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印像——國立故宮博物院(三)

作者: Amy_tww

導讀清宮蒔繪—院藏日本漆器特展,一進入展廳就覺得挺東洋的。這裡所說的蒔繪是一種在漆器表面,以漆繪制紋樣,然後撒上金、銀等細粉,靠漆的粘性固著金屬粉的技法。據說日本從八世紀開始有系統地發展蒔繪技法,成為其特有的工藝品。十七世紀初期明崇禎年間,北京城隍廟的古董集市上,蒔繪,時稱“倭漆”與剔紅、填漆並列。展出的藏品風格以十八世紀為主,一類以 ...

清宮蒔繪—院藏日本漆器特展,一進入展廳就覺得挺東洋的。這裡所說的蒔繪是一種在漆器表面,以漆繪制紋樣,然後撒上金、銀等細粉,靠漆的粘性固著金屬粉的技法。據說日本從八世紀開始有系統地發展蒔繪技法,成為其特有的工藝品。十七世紀初期明崇禎年間,北京城隍廟的古董集市上,蒔繪,時稱“倭漆”與剔紅、填漆並列。展出的藏品風格以十八世紀為主,一類以黑漆底平繪或單一技法的表現為主,廣泛運用蒔暈的技法,制造雲氣飄渺的氣氛;另一類混合突繪與平繪,配合切金、描割等技法,或以不同的底紋為底,常鑲嵌羅甸、珊瑚,或浮雕效果表現主題,很是富麗。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特展,展覽的名稱很隨意,展廳確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是故宮結合院藏及商借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的茶器、茶畫、茶書179組件,布置的茶世界。唐邢窯白釉璧形足茶碗、宋劉松年攆茶圖、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紋茶盞、明宣德甜白暗蓮花瓣紋蓮子茶鐘、明萬歷嬌黃撇口茶鐘、清康熙宜興胎畫琺琅五彩四季花蓋碗、清雍正琺琅彩花蝶紋茶壺、清乾隆陳蔭千制宜興紫砂竹節提梁壺……令人目不暇接。當年之前對茶的了解絕對是甚少的,參觀過特展才知:早在隋唐以前,茶多為藥物或食材使用,以一定方式烹煮則開始於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將飲茶提升至精神層次的享受,奠定了唐代在茶藝發展史上的地位。宋代制茶術以團茶最有名,飲茶時以點茶法衝制,講究用茶、用水、茶器及點茶的技術,使得門茶風氣盛行。明太祖體恤民情,廢除制作耗時的團茶而改用茶葉,使茶從加工工法到品飲方法都煥然一新。

原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宋代的俗語。

http://blog.***/ww_tang/blog(更多)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