問什麼?我眼前浮現出電視劇裡的情節,於是端正的說:姻緣。道士先生於是在紙面上點點戳戳了半天,又問我,可有男朋友。額,,我結婚了。道士先生頓時大慍,兩眉橫飛,那你到底要問什麼?額,看來我沒按他背的台詞答。。。



冒菜
未曾料到這麼多年,老田的方位感依舊驚人的差,走錯了街道,肚餓,只好隨便進了一家“蒼蠅館子”,話說叫冒菜。用老田的話,這裡的菜,基本都是火鍋的各種變種。反正滿碗紅果果的油,害我下了兩碗的飯。而從這一頓開始,老田基本就靠王老吉“過活”了。

浣花溪花園
光聽聽名字就很浪漫,其實是不大的臨河公園。環境確實浪漫,鶯鶯燕燕,花花草草,長長的露天茶館,頭上青藤蔓延,手裡茶香纏繞,連河對岸都是綠樹掩映的別墅小樓,是可以用來“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好地方。可惜,天氣太好,花園裡滿是黑壓壓的游人。算了,我只隔岸觀花一下罷。
四川博物院
最好莫過於這裡,寂靜而寬敞,連室內也青竹環繞,足夠我等來“附庸風雅”一番了。看得最細的是張大千的展,也有小盆友講解,不過太小了(大概超不過四年級),能磕磕絆絆的背下來就不錯,加上小姑娘嗓音甜美、眉眼方正,講完了一堆旁聽的大人趕緊著鼓掌。看過張畫家的簡介,老田冒出一句:女人還不少,左一個右一個。額。。。其實我也是這麼想滴。
另一個值得逛逛的,就是臧佛之光了,一眼便覺得藏傳佛教似乎帶有更有印度的“元氣”,佛像姿態萬千,有嬌有嗔,不似平常寺院裡那般木然。——宗教之深,不敢亂說了。

陳麻婆
老田顯然高估了我,還去神馬古玩市場。玉石都是假的,木雕又買不起,算了,直接去吃。陳麻婆,川博對面,據送仙橋古玩最多就50米,古色古香的老字號。端菜的都是大媽級,像極了國營店的氛圍,盤盞自己去拿,面湯要喝也可以自己去倒。隨便的分別不出是客是主。
麻婆豆腐味道該是最正宗的,豆腐很大塊,碼在暗紅的湯油裡,雖然有點麻嘴巴,但還是忍不住去夾下一塊。甜水面也很有意思,看上去明明是紅辣的,吃起來卻是香甜的。還點了什麼——總之眼大肚子小,菜量又足,剩了一堆,罪過。

琴台故徑-蜀風雅韻
走到琴台路,夜已經起來了。燈光四射的一條街,裝點著整齊的“古式”建築,嶄新的有一些過於完美,顯得作了。但加上司馬相如和《鳳求凰》的典故,立即又顯出兒女情長的“浪漫”來。因為曾經的愛情,這條不長的街也是當地人的愛情街,一半專賣金玉珠寶的“定情物”,另一半專是做婚宴的大館子。那麼要我說,該移一個婚姻登記處來,豎在正中,算“便民工程”!



老田定的蜀風雅韻,是一個叫貴妃香水的老劇團,據說曾經行將就木,因了旅游的興起,才死而復生,專門表演一套“點到為止”的當地戲劇和絕活,給外行人看熱鬧。我們有幸做第一排,竟然看得到變臉表演時候,身後的細繩,原來訣竅在此啊。看客大半是老外,估計他們看的見光鮮戲服,看不懂滾燈中的所謂“教訓丈夫”,也隨著鼓掌喝彩,卻恐怕一時品不出大碗茶裡歲月沉積下來的悠閑底氣。我也是“老外”同類,只顧著體驗老田新買的canon。






寬窄巷子
今天最後一站,寬窄巷子,用老田的話:這裡只適合夜晚來看。那麼我一聽便知道了,等於上海的新天地,或田子坊就拔高它了。但我們去的太晚,游人將息,夜店剛起,很多鋪門都關了。寬巷子多一些雜貨鋪,小吃攤,到了窄巷子,就只剩了酒吧和已經大門緊閉的茶鋪。所以我只得抹黑看了看那些早已聽聞的招牌:寬坐、花間、南蓮之類的。最後在碎碟坐了一會兒,看對面店裡的馬來西亞小男生過來挨座位“賣唱”,小小的骨架實在柔弱,聲音也婉轉的像黃鸝,在巷子裡回蕩。

終於明白,關於景點,我是來走馬觀花的,走走看看,看過什麼都浮雲一般飄過了,只記得這些個地方,是和朋友一起走過的;這些個滋味,是和朋友一起品嘗的;這些個心情,是兩人一同觸動的。從遙遠的家鄉到求學的保定,再奔波到上海,這些年習慣了和老田在身邊,而隔開的兩載,仿佛就只一夜,醒來依舊一起“耍”。
抱被夜談,你說,《孔子集注》是真的治愈系,有益身心。你說,原來家才是心靈的終點,和家人在一起才是真正“活著”。你說,其實從古至今我們的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好,時間是循環的。對,我相信你說的,我們不會變的更好,只會變的更老,而生命——從來都是脆弱的。
D3
今天早晨的主打是李宗盛麼,還有陳升,以及那個為他流過眼淚的劉若英……把早餐吃到12點,真願時間就這麼流淌。青城山只能在夢中了,還是在成都市區逛逛吧。
浮力森林
老田一見甜品店,就生出許多愛。但我著實覺得成都的吃食,辣的很辣,甜的過甜,舍得油鹽也舍得糖,放佛這裡的小日子,有滋有味。成都有很多家的,橙黃的色調很暖,有座位可以聊天。老田喜歡拿破侖,經常作為早餐,餅干點心之類賣相也很精美。但我們這次嘗的是泡芙,奶油涼涼的,絲滑不膩,但皮有點蔫兒了,影響口感。

龍抄手
據說也是老字號,我們去的這家在文殊院斜對面,典型的中式四合庭院,翠竹環繞,條凳圍繞著四方桌,而且翻桌率蠻高。院子裡有兩位“大媽”,經老田介紹,原來是在文殊院皈依的俗家,為了減少浪費,而專程在這裡等吃剩飯。果真,客人離席後,不管別人用過的碗筷沾過的口水,大媽抓起就吃。我倆也剩下大半,人還沒走,一位大媽就笑著過來了,一邊嚷著“你們的胃口好小”一邊往嘴裡塞。
文殊院
這是今天唯一的景點,照舊走馬觀花。倒是文殊院對面的幾排小店鋪,費去不少時光。淘來的有給小娃的玩具和手工布鞋,給老爸的苦蕎茶,給jms的碎瓷小茶碗。唐服店的款式很“穿越”,但上衣太短而裙子太長。老田說你是上海帶來的毛病麼,就喜歡找購物的地兒。額。。。

文殊院內德銅獅,很多人來摸摸,求好運。

無意中看到了圓和圓佛禪客棧。

文殊院外的三尊,不值是何講究。
三只耳
特意找了網上點評很高的“三只耳”,只能給勉強三星。冷魚火鍋,我們要的是鯽魚吧,超級小還帶些腥味,廳堂很大,裝修也大氣,只是十二分的嘈雜。上完菜就基本沒人管了。現在想起來,相比蜀九香,真是不如啊。只是喝了幾杯啤酒,趁著微醉說了幾句情緒的話,算留下一點兒記憶。


西關二少
吃完了虛名的三只耳,直奔街對面的西關二少。中規中矩的粵式甜品店,龜苓膏和雙皮奶是招牌。點的是紅豆雙皮奶,淡淡奶香,坐在窗前看各式各樣的成都姑娘。回來才知道,原來這西關應的是廣州“荔灣”的景兒,是嶺南風俗的代表。


D4
終於在9點前出門,趕到成都北站是10點半,而趕到都江堰市,已經是12點。覓食是我們不斷的追求。這次吃的是雙花——“蹄花”+“豆花”。雖然只是街頭小店,味道卻還濃郁,蹄花也酥爛柔綿。木有辦法了,都江堰市——它實在不像一個市,照我看,連強一些的縣城都弗如。找不到像樣的食肆也就罷了,還是無論小鋪還是商場都顯出冷清模樣。
都江堰
都江堰是值得一看的,但如果腳力不勝,如老人兒童,最好先買好觀光車的聯票。我們蹭講解一路到寶瓶口再到飛沙堰,已經對什麼內江、分流等等的水利作用麻木了,站在安瀾索橋上,只覺得江水澎湃、氣勢磅礡,恨不得將我這半舊的殘骸夾帶而走,只一股冰涼沁心,就真真干淨了。
二王廟的正殿,是我見過最高聳的佛教廟堂(恕我沒見識了),門檻就過了膝蓋,粗大的立柱令人生畏,更不消說那些威嚴的佛像。
老田定是看上了這裡的威嚴,不像青羊宮的道士那般“水”,一激動求簽去了。問的依舊是姻緣。老師傅只眯著眼睛一瓢,便說下半年成。於是樂哈哈的下了台階。
登臨觀瀾亭,心胸頓時開闊起來,感慨萬千,又概莫能言。於是兩人靜靜坐著,看山河壯麗,看炊煙裊裊,看閩江奔騰,看古人今人無數人曾經看過的景像,各自生出古人今人從未有人重樣兒過的情愫。這一番遙望,便剩下的景像都覺得不必看了,直接出門乘車離開。

一座南橋先搶了生勢。

南橋修的很是明艷。

都江堰-觀瀾亭眺望

安瀾索橋,對面山上便是觀瀾亭。

二王廟入口,進入是一層層的斜而陡的台階。
沈記渣渣面
在都江堰市搜到的小店沈記渣渣面,吃到據老田說“最正宗的紅油”,傷心涼粉和酒糟蛋味道都很正,記上一筆。

D5
只有半天辰光。老田說,好快,好像你昨天剛來。我說是啊,下一次見面又不知何時。
杜甫草堂
繼續“未竟”的事業,進了杜甫草堂。小小的精致的園子,頗有幾分江南的味道,只是亭廊多了幾分古拙。其實杜甫他家只是園子核心的兩片茅草屋,卻叫後人大肆周折的圍了這麼一個院子,再也看不到“窗含西嶺千秋雪”,倒為周邊老人們多了一個悠閑的去處。
我說一定要尋一處漂亮的竹子合影,然而哢嚓完了卻發現,竹身上都是**到此一游的劣跡,搶了我和竹兄的風頭。
最後進的一個叫“大雅堂”,列了諸位大詩人的雕像和介紹。其中黃庭堅的一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我念完了,老田喝出一句:好詩。後來我請教度娘,把《寄黃幾復》全詩粘貼給老田,她回復:還是好詩。




自己最得意的一張人像,冒著被罵的風險傳上來。呵呵。
蜀九香
最後一站,吃到特別正宗的成都火鍋。店子也是很正宗的中式風格,很親切。銅鍋上桌,服務的大姐便開始忙活,從斟茶下菜,到調火加單,立在旁邊看我倆一頓猛吃。我開始還質問,難道成都人的辣就這個程度?卻發現辣在後頭,鍋開三巡,麻辣味一下子提升八度,結果就是吃著正歡實,一下子就頹了,忍不住在嘴邊扇風。


香油+蒜末+香菜+耗油=蘸料

回去的路上,我對老田說,這裡的人說話,卷舌還拉著長長的尾音,像在撒嬌,不像商討正事,很嗲。難道上海話不嗲的麼?——上海話語氣上聽是嗲的,措辭卻是犀利的。
TIPS
1雙流機場離成都機場不算遠,乘的士大約30分鐘就可到,但高峰時段會遇到堵車,遲延一些時間。費用大概在50元左右,再加10元的高速過路費。機場外也有很多公交車可達市區,如果乘黑的士,價格比正規出租略低一些,但要先講好價錢。
2蜀風雅韻的門票大概在260元,從淘寶上可以買到便宜一些的,對折或更少。憑票送戲劇表演的撲克牌和書簽一套。不要忘記拿。
3青羊宮、浣花溪、川博和杜甫草堂距離都不遠,尤其後三者,步行即可到,可以一並看了。尤其假節日,景點外會比較擁堵,盡量不要驅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